近日,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公開表示,在5G領域中國目前領先美國10倍,美國可能已“輸掉了這一局”。更糟糕的是,如果美國還不行動,很可能會在未來10年內遭中國反超,丟失人工智能(AI)這一高端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
施密特目前是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的主席,他呼吁美國應該將國家撥付的人工智能領域科研預算從今年的15億美元逐年提升到2022年達到20億美元,而后每年翻一番,到2026年達到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88億元)。
此外,施密特領導的NSCAI 3月1日還向美國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在全球AI競賽方面還未做好準備,應斥資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16億元)加快創新步伐,同時大力培養相關技術人才,最終美國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將高達數千億美元。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各國競爭的又一要地。我國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支持技術創新企業,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降低企業所得稅,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而在多項政策的推動下,中國人工智能實力不容小覷。據統計,中國2019年在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論文發表和引用數量位居世界第一;AI專利數量也是世界第一。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我國AI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超過4000億元,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施密特此前還曾在多個場合渲染“中國的強勁競爭力”,去年10月21日還借此為“老東家”谷歌反壟斷訴訟案轉移視線,聲稱美國應該把重點放在與中國競爭上,而非緊盯著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