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龍

2020年12月17日起,我作為第五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員,在深圳勁嘉集團開展了為期100余天的體悟實訓。100余天來,我始終心懷感恩,牢記初心使命,聚焦主責主業,沉浸式實訓、全方位融入、內生式感悟,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專業精神和探索勇氣。
實訓期間,我嚴格貫徹落實實訓隊部署安排,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積極參加“三述”“青深學堂”“學員大講堂”,砥礪初心,牢記使命;我在實訓企業掛起職務、當好職員,全力融入服務企業,撰寫的《勁嘉初印象》《從勁嘉看深圳企業的發展邏輯》在其第75期、76期內刊上發表,《深圳體悟關鍵是增強內生動力》等體悟文章分別在第五批體悟實訓公眾號、《青島通訊》、青島《黨建客廳》上發表;我對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鍛造長板補齊短板推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調研報告,在《鵬城體悟》專報第5期發表,并收錄于青島市《“學深圳、趕深圳”通訊》2021年第1期;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同事們團結協作,扎實做好學習研究部各項工作,完成全隊大課題、匯報、總結、《鵬城體悟》簡報專報等目標任務,起草講話、總結、新聞稿等各類文稿30余篇,舉辦“青深學堂”13期,“學員大講堂”12期,編發《鵬城體悟》簡報6期、專報28期。
100余天來,我堅持白天在單位實訓、晚上集中學習、周末調研走訪,全方位、立體式體悟實訓、感知深圳,對深圳“這座城”、“城里的事”和“做事的人”有了深刻感悟,為更好推動今后工作充足了能量、積蓄了力量。
這座城——始終保持敢為人先、持續創新的精神氣質。
我的實訓單位深圳勁嘉集團,主要從事印刷包裝這一傳統產業,但他們的思維卻不傳統,在技術探索創新上敢闖敢試,先后獲得專利617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印刷設備機群,開展光學防偽、智能包裝等高新技術研發,獲得包裝印刷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的勁嘉,僅有用20多年時間,就從一家小印刷廠發展成在A股上市的現代化大型包裝產業集團。
勁嘉的故事只是深圳這座城里眾多的奇跡之一。從蛇口“開山第一炮”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用40年就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城市。華為、平安、騰訊、比亞迪、大疆、華大基因,一家家科技巨頭從深圳走向全球,粵海街道擁有國家高新企業1100多家,每年創造GDP3000多億。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40%、綠化覆蓋率超過45%,建有1200多座公園和眾多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讓市民在繁忙工作之余能夠隨時找到“詩和遠方”。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手段讓汽車“快起來”,實施福田中心區交通設施及空間環境綜合提升工程,讓市民的腳步“慢下來”,以智慧交通為切入點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讓市民的生活更便利,獲得感、幸福感更足。
感知當下深圳,憧憬青島未來。我們需要深入學習領悟“特區精神”,厚植青島的精神氣質,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朝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闊步前行。
城里的事——運用市場邏輯和資本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為做好調研課題,我對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了研究,到比亞迪、海梁科技、華為等企業進行了學習。比亞迪專注于電池研究數十年,完全掌握了電動車的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也是深圳公交車、出租車全電動化的幕后英雄。海梁科技生產的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2017年實現全球首發試運行,去年12月又在武漢龍靈山生態公園投入運營。華為的車聯網解決方案,早在2017年就獲得國際智能汽車決策者產業大會“車聯網創新技術”獎,并聯合國內18家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利用其雄厚的ICT實力布局汽車領域。通過企業的技術創新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深圳又一次走在全國前列,而其背后的產業發展邏輯值得關注,即由企業主導產學研一體化,由政府做好產業規劃引導、有效制度供給等,極大提升了科研成果轉化的效能。深圳90%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科研投入來源于企業、90%的專利申請來自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龍頭企業,這6個90%是最好的印證。
同時,深圳持續加強金融業創新發展,是全國創投行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去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4100多億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基金數量、管理基金規模均位居全國前列,并且構建起“創新+創業+創投”協同互動格局,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賦能。
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用資本的力量推動科技創新、人才聚焦、產業發展,加快“四鏈合一”和產業轉型升級,把青島建設成為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深圳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做事的人——牢牢抓住“人”這一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
走在深圳的街區、地鐵、商超中,一張張青春面孔帶給人滿滿的青春氣息。很多深圳企業,不僅90后已經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很多創始人都是80后甚至90后。深圳每年引進人才超過20萬人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僅有32.5歲,是全國最年輕的一線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和結構的年輕化,讓城市發展更具活力和創造力。這得益于“來了,就是深圳人”的開放包容,得益于“深愛人才,圳等您來”的求賢若渴,深圳不僅在人才引進、落戶、住房、醫療、服務方面拿出最優政策,而且注重從精神層面表達對于人才的尊重。深圳夜生活指數僅次于上海,排名全國第二,24小時書店、便利店等,讓年輕人的生活24小時都一樣便利。在深圳灣黃金地段,用1156畝土地建成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展現出濃濃的愛才誠意。
城市發展離不開人,撐起青島的雄心與未來,必須快速擴大人口規劃,加快人才引進是重中之重。青島陸續出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點重的正是這個穴位。期待未來的青島,廣聚天下英才,成為令人羨慕的青島之島、創業之城。
深度感知深圳“這座城”、“城里的事”和“做事的人”,讓我更加想念美麗的青島。我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城陽區委、區政府要求,堅守初心使命,牢記實訓收獲,持續提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開拓思路勇創新,擔當作為抓落實,讓實訓的火種在基層燃燒,用火熱的激情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作者系城陽區棘洪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