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

2020年12月17日,作為第五批體悟實訓隊的一員,我踏上了深圳這片神奇的土地。打破思想框框、大膽探索、勇于突破、敢闖敢試,這是與前幾批實訓隊員交流時最多的感觸,但真正身處深圳,融入體悟之后,又多了一些自己的領會。
學思深圳,學的是什么
“學深圳、趕深圳”到底能不能實現?這是體悟實訓開展以來,很多人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個頭頂著“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四區疊加光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歷程中的排頭兵和優等生,其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對其他城市來說,總有點可望而不可及的味道。當我帶著這個課題,把自己作為一名深圳人,浸入式的工作生活在鵬城之后,對“學深圳、趕深圳”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作為有自身發展優勢的青島,對標深圳而學是簡單的復制粘貼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現實也確實是“深圳成功的經驗是不可復制的”。但是,總有一種內核是相通的,深圳成功背后的邏輯,同樣也是中國整體故事的一個折射。學深圳,首要的是“先”字背后勇于擔當的精神。很多經歷過深圳四十年改革變遷的同志都說,深圳這個排頭兵,沒有樣本去學,初期學香港、新加坡,2000年左右學習美國硅谷,如何轉化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優秀樣本,深圳一直都是大膽的闖,有謀劃的試,就像身邊的深圳人最常說的“錯了不怕,失敗不怕,因為害怕失敗而踟躕不前才最可怕。”這種擔當精神其本質就是要拋卻某些不合時宜的面子文化,畢竟在世界已進入了存量競爭模式的當下,我們只有從歷史和客觀規律出發考慮問題,低下身子正視不足,才能在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代洪流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在認識了“學深圳、趕深圳”的深刻意義之后,從技術層面而言,我們南下要取的“真經”里必然包含著許多的方法。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方法非如何運用“市場”莫屬。在和深圳實訓企業的負責人交流之后,有一句話感觸良多“在創業初期,真正有激勵效果的是股權、甚至是債權,而不是無償的補貼”。一定是在市場的場景里,我們來講股權和債權,一定是在政策的環境中,我們又討論到補貼,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無論政府的初衷如何,最終一定要進入到市場的軌道。但凡是政府用力過猛,結果都會破壞生態;政府用力適當、甚至是“無為而治”的時候,就是“小政府、大社會”,反而會充分自由。政府既是“空氣政府”,又是“氧氣政府”,這應該已經成為了深圳一流營商環境最精當的評價之一,親清的政商關系和這種關系的有力構建,是我們學習挖掘開放、包容、創新、共勉的“深圳氣質”,為青島尋找一條通往國際化大都市的“營商服務之路”必須要去思考的問題。
實踐領悟,走“深”走實
我的實訓單位是德和衡(深圳)律所,到單位實訓后,有兩方面是著重體會和思考的,一個是律所作為一個區域法治化建設的微縮影像,反映出的區域法治環境;一個是律所作為“兩新”組織,堅持黨建帶隊伍促所建,增強社會責任擔當,反哺助力法治建設的積極意義。
(一)知識產權保護對區域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和魂,改革融入立法之中,立法貫穿改革始終。截至2020年6月,深圳共制定法規235項(其中經濟特區法規194項),政府規章332項。2021年,備受爭議的《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實施,粵港澳大灣區三法系的復雜現實,表明深圳作為全國立法最多的城市,制定的法規規章從根本上保障了許多重大改革和創新的順利進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同時也給深圳的法律人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深圳的支柱產業可以概括為四大類,科技、金融、物流和文化,而這四大類產業的核心內容都與科技密切相關。我在德和衡律所實訓期間,也就格外關注了與科技密切相關的知識產權類案件的特點。綜合來講,深圳知產類案件的特點是新、快、準、嚴。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審理華為訴美國奧普締斯公司壟斷糾紛,標的達9900萬元,涉及國際前沿的疑難法律問題,國際影響大。堅持最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制度,以改革思維推動知產審判改革,以創新方式助推創新驅動,不斷打通制約知識產權保護的“中梗阻”,探索構建知產保護“先行示范”新機制、新樣板、新格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的交流與合作。引入港區陪審員參與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對增進港澳同胞對內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的理解與信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8年,青島知識產權仲裁院(青島國際院士港)揭牌,這無疑是拓寬知識產權依法快速維權渠道,支持院士港及李滄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舉措。從2016年6月,青島國際院士港成立以來,定位于重點招引外籍院士開展科研和成果轉化,當前以“產”為主、長遠以“研”立港,始終把院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擺在首要位置,累計15個項目產出56種產品,獲授權專利110項,正在申請專利(已受理)117項,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就尤其重要。與此相匹配的是需要建立的快捷、專業、高效和與國際慣例接軌化解民商事糾紛機制、為市場主體在知識產權保護、防范和化解法律風險、糾紛快速解決等方面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為青島國際院士港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造創業高地保駕護航。以上種種需求,都可以從深圳市為保護科技創新,服務灣區的先行示范,為法律服務科技提供的可供參考的典型樣本中尋取經驗。
(二)“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小樣版”
德和衡律所的辦公地點在深圳最高寫字樓平安金融中心100層,在這個租金昂貴,律師辦公場所短缺的情況下,實訓單位專門選取了一個中型的會議室作為黨建活動室,組織律所高級合伙人專題學習中央最新的會議精神,律所的青年黨員舉行多種形式的黨建活動,以黨員先鋒崗帶動律所業務提質。結合自己在街道分管的黨建工作,也形成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兩點小建議:一是要抓好“兩新”組織負責人,增強“兩新”組織負責人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深刻認知。德和衡律所黨建工作的成績,無疑得益于集團執行主席欒少湖對黨建工作的重視。二是建立黨建引領嵌入式管理模式。將黨建工作嵌入“兩新”組織業務發展的主要脈絡,設立黨員業務先鋒崗,將業務骨干吸納進黨組織,德和衡律所設立了黨員先鋒崗以及黨員先鋒會客廳,讓“黨員+業務雙先鋒”成為了律所的金字招牌。
作者系李滄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