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眉

從去年的12月到今年的4月,在深圳體悟實訓的一百多天時間,對我個人來說是倍感珍惜、值得記憶的一段時光,更是我自身學習發展的一個難得的機遇。幾個月來,我嚴格按照臨時黨支部提出的提升干部素質能力、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合作平臺、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發揮宣傳平臺作用等五個方面的要求,堅持全方位融入、沉浸式實訓、內生式感悟,堅持多學、多看、多聽、多思考,感觸頗深,收獲良多。
一感深圳超前布局的發展意識
不管在產業布局還是民生保障等方面,深圳都站得高、想得遠、做的實,超前謀劃,提前布局。早在十年前深圳就開始謀劃生命健康、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制造等六大未來產業,如今這些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能,結合自身民政工作,我的這種體會更深。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平均年齡只有32.6歲,但是深圳仍然意識到,在未來五到十年,即將面臨的“斷崖式”的老齡化壓力,所以在養老產業的布局上未雨綢繆,先人一步,今年3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實施,深圳以立法的方式為養老產業全面布局,同時提出全力打造6大產業中心,包括養老企業總部聚集中心、養老產品研發制造中心、養老金融創新中心等,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大力引進市場化機制,可以說,深圳既把養老作為一項福利事業,更是將其作為一項產業,來打造全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青島老齡化率已達到23%,有巨大的需求和市場,因此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和產業方面的打造,是目前應該抓住的一種發展機遇。
二感深圳“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服務理念貫穿于深圳交通、教育、衛生和社區治理等各個領域,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深圳大街小巷的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作為我國最成功的經濟特區,又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時代定位,深圳通過建設標準化陣地、打造專業化隊伍、推行精細化服務的方式,讓社區在“面對面”的為民服務中融入群眾、贏得民心。深圳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地理位置上大多安排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出入方便的位置,并在附近道路設立大量導視牌,方便市民更快捷的找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工作人員都統一著裝紅馬甲,除了給人一種醒目、親切的感覺外,更多的是在處理突發事件時給人的一種可信任感;在功能設置上,在標配黨群活動空間、便民服務窗口、組織生活陣地的基礎上,各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結合各自需求,設置四點半學堂、婦女兒童之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功能分區,在滿足黨務活動、政務服務需要的同時,更多的提供面向不同群體的便民服務功能,在到龍崗區寶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學習時,社區正在組織一個老年人書法班和青少年課業輔導班活動,通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就可以解決社區居民因為上班工作,老人孩子無處安放的一個問題,切實的拉近了黨群距離,增強社區居民對“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認同感。
三感深圳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我的實訓單位是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光大環境于2003年轉型環保產業,歷經17年破釜沉舟的轉型之旅,以“情系生態環境 筑夢美麗中國”的使命與擔當,18年來致力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生態環境集團,形成了環境、資源與能源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最終成就了中國最大的環保企業、全球最大的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這些榮譽與業績足以枕在功勞簿上享受個三五年,但光大人還是精準的認識到自己的“舒適區”,始終把增強和放大不舒適感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理念,在每一步的發展中都對自身發展方向和突破點有明確的定位,堅持不斷的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一家企業是整個城市精神的一個縮影,回望40年改革路,深圳從被人詬病的“三來一補”“貼牌加工”“模擬仿制”成功轉型為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的標桿,從“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一天71項發明專利”的新深圳速度,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深圳始終勇立潮頭,扮演著探路者、示范者和引領者的角色,向著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不斷邁進。雖然在這期間,每前進一步都要突破固有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的束縛,但深圳人以“提著烏紗帽”干的勇氣和擔當,實現了眾多重點領域的破舊立新,“追求卓越”是新時代深圳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生動寫照。
作者系西海岸新區(黃島區)民政局養老服務和社會事務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