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霽

能夠作為體悟實訓隊的成員,到深圳來深入細致的觀察,把平時網絡、文字上的深圳變成自己眼中鮮活的深圳,既是一種千載難逢的體驗,也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我倍加珍惜。
奔跑著實踐
(一)跨界開拓視野
我所在的實訓單位是中國科技開發院,是一家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孵化機構,這是我在以前的工作中接觸不到的領域,通過與院領導、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同事們的交流,以及愛能森、鹿大福的實地走訪,我對深圳市科技孵化的情況有了初步認識。
體悟實訓期間,我走訪了多家企業,涉及交通、腦科學、智慧水務、通信技術、智慧醫療和燃氣發展等多個行業,這對之前專業比較單一的我來說,無疑又是全新的體驗,尤其是看到科技賦能于各行各業的場景,不禁對未來充滿遐想。
(二)沉浸式學習
來深圳后,在蓮花山頂邂逅了一座充滿了藝術感的公廁,這座公廁將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通過穿孔金屬板屏風展現在游客面前,公廁半敞開的設計讓游客在使用公廁時能夠直接看到山景,這樣的公廁以前我不但沒見過,更沒想象過。由蓮花山公廁,我開始行走深圳,尋找深圳的顏值廁所。
荔香公園公廁、兒童樂園公廁、馬家龍藝術公廁、葉園公廁、大新村城中村公廁……在走過六個區的120多座公廁后,有不少公廁給我一種震撼和驚喜的感覺,震撼的是原來公廁設計可以這么多元,驚喜的是近距離體驗了深圳“廁所革命”的成果。
多年前,深圳公廁也存在建設標準低、通風采光和保潔除臭條件差、缺少人性化設施、缺乏專人精細化管理等問題。2017年深圳提出對標國際一流水平,利用三年時間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推進各區新建和改造公共廁所。通過制定完善的標準和圖冊、實施專人管理、開展公廁指數測評,如今深圳的公廁外觀美觀大方、與環境融為一體,內部功能完善、人性化十足,最近剛剛評選的“十大網紅公廁”以及參選的作品,個個都是集藝術性和功能性于一體的精品公廁。
來深圳之前,就關注到深圳上線了全國首個垃圾分類“志愿督導預約平臺”,用于輔助垃圾分類志愿督導工作的開展,由于受定位系統的影響,無法在青島體驗,這次來深圳可謂是圓了我另一個體驗夢。在10次垃圾分類志愿督導,體驗了9個不同的小區后,我體會到督導員工作要和許多人溝通交流,同時開展分揀,如果沒有敬業精神是堅持不下來的。每一位督導員都是敬業的分類投放引導者,分類收集的分揀者,分類數據的記錄者。
跨越時空的思索
在不斷的奔跑中,我也不斷的思索,深圳的好做法是什么,為什么這么做,能不能復制到青島的實際工作中,在跨越時空的思索中,我感覺盡管青島市與深圳市還是存在很多的差異,但是仍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和實踐。
(一)追求卓越,不斷探索
深圳市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宏觀的城市規劃,還是微觀的設施建設,深圳市總是在按照先行示范區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對標國際先進城市,發現自己存在的差距,并制定努力的方向和措施。如新加坡的“花園城市”理念,日本的極簡實用的公廁設計風格等,都在深圳城市的規劃建設中有所借鑒。同時深圳所制定的政策和工作措施,也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探索和修正,如深圳的“山海連城”計劃,是在全面總結前期城市規劃建設的經驗和不足基礎上提出的,深圳的垃圾分類也在不斷的從1.0模式進化到4.0模式。
(二)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在走訪各街道的過程中,各個街道對于轄區的環境衛生管理都有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如華富街道的物業管家、南湖街道的城管立體化、福田街道的“無掃把區域”、福城街道的建筑垃圾裝修碼、粵海街道的常態化管理等。仔細分析,會發現與青島市所開展的三長一站、網格化管理等,其理念是一致的,總結起來就是責任明確、標準清楚、落實到位、督查有力,知易行難,如何在一致的理念下,結合不同的實際,做好一樣的事情,考量著我們的智慧。
(三)未來已來,現在仍在
在深圳看過先進的5G行業和通信行業之后,我感覺到了科技賦能的時代正在到來,隨著5G通信、車聯網、數據中臺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應用在環衛行業的解決方案已經越來越成熟,如渣土車的智能管理,主要取決于車聯網平臺,目前已經非常成熟;數據中臺的技術,可以為攝像頭賦能更多的分析和處理功能等;同時,也要看到盡管科技賦能的場景已經越來越豐富,但是城市管理領域最終解決問題,仍然需要人去處理,負責問題更是如此,比如涉及到多個單位的協調問題,是人工智能目前無法解決的,因此人機協同在當下仍是最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在深圳大學堂的學習成果,還是要回到青島的主戰場來實踐。深圳堅持對標先進,創新求索的理念,深圳務求實效、狠抓落實的機制,深圳善于用科技為工作賦能的做法,值得在不斷的思索和實踐中,轉化為青島打法。
作者系青島市市政公用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