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亮


在福田區距實訓隊駐地1公里多的筆架山下,有一條發源于此的河叫福田河,穿深圳中心公園蜿蜒而下,入深圳河,再沿河而下過皇崗口岸、福田口岸,便到達深圳福田保稅區。我的實訓單位——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便坐落于保稅區內、深圳河畔的國際互聯網創業中心。
在這里,成為一名企業的新職員
按照實訓隊統一思想、統一要求,時刻牢記開展體悟實訓要精準深入,立足“忘掉職務、當好職員”,通過深度參與實訓單位工作,實現自我思路、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到實訓單位后,面對嶄新的工作環境,第一任務就是盡快熟悉公司環境和主要業務,尤其是面對這個成立20多年、在福田區商協會中最具活力、組織經營完全企業化的5A級協會,更需迅速適應并提升專業化能力。而恰巧在入職后的第三天,協會迎來了一位新任副秘書長,也得以在今后共同工作中領略在殘酷市場競爭中專業化的魅力。在這里,我們共同開展了最新商貿物流政策梳理、“十四五”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發展動向、大灣區物流節點布局等戰略方向交流,并在如何更好的地承擔政府決策咨詢功能、強化政企對接等方面進行探討,并一窺深圳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方面的理念和做法。
在這里,探析心中問題的答案
深圳水陸空鐵口岸俱全,深圳港更是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擁有蛇口、鹽田等8個港區。在3月份,山東也拉開了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序幕,到2025年,將建成內陸港50個,拓展海港功能腹地,為了探尋內陸港建設模式,在副秘書長帶領下參訪了鹽田港區,學習交流綜保區平臺、內陸港、跨境電商等發展經驗,近距離了解了鹽田港的發展戰略布局和運營模式,在交流過程中,高層管理人員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把握讓人敬佩,特別是在“十四五”發展謀劃時,已不再是單純的港口,而是一個全新發展的平臺,將在港口建設運營、園區產業導入和海洋產業發展等方面“先行示范”,時刻讓人感受到特區“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作風。此外,圍繞物流智能化、供應鏈等主題,我還參加了協會創辦的“商機天地”走進順電、走進怡亞通等系列活動,深度參與會員企業面對面開展“倉儲物流和分揀智能化改造” “供應鏈商業生態圈”等主題沙龍活動,1個人2個小時就可以為企業現場提出的問題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其專業化、高效率總會一次次刷新我的認知。
在這里,思考發展的方向前沿
為了解全球時事變化、把握經濟運行態勢、研判行業發展趨勢、破除行業發展瓶頸、推動開放合作共建共享,協會聯合旗下深圳市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深圳物流與供應鏈服務標準與政策研究專家委員會,召開了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行業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對物流業與供應鏈行業進行發展進行綜合研判,通過采他山之石、納百家之長,把脈行業痛點堵點,導航產業發展風向。我也有幸在深圳回歸了一次經濟運行分析的老本行,當然,與以前以政府部門主導的經濟運行有所不同,本次經濟運行分析是以行業協會為主,由研究院承擔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與重點企業監測,擔當決策咨詢的角色,從應對宏觀政策導向、適應市場化方向的角度,更多以企業為主體提出決策建議。并且協會與企業更敏感地捕捉到了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的預期影響,在“控碳”這一趨勢下,一向被看作“重碳”的物流與供應鏈行業已開始想方設法修好控制碳排放的“內功”,倡導發展綠色物流,打造綠色供應鏈,行業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內涵式增長已是勢在必行。
在這里,建起深青互動的聯絡站
實訓伊始,大家就形成了體悟實訓要一棒接著一棒跑,跑出加速度的共識。因此就要做好與前一批實訓工作銜接,由第四批體悟實訓隊員推動的青島市航運服務業協會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共同建設的“深青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創新中心”在青島落地發展,作為開創兩地合作新局面的平臺載體,通過以深圳、青島作為雙樞紐,促進雙方資源共享、優勢合作。此外,以協會為紐帶,積極擴大青深合作項目和企業界“朋友圈”,定向開展走訪對接,先后拜訪了前海自貿區、蛇口港等平臺企業,拓寬了交流渠道。
如果說歲月是一條河,那么深圳河便是見證深圳歲月的那條河,而擁有120天深圳時光的我們,或多或少地成為站在河畔上探尋深圳發展腳步的路人,或許深圳的歷史機遇不可復制,但深圳的經驗可以借鑒,而收獲最多的是系統性、生態化思維方式的提升,是對發展前沿趨勢更深刻的認識、理解和把握,我們也將從這里開啟一個新的起點。
作者系平度市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