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魁

在時光的長河中,冬去春來,也就是100天的剎那。2020年12月17日至2021年4月30日,作為第五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一員的我,卻在這短暫的100多天里,完成了人生一段難忘的體悟歷程。
這100天里,作為來自政研系統的實訓干部,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續寫政研人在實訓工作中的風采,為此,根據實訓隊分派的任務,我在實訓隊員、領隊的助手、本組實訓牽頭人、全隊學習的具體推進者等多重角色中不斷錘煉,在實訓單位、小組、工作部等多種場景下深度融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實訓商”。
堅持“融”字當先,深度體悟到了深圳深厚、雋永的創新創業生態。
到深圳的第二天,我就到實訓單位創維集團報到,并被安排進集團的核心企業——創維數字。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和各個層面的員工溝通、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交到了一批無話不談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創維集團成為體悟深圳創新創業的難得的平臺,因為在這里,會時刻被老一代深圳人堅韌的創業精神所感染,正如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先生所說“以深圳40年的老黃牛精神和深圳企業家的堅韌堅守,未來深圳的高端制造業將走向全球。”在這里,會時刻感受到深圳人代代不息的創新激情,就像創維數字2002年成立以來,年輕一代的創維人便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即便如此,他們還不滿足,不止一位高管在同我們交流時講“我們這一代創維人總感到激情不夠、夢想不夠,唯有不斷創新!”在這里,會時刻感受到深圳政府在創新發展上的執著,正如創維人講的“平時和政府打交道不多,但只要和政府對話,我們一般就圍繞企業未來想干啥、有什么困難、希望政府能幫助干什么來談,我們的要求政府往往都盡力做到。”青島著力打造的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合一”+優質政務服務的發展生態,正是對深圳作法的體悟和升華,我堅信,只要我們砥礪前行、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創出青島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堅持“悟”字為本,推動學習研究持續深化,讓“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入腦入心。
這批體悟實訓是在這項部署即將滿兩年、實訓隊員過千的背景下進行的,在學習研究工作上求創新突破的難度可想而知。為此,我和學習部隊員一起,按照支部提出的“精確聚焦找差距、精細分析找原因、精準施策提建議”的要求,以學深悟透為本,推動學習研究持續深化。
規定動作在“深”上下功夫,認真策劃“青深學堂”授課內容,堅持先全面后深入,圍繞深圳城市規劃、“兩區”建設、科技創新、法治建設、營商環境、人工智能、企業數字化、黨史教育等,邀請專家和企業家授課。保質保量推進以市委總課題、10個主課題、150名隊員個人課題為支撐的“1+10+150”課題任務,以及《鵬程體悟》專報編輯工作。特別是在落實市委總課題時,圍繞深圳市政府主動服務企業,全體隊員一起行動、全方位調研、全面深入分析,專班人員加班加點,集體完成了《關于深圳市服務企業有關做法的調查與建議》專報。一場場精神大餐、一個個高質量課題,讓大家在多視角多層面的學習中細細品味著為什么是深圳?什么是深圳精神?什么是市場邏輯?什么是資本力量?
自選動作在“準”上做文章,實訓隊員懷揣青島之問,求索深圳之答。如何把隊員心得轉變為全隊收獲?我們創新舉辦學員大講堂,突出學員主體,聚焦實訓主業,小切口、大縱深,學員述講、相互點評、支委結評,每人5分鐘,實現150人全覆蓋。12期的講堂期期精彩,因為在這個平臺上,有認識的交流、碰撞,更有思想的交鋒、情感的交融。盡管大家在深圳高質量發展的星空下擷取的星星不同,觀察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不盡一致,但大講堂讓個人實訓心得成為全隊體悟收獲,匯聚星星之火形成建功青島的燎原之勢!
堅持“聯”字為要,為推進青深交流合作“鼓”與“呼”。
來深圳的第一天起,就開始認真考慮如何發揮好自己的作用,為推進青深合作交流做點貢獻。為此,我把重點放在商協會上,先后走訪了深圳安全防范協會、中小企業發展協會、無人機協會、中小企業協會、供應鏈金融協會、工業機器人協會等,從中尋找合作機會。在拜訪深圳安全防范協會并與會長交流后,深深被協會的影響力,以及專業化辦展能力和國際化交流水平所折服,也敏銳地感到安防產業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快速以專報的形式,將有關情況上報,引起相關區市的關注,都明確表態要與協會加強合作,并通過我與協會建立了聯系。雖然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但我深刻體會到,協會是平臺、我們每一個實訓隊員也是平臺,只要我們樹立平臺思維,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就會讓可整合的資源要素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我們的招商引資就會事半功倍。
如果說智商的提升得益于深度的持續學習,情商的提升離不開深入的溝通交流,體悟實訓隊員的“實訓商”則是智商和情商的集合,只能依靠生動的實踐得以鞏固和提升。行百里路,半九十,我將繼續做好體悟實訓的“后半篇”文章,把在100天所見所感所想,運用到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中去。
作者系青島市委財經辦專職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