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中國需要更多的努力。在自身具有確定性的同時,也帶給世界更多的確定性。
2020年已經過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確實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年份。新冠的全球傳播造成的沖擊到現在還遠未停止,它所形成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后果還在發酵。每年都在評選的年度熱詞,似乎是很多媒體或辭典等用來概括過去一年的重要方式。人們常常試圖用一個熱詞投射過往一年的狀況,也對于未來的狀況有所展望。而一年一度的熱詞評選,在2020年也凸顯了不同的狀況。2020年度熱詞的評選似乎在透露出公眾廣泛的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新西蘭所評選出的“陰暗刷屏”,這個詞所喻示的是打開手機所看到的幾乎都是壞消息,讓人的情緒陰暗壓抑。如巴西的一個評選將“哀悼”作為本國的熱詞,將新冠帶來的生命的損失放在了第一位。而《柯林斯辭典》把“封鎖”作為年度熱詞,《劍橋辭典》則把與之相似的“隔離”作為熱詞,《牛津辭典》覺得狀況過于復雜,難以評出熱詞,放棄了一年一度的熱詞評選。
從這些熱詞看來,“陰暗刷屏”之類的相對陰郁憂慮的詞匯,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這說明了兩個方面的狀況:
一方面,隨著全球抗擊新冠的努力還遠未結束,世界仍然深深地陷入到新冠帶來的嚴重的后果之中。社會受到嚴重的沖擊,生命的流逝難以遏制,經濟等方面的困難進一步惡化,全球的人和物的流動也面臨重大的挑戰。這些狀況都是人們每天經歷的現實。對于現實狀況的憂慮使得這樣的憂郁的情緒在不斷地放大。
另一方面,世界的未來前景和個人的生活前景,現在的不確定性似乎也是越來越大。不確定性、對于未來的前景的憂慮其實如同大山一樣地壓住了人們,揮之不去。這些都不僅僅是世界的大事,而且也是實實在在影響到每個人生活的事情。
現實的困難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很多國家的熱詞沒有了樂觀的指向,這也變成了這個“跨年”時刻全球的一種“癥候”。中國作為大國能夠有效地控制疫情,社會生活能夠基本實現正常化,確實是重大的實績。現在雖有些零星的局部病例,但都是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這就為經濟、社會、文化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奠定了條件。雖然有許多復雜的挑戰,但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現在最具有確定性的社會。對于未來一年的內部狀況,中國社會顯然有更多的信心,但全球的挑戰也會對于中國有重要的影響。中國也要防范風險和為全球的發展做更多的貢獻。中國社會對于未來的信心其實也是給予世界的一種激勵和信心。當然,這種信息也需要世界更多的人們能夠聽到,這也需要中國更多的努力。在自身具有確定性的同時,也帶給世界更多的確定性。
對于全球來說,悲觀的情緒,無所作為的消極,難以控制的焦慮與煩躁都反映了社會的情緒。新冠疫情之下,還是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全球共同協作應對世界面對的嚴峻挑戰變得更為迫切,更為關鍵。
放下試圖利用疫情進行的偏執和無根據的指責,放下充滿意識形態偏見的激烈的對于其他社會的排斥和攻擊,按照有效的方式承認他人的成功經驗,認真地面對社會的問題,放下破壞性的小人之心,尋求在人類共同發展的大道之下的合作,在公眾的相互理解和共同認知之下應對問題,其實會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應該想到,人類曾經面對過很多困境,最終也還是能夠走向更光明的坦途。當下其實也有相當多的值得樂觀的因素在悄然展開之中。
超越那種負面的情緒,更為堅定地面對現實的諸多挑戰,其實是當下最為需要的,這對于各個國家和社會,對于每一個個體,都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