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超
摘要:為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制定,可以促使環境管理及保護工作規范、科學開展。本文主要對環境影響評價內涵及其與排污許可制銜接的意義進行簡單闡述,分析這兩項制度銜接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有效銜接的路徑,希望減少開發建設對環境污染問題,為實際環境管理和保護工作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制;路徑
引言
環境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實施,要求相關單位按照這兩項制度的要求和標準排放污染物,有效控制工程項目建設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促使環境管理水平提高。這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為國家綜合環境治理工作開展制度支撐,分別從環境污染治理、環境污染源管理入手,在促使環境污染管理質量提高的同時,達到有效治理生態環境的目的,為人們提供健康的居住環境。
一、環境影響評價內涵及其二者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內涵
環境影響評價指的是目前處于規范狀態的項目后期可能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判斷和評估,以此為依據提前制定相應的預防方案和措施。目的是減少和避免項目開發引發的污染問題 [1]。
(二)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銜接存在的問題
1.內容銜接問題
排污許可制核發需要以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為參考依據,所編制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含了排污許可制相關內容。但是其指標以及格式等與排污許可制申報要求存在一定差異,導致排污許可制申報工作實施比較困難,需依靠第三方機構協助完成信息的填報,并且在排污許可制核發環節,需對環評文件逐條進行審核,工作量相對較大,導致人力、物力成本增加[2]。
2.管理方面
排污許可證在核發期間,對企業水、大氣、噪聲、監測方案編制以及信息公開等環境管理工作提出相應要求。但是這些內容被編制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各章節中,在開展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時,需消耗大量時間對其逐條查找,使該項工作開展比較復雜,很難依據企業生產規模、工藝以及污染物排放廢水等因素,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導致實際管理效果并不明顯。
3.技術規范
由于兩項制度管理方式、目的不同,其技術應用、技術規范等也存在差異,具體體現在產排污環節、污染原因、核算方式以及治理可行技術等方面,并且行業技術規范還處于完善狀態,導致二者在技術規范上無法做到相匹配。另外,以往所編制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范圍窄,且內容簡單、粗略,而現行的排污許可制范圍逐漸擴大,且內容更加完整和詳情,并且排污許可證在核發中,沒有明確提出二者銜接的要求,不同地區、部門在具體實施中操作不一。
二、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銜接策略
(一)制定促使二者銜接的政策法規
為了確保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管理工作規范開展,政府部門需仔細研讀現有的政策法規,且依據實際情況制定一些促使二者銜接的法規政策,發揮其約束和限制作用,在法律層面促使兩種制度的銜接。比如政府部門可以肯定環評報告書、單位審批文件所具有的法律效應和地位,依據這兩種文件的內容分別向企事業單位頒發排污許可證書,使二者之間產生直接的聯系,在二者相互銜接中保證環境治理工作開展,對相關單位污染排放情況進行限制。
(二)實現管理對象和管理內容方面的銜接
從政策法規層面促使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的基礎上,還需要從管理內容、對象等層面入手,確保銜接管理工作開展。以管理對象的層面來說,主要職責是通過污染指標測量對環境被污染的程度進行判斷和分析;排污許可制管理主要職責是對所排放的污染量進行衡量,采取一定措施進行控制,環境影響程度受排污量的直接影響[3]。因此,政府部門可以對以往規定進行調整,比如要求新項目施工之前先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拿到環評報告書的基礎上,再申請排污許可證書,以實現管理對象的銜接。此外,以管理內容層面來說,由于環評管理涉及水、大氣以及聲等環境內容,還需要開展工程分析、環境監測等工作;二者管理存在交叉內容。因此,政府部門可以將空氣、水等內容納入排污許可制環境管理內容中,開展多項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使排污許可制管理范圍擴大,為實施單位頒發綜合排污許可證書,在實現兩項制度銜接的過程中,提高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三)實現技術標準方面的銜接
在促使兩項制度銜接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通過規范技術標準,使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滿足當前綠色理念,對目前環評技術體系進行補充和細化,確保該項工作開展有統一的技術標準支撐。比如在對以往環評行業、要素導則等內容進行補充的基礎上,從技術層面入手,使環評技術標準和要求更加規范和完整,實現技術層面的有效銜接[4]。同時,還需要對各行業污染情況核算的標準、排污許可證申請等進行重新編制,對污染物類型進行統一的界定,明確規定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指標和方法,并對不同項目防治效果進行清晰記錄,滿足新時期兩種制度在技術體系層面的全面銜接,促使環境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四)搭建聯動管理體系
在兩項制度銜接和具體實施中,應發揮監管部門的監督作用,解決傳統制度實施管理中管理重復、效率低等問題。因此,政府部門可以搭建聯動管理體系,依據實際管理任務、特點明確對其劃分,使各部門擔負起自身的職責,比如在對排污企業進行管理時,應明確規定排污企業污染源建設期間落實“三同時”相關要求[5],在產生管理環節應重視污染監測和污染治理設備運行維護工作,使企業所排放的污染物各項指標符合排放標準。
三、結束語
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有效銜接,能夠改善生態環境,是對以往環境治理方案的補充和完善,在我國環境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環境管理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化、長期的工程,應不斷更新污染治理技術和方法,在兩種制度有效融合的過程中保障環境保護工作開展。
參考文獻
[1]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銜接路徑[J].低碳世界,2021,11(03):48-49.
[2]喬軍.淺談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銜接路徑[J].河北農機,2020(11):129-130.
[3]高亮升.淺談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的銜接對策[J].綠色環保建材,2020(01):75.
[4]劉瑞兵,王洪娟.在環評技術評估中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有效銜接對策[J].節能,2019,38(07):141-142.
湖南福城創景環保項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