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佳
【摘要】城市的快速和高度的經濟發展無疑帶動了城市中學校教育理念的深層次發展,無論是教育改革下推崇的素質教育,還是一改傳統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的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城市里的學校都做到了較好的貫徹發展。但是相較之下,農村由于經濟水平稍微落后,許多新穎的教學理念沒有普及,再例如多媒體教學這種需要器材的教學模式開展起來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農村小學教學找到適應自己條件和環境的教學方式。本文旨在討論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方法,進一步為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帶去獨特思路和特色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朗讀教學 教學有效方法
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其實是屬于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之一,但是許多農村對于普通話并沒有太過重視,因為在農村里同一個小學的學生很有可能都來自同一個村莊或者是鄰近村莊,大家互相說方言也都能聽得懂,這就造成學校對普通話的不重視,繼而也不會太注重語文朗讀教學。可是農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設備都比較落后,暫時沒有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出現,所以還是要盡量將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
1、分析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
朗讀教學在語文科目的傳統教學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認識生詞生字,通讀一些比較簡單的古詩文和近現代文章,朗讀能夠培養較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和文字的默契,朗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再者說,小學生對于語文的接觸也還沒有很深,朗讀可以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語文的印象。可以說朗讀是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但是由于農村的發展較為落后,有些語文老師在農村生活較久,普通話不是特別標準,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朗讀教學的進行,但最主要的還是農村小學對于普通話的不重視,對于朗讀的不重視,又或者單純的朗讀過于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而達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探索農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2.1積極研究朗讀內容及作用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提前研究語文課堂上需要朗讀的內容,并思考這樣的內容朗讀之后對學生能起到什么作用和意義,學生又能在朗讀過程中收獲到什么。教師也可以自己事先朗讀幾遍,感受一下朗讀之后的效果,是否對朗讀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說,在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古詩三首》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朗讀教學。首先古詩文講究平仄押韻,而且古詩文中的生字、通假字會比較常現,朗讀的教學方法在語文古詩文的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加深對生字生詞的認知。除此之外,古詩文和現代漢語在理解上有一定出入,上課時,教師除了要對古詩文進行翻譯講解外,也要在早讀時讓學生做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充分利用早讀時間對古詩文進行朗讀、背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古詩文外,小說類角色較多的文章也可以作為朗讀教學的內容,教師還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們做一做拓展,用普通話和方言進行雙語朗讀,比如說四川話進行語文古詩文朗讀就是朗讀教學的其中一種特色,以此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2.2創新傳統的朗讀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用普通話將內容一齊通讀一遍,長此以往運用這樣的朗讀教學方法,學生們只會心生厭煩。再結合教學群體小學生的特點來說,小學生本來就處在一個活潑好動,喜歡生動有趣的事物的成長階段,如果朗讀的教學方法只是經年不變的枯燥朗讀,就無法適應小學生成長階段接受新事物的特點,那么朗讀教學將會失去它固有的優勢,繼而即便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農村教師對朗讀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例如說,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朗讀進行角色扮演,真正的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從而對課文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朗讀教學和舞臺劇相融合,貼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先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兩組,并選舉組長,由組長分配舞臺劇劇本的撰寫,以及角色扮演的演員,每個小組都要編排自己小組的舞臺劇,并且要盡可能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投入到舞臺劇的編排里去,最后在全班進行表演,表演的評定結果由學生自己投票產生。這不僅是朗讀教學與趣味舞臺劇的一種融合型的朗讀教學方法,它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合作能力、書寫能力,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結束語
朗讀教學確實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一,但是并不過時,教師應該將該教學方法的優勢盡可能發揮出來,在這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用心去研究去創新,讓教學方法適應被教學群體,引用新鮮的元素,激發學生對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哪怕是在農村,許多新穎的教學理念沒有普及、優質的多媒體器材資源比較匱乏,但是農村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研究出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彩琳.讓書聲成為學生精神律動的音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朗讀訓練案例研究[J].漢字文化,2018(02):89.
[2]鄭如意.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與解決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5(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