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霞,李祿為
(1.天津濱海新區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天津300450;2.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20)
相比較于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的BIM技術起步相對較晚,不管是從理論標準還是到具體工程實踐需逐步完善。像基于BIM的項目信息集成管理、建造過程一體化確定都處于探索階段。BIM在房建領域的應用方式要遠優于其他工程領域。
隨著BIM普及與發展,近些年與之相關的技術開始在地鐵項目中廣泛應用。BIM與AR技術結合應用于工程現場管理,將大量的BIM信息數據與現場的環境進行實時交換,完善設計、施工、運營的信息流轉;也有以空間坐標為定位基準,以時間參數,利用BIM模擬施工,預測地鐵施工過程中各個位置的沉降、傾斜變化,實施周邊建筑加固;基于BIM不僅可以對建造全過程中質量、進度、成本等方面進行動態化管理,還可以延展到前期項目決策及后期維護等建設全壽命周期的應用。這些研究充分體現了BIM技術在工程施工階段中的應用價值和前景。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地鐵建造的因素很多,像場地、周邊環境等,并且對工程質量要求嚴格,這給施工過程帶來了很大挑戰,主要突出特點有:工程地質復雜、施工機械種類繁多、施工現場風險性大、工程協調難點多。
2.2.1 提高溝通效率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涉及多個單位和專業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通過BIM軟件可以將二維的平面圖紙轉化成更加生動直觀的三維立體模型,給人以真實感和直接的視覺沖擊,能有效節省讀圖和匯報時間,便于非工程類專業人員理解設計及匯報意圖,從而便于加強各參建單位之間的溝通質量和效率,更利于施工問題的解決。
2.2.2 設計優化,減少返工
利用BIM的三維可視化功能再加上時間維度,模擬施工過程的重點,將設計圖紙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前發現,并及時在施工前與相關設計單位進行溝通處理,減少不必要的返工和人員、機械、材料的浪費。
2.2.3 精確計劃,減少浪費
BIM數據庫的數據可以精細化到構件級別,為施工單位快速、準確、全面地獲得工程的基礎數據,為制定更詳盡的人員、機械、設備投入計劃提供了有效支撐,為減少浪費和實現消耗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撐。
2.2.4 多算對比,有效管控
為了加強對項目成本風險的有效控制,可以通過BIM數據庫實時快速獲取工程基礎信息,分析在建項目的運營盈虧,包括計劃與實際的消耗量、分項單價、分項合價等數據的多算對比,以及消耗量有無超標、進貨分包單價有無失控等問題。
2.2.5 提高施工質量
通過BIM模型的展示,可以使得參建各方更加直觀、清楚地理解設計的意圖,排查施工重難點及風險源,從而協同各方采取針對性措施,同時結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擬和現場實時監測,對工程施工的質量、安全及進度進行有效控制。
2.2.6 節省施工成本和工期
利用BIM的三維特點,讓施工方、監理方、不同專業的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直觀快速地將施工計劃與實際進展進行對比,有效降低溝通與管理成本。
濱海新區軌道交通B1線一期工程(黃港車輛段至于家堡站段)北起黃港車輛段南至于家堡站,全長約22.465km,設15座車站,全為地下站。線路北端黃港欣嘉園東側設置車輛段與綜合基地一座。設主變電站兩座,分別與Z2線共用海平路站主變,與B7線共用塘沽站主變。本項目依托濱海新區B1線建設工程研發了軌道交通BIM施工管理系統,在安全監測、隱患排查、現場監控、盾構監測、施工協同等多個關鍵環節開展了應用實踐,驗證了平臺應用的可行性和價值,提升了軌道交通管理質量和效率。
3.2.1 安全監測
系統將監測點添加到三維場景,可以直觀地呈現工點與風險源的空間位置。與傳統二維風險監控平臺相比,優化了二維表述的縱向重疊等表述不直觀問題。在設備設施編碼的基礎上將監測點信息與BIM模型聯動,對監測點每日的數據進行監控,通過查看監測數據,分析現場風險源的狀態,對基坑的安全進行實時監控。每一個監測點都能夠反映出基坑的安全狀態,見圖1。

圖1 安全監測
3.2.2 隱患排查
現場巡查人員通過移動端上報隱患,平臺自動識別上報位置并閃爍。平臺通過將隱患信息與BIM模型建立關聯,施工單位可在場景查看隱患詳細信息和位置,24小時內對現場進行整改。整改結束后,監理單位到現場確認整改合格,并在手機APP上進行隱患消除。完成隱患的發現、整改、確認、消除,實現對隱患排查的管理閉合。
3.2.3 視頻監控
將現場視頻攝像頭位置與場景模型建立關聯,與模型建立空間聯系。點擊攝像頭圖標查看現場施工詳情,支持云鏡控制、監控點信息、緊急錄像、抓拍、連續抓拍、放大和對講等功能。監理單位通過對在施工點攝像頭進行定期巡查,實現對現場情況和施工風險的實時監控,見圖2。

圖2
3.2.4 盾構監測
通過點擊盾構機圖標,進入盾構監測詳情界面。主要包括推進系統、土壓、同步注漿系統、螺旋機數據、鉸接油缸、盾尾油脂、氣體檢測、盾尾油脂壓力、盾構姿態數據、水平偏差、垂直偏差、泡沫、膨潤土等參數,見圖3。

圖3
3.2.5 施工協同
平臺實現基于“站點-構件”的業務協同。平臺建立了設備設施編碼體系,將業務數據包括施工安全、施工質量、變更、施工進度、圖紙方案等與從前期-勘察-設計-施工-竣工、周月報等文檔資料與模型相關聯,通過權限管理,實現不同參與單位的區別管理。通過業務協同,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了建設精細化管理。
本項目將BIM技術應用到軌道交通施工階段管理,在軌道交通安全監測、隱患排查、視頻監控、盾構監測、施工協同等關鍵環節進行了應用實踐。實踐證明在軌道交通施工管理系統引入BIM技術,實現了三維化、信息化、協同化、精細化的施工管理。通過建立施工階段協同工作機制,讓參建單位及不同專業人員,全面掌握建造過程,并形成一致認同,有效地提升了軌道交通工程管理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