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強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同發東周窯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103)
煤炭在進行開采的過程中,由于地質結構的不同,開采的方式和難度也不盡相同,比如大型褶曲、斷層、火成巖、陷落柱、夾矸等,由于其穩定性和厚度、褶曲類型的不同,對煤礦的開、運輸也會產生影響。巷道掘進在通過不同巖質的巖層時,容易掉落各種類型的矸石,不同地質的矸石大小、硬度高、棱角的問題,給傳輸帶造成的破壞也不盡相同,容易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搭接點的下方,由于重力的原因,不斷容易受到重擊,造成輸送帶損壞;同樣大塊矸石還會引起漏煤斗堵塞,阻礙傳送帶物料的正常運行,容易引起傳輸帶老化,增加其維護成本,提高了運輸費用。因此,針對以上問題,如何防止輸送機膠帶搭接點減少沖擊損傷展開分析研究。
膠帶輸送機的膠帶既是承重裝置,又是牽引裝置,是輸送物料的最主要的元件,在運行中處于復雜的受力狀態。例如某煤礦開采企業,在井下有兩部主運膠帶機,型號分別為DTL/120/200/400X和DTL/140/300/3x1120S,同時共有4個掘進隊組,2個綜采隊組[1-2]。其中機掘一隊、機掘二隊、炮采隊和綜采隊的運輸系統與2號主運膠帶直接搭接,機掘三隊的運輸系統通過漏煤眼與1號主運膠帶直接搭接(垂直落差20 m),現場地質中含有2~3層0.1~0.4 m厚砂巖夾矸,受火成巖的影響在巷道掘進中會產生大量的大塊煤矸石。
由于的形狀、大小的不同,需要對大的矸石進行攔截,防止其落到主運膠帶上,根據篩子篩分的原理,我們在現場安裝了網格篩子,篩孔為500 mm×500 mm,有目的地進行攔截,將其安裝在搭接點上方。但是因篩孔尺寸太大,不能有效阻擋矸石。為了進一步改造網格篩,達到攔截的目的,我們根據地質的特點,以及產生的矸石的形狀、大小進行合理的設計,將篩孔尺寸改為400 mm×400 mm,見圖1[3-4],再次進行現場試驗,攔截的效果較好,避免了對搭接主運膠帶的沖擊,如圖2所示。

圖1 方格篩設計(單位:mm)

圖2 方格篩現場應用效果
煤流在進入漏煤斗的過程中,有較大的初速度,會對漏煤斗產生較大的沖擊,造成其破損。為此改進新的漏煤斗,將原來的沖擊點往后延伸,根據具體的現場實踐,延后約400 mm[5-6]。由掘卸煤滾筒發射出來的煤矸先進行一個短時間的拋射,可以在這400 mm這一段內進行緩沖,然后再傳到下方的主運膠帶,從而減輕了沖擊與刺傷,減少了漏煤斗的堵塞具體示意圖如下頁圖3所示。

圖3 漏煤斗原設計和改進設計圖
根據現場試驗,可以做出以下對比如表1所示,方案實施后,已基本解決了漏煤斗、漏煤眼的堵塞狀況,膠帶的損傷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減輕了修補膠帶的費用,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企業節省了生產成本。

表1 方案實施前與方案實施后的膠帶運輸系統運行情況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改造,大大減少了矸石對輸送膠帶的影響,避免了設備的沖擊、損害,減少了維修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設計安裝方便,可以根據不同的地質類型進行改造,易實現,便于重復使用,具有非常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