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煒燁
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我國質量基礎設施的三個要素包括計量,標準化和合格評定。其中合格評定是指涉及產品、過程、體系、人員或機構的規定要求得到滿足的證明[1]。作為合格評定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認證是為了證實一個對象符合特定的標準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的第三方證明。GB/T27067-2017《合格評定產品認證基礎和產品認證方案指南》將產品認證定義為“對產品滿足規定要求的評價和公正的第三方證明?!碑斍霸谖覈?,產品認證一般包括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以及自愿性產品認證兩大類。
2014年9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三個轉變”。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2]。
2015年11月26日,《國家認監委關于加快發展自愿性產品認證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未來5-10年內,形成一批社會公信、有廣泛影響的自愿性產品認證品牌”,并鼓勵將有市場認證需求的國際標準、社團標準、聯盟標準作為認證依據。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開展高端品質認證,推動質量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p>
2018年1月17日,《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提出“堅持引導和強制相結合,以自愿開展為主、強制實施為輔,對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等方面的產品依法實施強制性認證,鼓勵企業參與自愿性認證,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社會各方開展質量共治,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共享質量發展成果?!币约啊爸С诌\用認證手段推進區域品牌建設,培育優勢產業和拳頭產品,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p>
在此以“浙江制造”和“上海品牌”這兩種區域性產品認證為例,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產品認證方案在工廠檢查方面的異同。
在2013年12月,浙江省正式提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的戰略構想,在全國率先構建了以“區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的品牌建設制度體系。在具體的認證過程中,主要依據DB33T944.1《“浙江制造”評價規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DB33T944.2《“浙江制造”評價規范第2部分:管理要求》、“浙江制造”團體標準以及認證細則等其他相關文件,對企業實施工廠檢查(見表1)。

表1 “浙江制造”工廠檢查方面的要求
在2018年,為進一步落實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力打響上?!八拇笃放啤甭氏韧苿痈哔|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滬委發〔2018〕8號)要求,在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上海開展“上海品質”認證的基礎上,經市委市政府同意,“上海品質”認證更名為“上海品牌”認證,并以此作為推動“四大品牌”培育、評價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具體的認證過程中,主要依據DB31T1048《上海品牌認證通用要求》,“上海品牌”評價認證依據/團體標準以及“上海品牌”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等其他相關文件,對企業實施工廠檢查(見表2)。

表2 “上海品牌”工廠檢查方面的要求
通過表1和表2的對比,可見在工廠檢查過程中,“浙江制造”結合了區域品牌特色要求(“品質卓越”、“自主創新”、“產業協同”、“社會責任”)、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先進產品標準要求(技術要求、基本要求和質量承諾);“上海品牌”重點關注在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和先進產品標準要求上,而DB31T1048《上海品牌認證通用要求》中關于“品牌引領”、“品質卓越”、“自主創新”、“管理精細”、“社會責任”的區域品牌特色要求,是在工廠檢查實施之前,通過組織“通用要求評價”這一環節來完成。所以在工廠檢查環節,“浙江制造”認證方案的工廠檢查項目和要求會更多一些。
通過統計近3年32個“浙江制造”和“上海品牌”工廠檢查的案例,其中包括69個不符合項,從中可見企業在申請自愿性產品認證并面對工廠檢查時出現的一些典型問題(見表3)。

表3 工廠檢查不符合項統計
與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相關,現場發現不符合項45項,占總數的65.2%,其中檢驗環節和儀器設備的問題比較集中。另外“浙江制造”還會涵蓋包括質量管理體系(GB/T19001)、環境管理體系(GB/T24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45001)、企業質量誠信管理(GB/T29467)、卓越績效評價(GB/T19580)在內的審核內容,在這些項目的檢查過程中發現不符合項24項,占總數的34.8%,其中大部分問題集中在環鏡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由此可見企業在持續穩定生產的同時,存在檢驗檢測以及環鏡和職業健康安全兩大薄弱之處,并且很多問題集中在以下幾點:①用于檢驗檢測的部分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包括校準,確認,標識)存在不足;②產品執行標準,內部檢驗規范,相關檢驗記錄出現檢測項目缺漏,要求指標不一致,抽樣檢驗數量未達到規定要求等;③針對化學品和工業廢棄物的管控措施不足;④針對特定車間崗位的職業病危害評價,警示標志及防護器具配置和確認存在缺失。
在我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相對于自愿性產品認證,具有統一的產品目錄,統一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相關規定和流程操作比較成熟,對產品而言屬于基本的市場準入條件。在面對更廣泛的產品類型和市場的同時,自愿性產品認證也在向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趨勢發展。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三個轉變”號召下,很多自愿性產品認證在工廠檢查要求方面,往往不僅涵蓋工廠質量保證能力要求的內容,還具有很多自身特色的檢查項目和要求,不僅僅是制造一流的產品,而且從合規性,品牌建設,研發創新,社會責任,顧客服務等多個角度引導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即好的產品背后是一個好的企業。反過來企業無論是為了宣傳自身還是旗下品牌產品,或是滿足國內外客戶的特定需求,產品認證都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對于企業而言,首先是一個對產品認證的認識需要提升,面對工廠檢查,不僅僅是生產部門和質檢部門接受檢查,按照不同的審核要求,企業管理層代表/質量負責人,包括人事,銷售/市場,財務,設計研發,環保安全等相關負責人也應有所準備。曾經有個別企業以為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審核類似,結果到了現場手忙腳亂。其次在現場溝通和文件記錄中可以發現企業的生產過程比較穩定,同時在檢驗檢測和環保安全方面,仍舊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這兩個領域一個和產品標準相關,一個和合規性相關,都需要專業人員的參與,應加強相關工作的培訓和提升。
另外對于認證機構而言,一個認證方案如果對工廠檢查提出了更寬泛的檢查范圍,更詳細的檢查要求,意味著對工廠檢查人員的能力和資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不單單是產品檢查員的參與,可能還需要配備體系審核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現場人日數的增加也會導致企業認證成本的增加。
按照自愿性產品認證的定位,隨著市場對產品質量需求的更新,預計會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指標被提出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被列入工廠檢查項目。因此廣大準備申請產品認證的企業也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主動去了解產品認證的各項要求,并對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行改善提升,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工廠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