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寶軍
郴州市計量測試檢定所 湖南郴州 423000
當前測量不確定度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特別是建筑基礎工程中更是發揮重要作用。在力學測量中,先要創建數學模型,探究不確定度來源,將回彈儀、千斤頂等有機結合起來,對不確定度綜合分析,堅持理論實踐相結合原則,通過制定測量方案、創建測量模型等方式進行評定,使其與力學測量現實需求相適應。
第一步:創建模型。在模型創建期間,重點實施不確定度分析工作,與現實工作環境相結合,探究測量對象與關系量間的聯系,前者為Y,后者為Xi,按照Y=f(X1,X2……XN)表示出來。在模型分析中應重視不確定度,并綜合考慮各項影響因素,使整體測量程序更加精準有效。對Xi與Y數值進行整合,依靠前者最理想值x1,x2,x3……xn對后者理想數據全面掌握,并對Xi不確定度問題進行分析。
第二步:判定不確定度來源。通過對不確定來源進行分析,與創建模型相結合,重點分析測量對象,再將產生的其他分量有機結合起來,使分量更加精準可靠。對于不確定度來源遺漏問題,如若未能及時處理,當Y不確定度出現缺陷時,與之匹配的不確定度也會出現異常,阻礙后續工作的持續開展。對此,在來源分析中應重視數據修正與合并,使不確定度來源更為完整,以免造成遺漏。同時,還應加強數據分析,剔除與標準不符的數據,使理想數據更加準確。
第三步:選擇評定方法。在A類評定方法方面,在評定中站在整體角度分析數據,將此時不確定度、標準差進行展示,前者以全部觀測值的方式形成后者。結合被測對象預估數值,對工作頻率與獲取數值進行計算,將平均數值設置為,再獲得測量后數值的不確定度。通過標準差計算的方式,以免影響最終結果準確性。在B類評定中可知信息來源多種多樣,除測量設備性能之外,還包括參數信息、確定值等等。在B類房車表述中可通過預測方差的方式實現,并總結具體程序,保障分析結果精準可靠[1]。
選擇型號為YAW2000、精度為1級的微型試驗設備,遵循JJG139-2014標準進行參數設置,溫度在10-35℃之間,濕度控制在80%以內,溫差浮動在每小時2℃以內。在測量機制方面,將側力裝置擺放在試驗臺上,上下分別放置兩個承壓板,利用特定閥門變換活塞運行效率,使試驗設備為側力裝置提供外部驅動力,當該力達到測量位置后,讀取裝置上的數據,便是設備在此處產生的誤差。在測量程序方面,營造良好的試驗設備檢測環境,測定位置最少為5個,初始為對應量程20%不斷提升到極限試驗力,盡量做到均衡分布,一般與20%、40%、60%、80%相適配,在測定環節中應具備穩定的外部例,當加載到指定位置后逐漸加大力度,由此獲得更加精準的讀數。
本試驗中不確定度來源于自相關的隨機與模糊性,前者原因是條件不充分,后者原因是事物自身定義不準確。測量不確定度產生大多因分量構成較多,一些分量能夠通過觀測值統計分析進行估算,還需要通過試驗標準偏差表征;相關分量可采用經驗參考、信息概率分布等方式估算,利用標準偏差表征。從整體來看,在本試驗中不確定度主要源于被測量定義方式不理想、取樣不具代表性、模擬儀器讀書不精準、測量方法存在假定性、測量儀器局限、設備誤差、數據計算常數引入不準確、測量程序受環境影響等等。本次試驗的數學模型創建如下:
被測設備呈現的誤差不確定性主要與輸入因素、輸入量相關,可根據上述模型檢測設備誤差的不確定性,并針對不確定度進行評定,具體如下。
F的不確定度主要受試驗設備反復性影響,通過多次測定獲取相應測量數列,再利用A類評定方法進行分析。以2000kN設備來說,可選擇1000kN處作為測量位置,共計測定10次取平均值為1000.76kN,單次試驗標準差為0.29kN。根據當前測量情況,在多次測定狀態下反復保持3次,并對每次相應數據記錄下來,計算獲得平均數便是最終結果[2]。
2.3.2 F對應不確定度分析
該元素的不確定度主要受側力裝置不確定性影響,利用B類評定方式進行分析。因標準設備穩定度在多測測定下呈現較強分散性,與運算效率相結合,在該部分分析計算中剔除不確定問題,統一測量精度值為0.3級,在該范圍內認定滿足正態分布特點,相應因子設定為2.58。在1000kN位置計算的不確定度公式為:
u(F)=a/k×1000=1.16kN
2.3.3 t對應不確定度分析
該項因素的不確定度主要跟隨試驗室溫度變化而變,通常情況下試驗室溫度變化每小時小于2℃,可將a值取2,按照平衡狀態分布,k值取,由此形成的不確定計算公式為:

綜上所述,當前力學測量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在工程項目建設中評定檢測數據將對工程質量起到直接影響。為進一步規范力學計量相關數據,應對計量檢定方式、流程等進行嚴格規范,在測量不確定度時應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制定科學完善的測量方案,創建數學模型,采取A類或者B類評定手段,使評定檢測數據更加精準可靠,提高工程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