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陽
一直以來,廊下鎮立足發展定位,把大力推動農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初步形成“一菜一菇一茄(生菜、蘑菇、番茄)”廊下蔬菜保護鎮特色產業種植格局。特別是廊下的食用菌產業起步早,近幾年發展迅速,周年工廠化生產帶動傳統種菇大戶、普通菇農的模式讓廊下的雙孢蘑菇占據了上海地產蘑菇90%的份額,“蘑菇小鎮”建設初具成效。
2018年5月7日,李強書記在廊下調研時提出,蘑菇產業是好產業,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帶動菇農一起致富。廊下鎮牢記市委領導的要求,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提高產業經濟效益。通過落實各項獎勵扶持政策,引導合作社和農戶擴大生產、做大總量,2018年全年食用菌產業共實現產值1.2億元,其中食用菌產量9344.08噸,按照5元/斤計算,實現產值近億元;蘑菇生產過程全年共消耗3萬噸秸稈和2萬噸雞糞,資源化利用制成5萬噸有機肥,按400元/噸計算,實現產值2000萬。同時,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幫助企業發展壯大,現已培育出1家龍頭企業——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聯中食用菌合作社2019年被評為全國百強農民合作社,年產值達5800萬元,收益1500萬元,帶動了120余名本地農民就業,包括23名殘疾人,農民收入約4000元/月。此外,為幫助本地農戶轉型升級,實現家庭工廠化周年生產,政府依托龍頭企業牽頭專門為農戶設計標準化的蘑菇工廠。每個標準化蘑菇工廠生產面積2000平方米,共投資500萬元(財政支農資金補350萬元),農戶按標準化技術生產,可確保年產值500萬元,年凈利潤50萬元以上。目前已經有2家農戶已建成并投入生產,產值和利潤都達到了預計目標,另外3家農戶的標準化蘑菇工廠正在建設中。下一步,廊下將依托與螞蟻公司設立的蘑菇學院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加大財政扶持,培育更多農戶經營蘑菇工廠,發揮龍頭企業聯中食用菌合作社的三次發酵技術和帶動優勢,為周邊江浙滬有條件建設蘑菇工廠的農戶提供技術、蘑菇料和銷售支持,縮短蘑菇出菇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確保蘑菇品質,帶動農民創業致富。
廊下鎮以建設“蘑菇小鎮”為核心,強化各項保障措施,激發市場活力,促進企業集聚集群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一是精準招商,完善產業布局。以豐富食用菌品種、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落地榮美、宏博等一批知名食用菌生產企業,通過項目的導入有力破解了廊下鎮食用菌品種單一、產學研水平不高的問題。各項目累計投資6.2億元,預計可產生3.8億元產值,其中榮美公司不僅可實現自身收益,同時也具有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預計能帶動200名農民種菇致富。二是優化服務,改善發展環境。加快編制郊野單元4.0規劃、農業專項規劃,合理規劃布局農業設施用地,全力保障企業發展用地需求,在最新規劃中為引進的4個食用菌項目規劃了383畝設施農用地以及28畝科研用地。制定蘑菇發展計劃,按照“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抓落實的領導機制,確保項目進展順利。三是深化合作,推動產學研融合。建立健全政府、合作社、農業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產學研機制,打造食用菌產業研發中心,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其中聯中食用菌合作社是上海市科技興農項目示范基地,同時也是上海市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宏博、榮美等單位也具有研發功能和多項技術專利,參與制定了相關食用菌技術標準。
在2035規劃中,廊下鎮規劃形成“一核兩葉三蔓四片”鎮域空間結構,目標打造“花果廚房、廊下飄香”的田園小鎮,成為“市民好去處、城市后花園、農村新典范”。在規劃的引領下,廊下鎮奮力構建主題鮮明、要素集聚、資源共享、協作協同、綠色循環、宜居樂業的產業生態圈,打造集聚生產、研發、居住、消費、生態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蘑菇小鎮。一方面,立足一、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深度挖掘全鎮食品加工企業,通過廊下鎮健康食品宣傳推介會、三產融合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等活動宣傳,引導企業從大健康角度開發食用菌系列產品,促進食用菌產業與工業結合,讓產業既富民又增稅。著力構建企業對接農戶的產銷聯系,協助農戶銷售,其中地產食用菌每年直供舜地等當地食品加工企業制成凍干、調味品等產品的蘑菇有1000噸,每年直銷盒馬鮮生、百聯等大型超市的蘑菇有750噸。加強文旅融合,實施“農+儂”結對項目,合作社與農戶共同打造了蘑菇為主題的特色農家樂飯店,食用菌文化創意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不斷加快。另一方面,立足產城人的深度融合。以上海市青少年實踐活動金山基地、蘑菇學院為載體,打造讓學生學農愛農知農為農的培訓基地;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大力開發康養及民宿產業,為吸引產業、人才等資源要素的集聚創造良好環境,從而以產業的培育凸顯特色優勢,以人才的集聚提升小鎮功能,形成蘑菇小鎮持續成長的動力和活力,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