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金山區廊下鎮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立鎮初心,高質量建設“美麗家園”工程、“綠色田園”工程、“幸福樂園”工程,促進了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譜寫了上海遠郊鄉村振興的華麗篇章。
保供給,確保農產品生產供應。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蔬菜保護鎮,廊下鎮始終嚴格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等生活必需品保供責任,建設萬畝糧田、萬畝菜田,確保糧食、蔬菜等農產品供應。以聯中食用菌合作社為龍頭的菌菇產業提供了地產90%以上的雙孢菇生產,以鑫博海為龍頭的健康食品企業日提供近30萬人用餐需求,有效保障了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餐桌供應。
促循環,強化生態綠色發展。廊下鎮著力推動綠色田園先行片區的建設。積極探索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打破傳統農業產業壁壘,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產、供、銷為一體的融合發展。發揮鑫博海、松林、聯中等龍頭企業市場主導作用,整合地產農產品資源,提升產品市場開拓能力,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探索實踐種養循環發展模式。通過種植業、養殖業有機循環,提升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聯中食用菌合作社先行先試,充分運用三次發酵技術,由“三噸秸稈、兩噸雞糞”產出一噸蘑菇,最終形成五噸有機肥。通過建設松林樓房養豬場和蔬菜保護項目,打造種養循環綜合利用示范區。
抓種源,提升農業科技賦能。全鎮努力爭取建成農業種源的策源地,把種子種苗產業做大做強,為長三角地區農業提供更多優質種子種苗和技術服務。光明食品集團在廊下建有6000頭的種奶牛場,既是上海“致優”鮮奶的奶源基地,也是國家級母奶牛保種供種基地。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基因中心羅利軍教授的團隊在廊下花了10年的時間,培育出“八月香”節水抗旱稻,可以節約50%的水、30%的肥、33%的農藥,減少86.7%的甲烷排放。目前,該團隊正在探索“菜-稻-菜”的茬口搭配,畝均產值可達到一萬元,畝均資源消耗可以減少三分之一。
強監管,提升“三資”效能。一是優化資產管理。鼓勵村集體對閑置辦公用房、校舍、舊廠房等場所減量化或再利用,提升資產利用率。二是整合存量資金。整合村土地減量化、綜合幫扶等資金,化資金為資產,尋求收益穩定的產業投資項目。加快健康食品產業園項目建設,采用“建物業收租金,招產業收稅金”的辦法,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研究新一輪集體資金出資建設產業平臺項目。
下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廊下鎮把握建設“蘑菇小鎮”和農村綜合幫扶工作重點,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效果,帶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打好蘑菇產業增收牌,以點帶面、先行先試,形成新的農民增收點,提升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輻射帶動效應。引入并培育更多“精英農民”,提高農業農村生產治理現代化水平。
抓引領,提高鄉村善治水平。廊下鎮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引領作用,鞏固“區域黨建”“綜治平安”“社區管理”“三網聯動”網格化管理,有效實現鄉村治理的精細化。抓牢“能人”隊伍,發揮鄉賢作用,發動三支隊伍、黨員等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治理,形成“宅基管家”“百姓公堂”“村民幫扶理事會”等一批創新做法和自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