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彩云
勇敢村食用菌基地項目位于廊下鎮勇敢村萬勇路與永光路路口,項目區總占地面積83435平方米。該區域作為廊下鎮重點規劃建設的蘑菇小鎮的承載地,一方面引導廊下當地傳統菇農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改用工廠化種植以達到周年化生產,進一步提升品質、提高產量,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國內優勢食用菌企業入駐,以提升廊下食用菌整體競爭力。
勇敢村位于廊下鎮東部,與鎮區相連。東至桑葉港與萬春村交界,南至山塘河與萬春相望,西至金張支線與景陽村毗鄰,北與南塘村接壤。全村區域面積5.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51畝,下轄16個村民小組,905戶村民,戶籍人口3291人,其中農業人口1360人。近年來勇敢村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食用菌蘑菇種植產業,擁有6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種植品種以雙孢菇、草菇等菇類為主。2019年勇敢村可支配收入358萬元。
勇敢村在著力抓好以食用菌種植為主的經濟建設的同時,以上海市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為契機,努力打造“村美人和、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勇敢村先后榮獲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民主法治村、上海市農村社區建設示范村、上海市美好家園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廊下鎮立足發展定位,打造了“蘑菇小鎮”。在上海市郊,廊下鎮是小有名氣的蘑菇產地,也因此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引擎。勇敢村的蘑菇產業于2010年開始起步,起初都以雙孢菇種植為主,種植大棚也由普通的發展為周年化生產,近三年來有上海明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上海金繼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上海豆軒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三家工廠化蘑菇相繼投產,產量是傳統蘑菇的6倍。“一次投入500萬元,年產出500萬元,年凈收入50萬元”——陳明云正是廊下打造“蘑菇小鎮”、探索“三五牌”致富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在前期投入的500萬元中,農民只要自己掏150萬元,其余則由政府給予扶持補貼。目前,這種模式已輻射帶動5個種菇大戶,接下來,還將有3-4戶被納入計劃。
為了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勇敢村首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從傳統蘑菇種植在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實現了初步的轉型升級。在2018年8月新建成的現代化蘑菇大棚內,一排排發酵料已完成了覆土噴水,用不了多久,美味的蘑菇將破土而出,帶來新一輪的收益。相比從前傳統的種植手段,如今工廠化的模式讓蘑菇生長周期更短、產量更大、品質更優、售價更高,效益大幅提升。村內4戶蘑菇種植戶收購稻草秸稈達到2800畝,作為蘑菇生產的培養料、有機肥,切實有效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
勇敢村種植蘑菇的合作社有6家。目前,通過近幾年政策的扶持,已完成3家雙孢蘑菇工廠化菇房建設(明云合作社、金繼合作社、豆軒閣合作社),1家食用菌企業正在建設(星秀合作社),2家食用菌企業正在申報2020年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專項項目(芳原菇業、南舍合作社)。
全村以蘑菇種植為主的農戶發展到現今8戶,種植人員40人,占全村農戶總數的1.2%。2019年全村蘑菇產值達到3000萬元,占全村農業總收入的3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5元,進一步助推了鄉村振興建設有序發展。
勇敢村有明云、豆軒閣、金繼三家食用菌合作社與上海聯中食用菌合作社進行了長期合作,并利用周年化生產技術,提高蘑菇產量,使蘑菇品質更優、售價更高。2019年,廊下鎮蘑菇銷量占上海市銷售份額的15%,蘑菇產值占上海市蘑菇產值的90%。另外,通過龍頭企業聯中蘑菇的帶動效應,村幾家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不管在原料、技術方面,都得以優化和升級,蘑菇棚內基本都實現恒溫控制,進一步保證了蘑菇的品質。
勇敢村蘑菇種植戶在旺季的時候會邀請當地的農業工人幫忙采摘,每日平均產出4000多斤蘑菇,吸引一輛又一輛大貨車到田頭采購,日平均銷售額超過2萬元。較大程度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和貧困戶、殘疾人就地就近就業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戰略,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勇敢村“一村一品”將借助鄉村振興建設的這股東風逐步形成區域特色、產業集群、競爭有力、示范帶動的積極作用。在規模合作社的帶動下,壯大蘑菇種植產業,推動產業興旺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新時代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