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葉菁華
(1.杭州市婦產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0;2.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院,浙江 溫州 325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見的婦科內分泌代謝疾病,影響女性一生的健康[1-2]。文獻報道,不同年齡段PCOS臨床特征不同,青春期主要表現為月經失調、肥胖、多毛,育齡期主要表現為不孕、糖脂代謝異常[3]。由于PCOS病因和發病機制復雜,且患者臨床特征有異質性,該病目前以對癥治療為原則,根據患者年齡、治療需求以及臨床表現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本研究分析了青春期與育齡期PCOS女性的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中醫院就診的512例PCO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PCOS診斷標準根據中國2018年制定的標準[4],育齡期女性診斷標準:①月經稀發或閉經或不規則子宮出血;②高雄激素血癥的臨床表現或生化證據;③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PCOM):單側/雙側卵巢探及直徑2~9 mm的卵泡大于等于12個,和(或)卵巢體積>10cm3,以上符合①②或①③,且排除其他疾病則可確診。青春期PCOS診斷:①初潮后月經稀發持續至少2年或閉經;②高雄激素臨床表現或高雄激素血癥;③PCOM,以上三條均符合方可診斷。排除標準:①引起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疾病;②排卵障礙性疾病;③心、肝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④近3個月內使用激素其他影響研究結果的藥物。根據年齡分為青春期組(11~19歲)和育齡期組(20~49歲),其中青春期組213例,育齡期組299例。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研究對象知情同意。記錄所有參與者的年齡、初潮時間、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BMI=體重(kg)/[身高(m)2],WHR=腰圍/臀圍。
1.2.1性激素水平測定
月經周期第2~4天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分離血清后測定性激素水平,包括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催乳素(prolactin,PRL)、睪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及孕酮(progesterone,P)濃度。
1.2.2糖脂代謝指標測定
測定研究對象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小時血糖(2h-blood glucose,2h-BG)、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INS),計算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HOMA-IR=(FBG×FINS)/22.5。同時測定血脂四項,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連續性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青春期患者F-G評分和痤瘡評分均顯著高于育齡期患者(P<0.05),而肥胖患病率顯著低于育齡期患者(P<0.01)。兩組患者初潮年齡、BMI、WH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青春期患者血清LH、T水平顯著高于育齡期患者(P<0.05),而兩組患者其他性激素參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較
青春期患者的FBG、2h-BG、FINS、HOMA-IR、TC、TG、LDL-C均顯著低于育齡期患者(P<0.05),而HDL-C顯著高于育齡期患者(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糖脂代謝參數比較
研究顯示青春期PCOS不僅表現為月經異常,更易出現多毛、痤瘡等雄激素過多的表現,但由于這些臨床特征與青春期生理變化相似,故早期診斷率不高[5]。本研究結果顯示青春期患者F-G評分和痤瘡評分均顯著高于育齡期患者(P<0.05),且血清LH、T水平顯著高于育齡期患者(P<0.05),提示青春期患者易出現高雄激素的臨床和生化表現。青春期開始前,腎上腺功能初現時,由于關鍵酶P450 17α酶,特別是C17、C20裂解酶的活性被激活,促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雄激素[6]。青春期女性的痤瘡可能只是一種短暫性的表現,而多毛則是典型的高雄激素特征,且部分患者血T濃度并未顯著升高,可能與游離睪酮活性增加有關。此外,本研究青春期大多數月經異常的患者表現為自初潮開始的逐漸月經稀發或異常子宮出血,部分患者表現為閉經。青春期女性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尚在發育階段,月經初潮2年內超過三分之二的女性會出現月經紊亂,隨著生殖軸功能的不斷完善,部分女性逐漸建立規律的月經周期,但仍有部分女性則發展成為PCOS等疾病。因此,對于青春期月經失調的女性應密切隨訪,排除PCOS可能性,但在診治上應與育齡期患者區分。中國2018年《多囊卵巢綜合征中國診療指南》特別提出了青春期PCOS較育齡期更加嚴格的診斷標準,這與2016年我國發布的《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治共識》相一致[7]。
PCOS不僅影響女性的月經和生育,更會導致代謝紊亂,包括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高血脂、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等[8-10]。本研究比較了青春期與育齡期PCOS患者代謝狀況,結果顯示青春期患者的FBG、2h-BG、FINS、HOMA-IR、TC、TG、LDL-C均顯著低于育齡期患者(P<0.05),而HDL-C顯著高于育齡期患者(P<0.01),提示育齡期PCOS患者易發生代謝異常。余紅英等[11]研究發現,年齡和BMI越大的PCOS患者更易發生糖脂代謝異常,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隨著PCOS的病程發展,患者發生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國內外文獻報道中由于PCOS入選研究對象的種族、生活習慣和診斷標準等不同,其代謝異常患病率有所差異。研究顯示PCOS合并IR的比例約50%~70%,伴有血脂異常的比例為70%[12]。PCOS患者代謝異常原因與高雄激素有關,多數PCOS患者臨床表現為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而肥胖又是代謝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Polak等[13]最近研究顯示具有高雄激素表型的PCOS患者內臟脂肪組織質量明顯增加,且血清雄激素濃度與胰島素抵抗相關。LDL-C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尤其體積改變后的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危害更大。TC、TG濃度升高不僅可促進LDL-C對代謝的不利作用,同時可減弱HDL-C對代謝的保護作用。因此,對于育齡期PCOS患者應以調經促排、改善代謝異常為目的進行相關治療。
綜上所述,青春期和育齡期PCOS患者臨床特點存在差異,青春期PCOS患者以雄激素過多為主,育齡期PCOS患者以糖脂代謝異常為主,臨床上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進行診治,特別是育齡期患者應早期預防代謝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