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江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案例梁場的場地上部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素填土、粉質黏土、含碎石黏性土等組成,下部基巖主要由白堊系衢江群粉砂巖組成,各土層地質特征如表1所示。該區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降水量為1784.7mm,平均氣溫為18.2℃,平均風速為2.7m/s。

表1 擬建場地土質特征 單位:m
梁場制作箱梁的尺寸、重量較大,為避免梁體存放過程中臺座不均勻沉降而發生受扭破壞,對制梁、存梁臺座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對制、存梁場地的地基進行相應的加固處理。綜合考慮當地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能、擬建場地構筑物的級別、現有施工設備、施工進度、地下水、環境以及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將采用鉆孔灌注樁法對該區域的地基進行加固處理。
該梁場在受力較大位置處,如制、存梁臺座,混凝土拌和站、靜載實驗臺座、喂梁臺座、提梁便道、架梁軌道基礎等位置地基處理擬采用鉆孔灌注樁法。實踐表明,處理效果較好。
依據相關規范及工程資料,場地地下水對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影響較小,通過采取孔口加護筒,控制沖孔速度、澆筑混凝土前清理孔底沉渣等有效措施,能避免樁體出現斷樁、夾泥、縮徑等質量事故;對廢棄的泥漿進行合理處置,采取相應的方法來控制施工噪聲、粉塵及施工產生的生活垃圾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綜合考慮,鉆孔灌注樁技術的施工效率、經濟效益等均滿足工程需求,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證樁體質量、減小對環境的影響。因此,該地基處理方法切實可行。
綜合考慮梁場地質勘察成果、各擬建(構)筑物重量及各層地基土埋藏情況,其素填土與粉質黏土的埋深較淺、力學性質較差、土層厚度小,含碎石性黏土比素填土與粉質黏土的力學強度較高,均不能滿足擬建構筑物荷載。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分布廣泛、力學性質好、承載能力高,因此選取中風化泥質粉砂巖作為鉆孔灌注樁的持力層。
鉆孔灌注樁樁型擬采用機械沖孔樁;選用中風化泥質粉砂巖為鉆孔灌注樁的持力層,制梁、存梁臺座的樁長為10.6m,混凝土拌和站的樁長為10.5m,樁徑分別采用1m和1.5m兩種直徑,樁體進入持力層的深度為1.5m。
鉆孔灌注樁采用機械沖孔樁形式,基礎持力層選用中風化泥質粉砂巖時,單樁承載力可根據《工程建設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B 33/T 1065—2009)中的公式進行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Ra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Up為樁身周長,m;qsia為樁側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kPa;li為樁周第i層土的厚度,m;qpa為樁端阻力特征值,kPa;Ap為樁端面積,m2。
經計算,混凝土拌和站和臺座的單樁承載力如表2所示。

表2 單樁承載力計算表
根據制梁臺座的設計荷載,該區域以40m梁進行驗算,其中梁體自重為9270kN,模板自重為2130kN,鋼絞線、錨具自重計200kN,總計約11600kN,制梁臺座基礎面積為235.98m2。經計算,p=N/A=49kPa,遠小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200kPa,因此地基加固后的制梁臺座承載力滿足工程要求。
存梁區臺座采用獨立基礎,每個基礎底面積為36m2,承受的荷載為9270kN,基礎及承臺自重1440kN,經計算,p=N/A=297.5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350kPa>297.5kPa,因此該地基處理方式滿足工程需求。
根據混凝土拌和站的設計說明,該區域設置8個170t的粉煤灰倉,自重按20t進行設計計算,荷載約為13600kN;混合站基礎采用C30混凝土,重度為25kN/m3,基礎底面積為141.2m2,深度為2m。因此,按照13600kN的荷載對地基進行設計。經計算,地基承載為146kPa<150kPa(設計地基承載力),故該地基處理方案滿足承載力需求。
80t龍門吊基礎標準組合作用下的基底為114kN,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80kPa。P=136.8kPa>80kPa,故天然地基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對該地區地基擬換填1m厚級配砂石墊層。經檢測,地基承載力為150kPa>136.8kPa,故該地基處理方法能滿足其設計要求。
鋼筋綁扎臺、砂石料存放區等均采用明挖回填加固法進行地基加固,并對梁場生活區、生產區、混凝土拌和區、鋼筋綁扎區、存梁區等均采用30cm厚C30混凝土硬化。
文章針對該40m梁場的地基處理設計進行分析研究,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與思路。
(1)結合該地區地質勘察報告及工程需求,對強夯法、換土墊層法、鉆孔灌注樁法進行方案比選,最終確定采用鉆孔灌注樁技術對該地區進行地基加固處理。
(2)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地基處理技術的施工可行性進行分析。
(3)通過計算其承載力,對鉆孔灌注樁的樁徑、樁長等進行設計。
(4)通過對設計區域的承載力進行核算,表明經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滿足施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