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讀賣新聞》6月29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年收入進行比較,在中國即使收入低也容易生活的理由是?不久前公布的2020年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工薪族平均年收入約167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7日元)。日本國稅廳報告顯示,2019年日本的正式雇員平均工資為503萬日元,非正式被雇用者是175萬日元。從數(shù)字看,顯然日本收入較高。但就生活體驗來說,近年來在日本生活卻更辛苦。這是為何呢?
中國的公共費用、伙食費等生活必需品花費低。盡管價格存在差異,但總體上中國的物價是日本的1/4到1/2。農村地區(qū)物價更便宜。中國的生活成本幾乎不到日本的一半。即中國工薪族的平均年收入約合167萬日元,卻與在日本生活的334萬日元的價值相當。此外,(中國的)低收入階層收入相當于198萬日元,高于日本的非正式被雇用者。
中國是雙職工社會,女性工作是理所當然的。在中國鮮有“奶爸”“家務男”這類詞,因為男性都會參與育兒和家務。中國職場也不像日本那樣嚴格區(qū)分性別。中國的幼兒園不像日本那樣需等位,符合年齡條件即可入園。正因有這些選項,中國的單親爸爸或媽媽的負擔遠小于日本。祖父母參加育兒也是中國的一大特點。白天的公園里,爺爺帶著孫子的場景遠多于媽媽帶著孩子。
也就是說,雖然人均收入較少,但在(中國)雙職工的情況下收入會倍增。另外比起日本,在中國即使是單親父母,也能更好地全身心投入工作。
在中國城鎮(zhèn)私營企業(yè)工作的年收入約合99萬日元的低收入人群,大多從事餐廳、前臺、超市等服務業(yè),這同日本的非正式雇用有點相似。但中國這類低收入行業(yè)很多是包吃包住,因而可以節(jié)省開支。
此外,中國(一些行業(yè))對業(yè)務質量要求也不太高。在客人較少且非休息時段,存在店員坐在椅子上看手機、睡覺的情況。除了出租車司機、快遞員等收入與努力成正比的行業(yè),很多低收入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不太努力工作。無論打工還是兼職,與要求相應水平的日本相比,中國的工作可以說是比較輕松的。▲
(作者鈴木晶子,嚴格譯)
環(huán)球時報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