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喆

從各大發達城市的發展路徑來看,大多經過了一條城市空間價值與產業價值組合疊加,從而持續推進產業轉型的路徑。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能夠“踏準時代節拍”,選擇和遠見至關重要。
衡量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除了GDP之外,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是重要的指標之一。2020年,青島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53.8億元,以2019年末常住人口949.98萬人為基數計算,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31萬元。其中,嶗山區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1.8億元,以2019年嶗山區常住人口43.55萬人為基數計算,嶗山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為3.7萬元,位列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2020年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46.3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以2019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為基數計算,上海的人均一般公共預算為2.9萬元,嶗山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上海高出27%。
數據的背后
縱觀2020年青島市各區市的GDP及增長情況,既有意料之中的收獲,又有出其不意的驚喜。西海岸新區實現GDP3751.16億元,繼續保持全市龍頭老大的地位,占全市GDP的比重高達到30.25%。即墨區、市南區分別以1278.36億元、1273.51億元的微小差距位列其后。嶗山區位居全市第七位,雖然GDP總量僅為西海岸新區的23.6%,但嶗山區相比上年同期增量為68.28億元,名義增長速度為8.35%,增速高居全市第一位,比全市的增速平均值高了2.74個百分點。
除此以外,嶗山區人均一般公共預算在全市遙遙領先。一般公共預算作為一個城市的最重要的財政收入指標,包含稅收收入、非稅收入等。一般來看,在刨除上繳稅收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基本就是地方政府的真實財政收入。因此從一定程度來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定著區域在城市建設、民生支出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無論是GDP增速還是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嶗山區的名列前茅從一個側面印證了近年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淀與厚積薄發。相比數據的抽象,嶗山區對新經濟、新業態的加速布局,金融業的強勢崛起和科創生態環境的營造,則更加直觀,也更具有說服力。
資本黃金圈
資本浪潮疊涌,瞬間可成千鈞之勢。
2014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1個國家部委批復設立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自此之后,精彩迭出的“財富傳奇”在青島市嶗山區相繼上演。目前,金家嶺金融聚集區建設金融樓宇及配套面積超過800萬平米,2020年預計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速15%,占嶗山區GDP比重20%。
“取法乎上”,嶗山區的金融產業始終對標上海陸家嘴,如今各項金融成果熠熠生輝。金融區聚集金融機構和類金融企業1052家,其中大型法人機構18家,占全市的80%;持牌金融機構211家,金融業態22類。
金融業集聚帶動嶗山區總部經濟的發展,以上實中心為例,匯聚了光大理財有限公司、陸家嘴國際信托公司、青島盒馬網絡科技公司等法人總部以及包括世界500強駐青機構、上市公司區域總部在內的500余家優質企業。目前,上實中心已投用9座樓宇,每年貢獻超20億元的稅收,成為嶗山區高端樓宇集群的代表。
資本之水加速聚集,為嶗山區的實體經濟提供澎湃動力。今年春節后,嶗山區在兩天內有兩家企業相繼完成A股上市掛牌,迎來企業上市的“雙響炮”。2月25日,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掛牌交易,成為牛年青島第一家上市掛牌企業;2月26日,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牛年青島首家科創版掛牌企業。
從全市來看,嶗山區是當之無愧的上市企業“大本營”。截至目前,嶗山區已上市企業1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52家,目前嶗山區境內上市企業數量、股票融資額、營收、市值均居青島市首位,山東省各區市第二名,全國第53位。嶗山區上市企業的“后備軍”也十分充足,上市培育庫儲備擬上市企業60余家。
資本市場嶗山板塊強勢崛起的背后是嶗山區超常的思路和靈活的打法,例如通過聯合參股基金、子公司管理基金向區內擬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并引薦各類投資機構。以巨峰科創為例,已成功投出冠中生態、海泰新光兩家上市公司,實現財政資金扶持效益最大化。
科創生態林
從各大發達城市的發展路徑來看,大多經過了一條城市空間價值與產業價值組合疊加,從而持續推進產業轉型的路徑。如上海就曾提出過“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逐漸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力。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能夠“踏準時代節拍”,選擇和遠見至關重要。
促進傳統工業由制造向“智造”轉變,傳統制造向新型科創引領升級,加速推進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的集聚發展,嶗山區在科技浪潮中,擅于搶抓每一個風口。
2016年,虛擬現實技術風頭漸盛,在新一輪VR技術的創新熱潮中,嶗山區搶抓“虛擬現實之都”的定位,隨著北航研究院的落戶,一批虛擬現實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分室、虛擬現實產業眾創空間以及以歌爾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嶗山,帶動了虛擬現實產業鏈的崛起;2018年起,借力青島打造“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微電子產業研發高地”和青島“芯谷”的目標,嶗山區培育了以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園區載體,匯聚中科院青島EDA中心、歌爾微電子、大唐半導體、矽昌通信、矽立科技、宇芯智能等一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產業項目,形成了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虹吸效應。
而今,借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之都”的新風口,嶗山區出臺《關于健全鼓勵創新長效機制的意見》和鼓勵創新“20條”兩項新政策。提出對落戶嶗山的首店企業,按照國內領先標準進行獎勵補助;對落戶的細分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支持1000萬元,不斷催生工業互聯網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嶗山區涌現出了青島品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青島)有限公司、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山東能鏈控股有限公司等一批優秀工業互聯網企業,并正在賦能產業發展。
值的一提的是,嶗山區還是“獨角獸集聚地”,根據長城戰略咨詢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顯示,青島共有6家企業入選獨角獸榜單,其中,嶗山區的表現尤為亮眼,共有5家企業入圍。3年來,嶗山區共誕生6家獨角獸企業,目前除杰華生物超齡畢業,卡奧斯、日日順、聚好看、能鏈集團、特來電5家獨角獸企業云集于此,成為國內培育獨角獸企業的明星區縣。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印證了嶗山區培育良性創新生態圈的能力,同時,瞪羚、獨角獸企業的反哺,將促進新經濟產業裂變,助力嶗山區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與大項目、大企業迭出的西海岸新區相比,嶗山區匯聚了一批“小而美”的科創企業和隱形冠軍,以其富有活力的成長性,共同豐富了嶗山區的創新梯隊,成為嶗山區科創生態中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群體。2021年,嶗山區計劃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0家,高新技術企業80家,新引進金融類機構10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