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文 倪青 林蘭
摘要 白虎加人參湯為清熱、益氣、生津之主方。現從白虎加人參湯主治及消渴病病機入手,探討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消渴病的特點;并通過配伍關系,現代醫家應用舉隅及其拆方及成方的現代藥理研究,闡釋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消渴病的可能作用機制;并通過使用注意指導臨床,以期為加強對白虎加人參湯的理解及為消渴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白虎加人參湯;消渴病;配伍關系;藥理研究;白虎湯;名醫經驗;使用宜忌;理論辨析
A Probe into the Theory of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in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LI Xiaowen,NI Qing,LIN Lan
(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53,China)
Abstract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is the main prescription for clearing heat,invigorating qi and invigorating fluid.Starting with using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as the main treatment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and explain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through the study of compatibility,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modern physicians,and its disassembled prescriptions.And through the precautions of use to guide the clinic,it is hopeful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Keywords Baihu plus Renshen Decoction; Diabetes; Compatibility; Pharmacological study; Baihu Decoction;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Precautions of use; Theoretical differentiation
中圖分類號:R24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5.001
白虎加人參湯出自《傷寒論》,為傷寒吐、下后所設,表證已解,里熱傷津所設。本方組成為白虎湯中加人參三兩,然其功效與主治已發生變化。后世在研習《傷寒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白虎湯類方應用的“四大證”,有提綱挈領之功,有助于把握白虎湯類方的特點,但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該方的理解及應用。臨床上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熱證及急危重癥的案例不勝枚舉。但是,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虎加人參湯除具有良好的退熱效果外,在糖尿病治療方面,發揮著多種層次的作用,現就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消渴病的中醫典籍及現代研究機制進行探討,以期芻議其方劑特色,為消渴病治療提供一定的參照。
1 白虎加人參湯溯源
白虎加人參湯出自《傷寒論·辯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第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辯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下》第168條:“傷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169條:“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及第170條:“傷寒,脈浮……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論·辯陽明病脈證并治法》第222條:“若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此外,《金匱要略》中太陽中熱者,身熱而渴者,亦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從上述白虎加人參湯應用情況可以看出,其使用的主要癥狀為: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大渴、舌上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無大熱、口燥渴、心煩;渴欲飲水無表證;身熱而渴者。結合《溫病條辨》中:“太陽溫病,脈浮大而空,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可知,白虎加人參湯主治為:傷寒及溫病,大汗出后,表證已消,大熱雖去,但仍身熱煩躁或汗出,口渴殊甚,兼見氣虛者。白虎加人參湯乃內清里熱,兼顧氣津之主方。
2 消渴證治堪用白虎加人參湯
消渴出自《素問·奇病論》:“有病口甘者……名脾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轉為消渴。”《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而為勞,虛則正氣不足,勞則營氣竭”及“趺陽脈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谷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指出了消渴病的成因,乃陰過食肥甘厚味所致,過用導致“內熱耗傷”[1],即“正氣不足,營氣竭”,認為胃熱腎虛是消渴病發生的主要機制[2],并描述了消谷善饑、便秘溲數的主證表現,強調其病因為胃熱、肺胃熱盛津氣兩傷和腎氣虧虛[3]。與后世醫家所謂消渴病病機“氣陰兩虛”,具有一致性[4]。
縱觀消渴病病程,可知疾病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消渴成因始于“內熱”。無論是后世的“三消理論”[5],抑或是“瘀熱”[6]“脾虛”[7]“痰濕”[8]等學說,無不是從側面反映了消渴病病變的其中一個過程,終致內熱消爍,真陰虧損,變證徒生。由此看出,消渴病病變復雜,上述理論的合集或可以較為全面的展示消渴病病機一二。但究其成因,總因“內熱”所成,其中內熱以陽明多見,白虎加人參湯清熱與益氣養陰并舉,配伍精當,功效卓著,實為除內熱,益氣陰所設,可作為消渴病前期或消渴初起,或消渴病證屬內熱偏盛,氣陰受損者之主方。
3 白虎加人參湯配伍特色
白虎加人參湯屬于白虎類方中一員,乃后世所謂“辛涼重劑”,然此之“重”因于“辛涼輕劑”相較而言。“辛涼輕劑”多為發表解熱所設,而白虎加人參湯清里熱。故此一“重”一“輕”,不可厚此薄彼,不敢投用,應切中病機,辨證施治。
白虎加人參湯,為白虎湯中加入人參三兩,方用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綿裹)、甘草(三兩、炙)、粳米(六合)、人參(三兩)。煎服時,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石膏為君,《本經》謂之:“味辛,微寒。”《本草經集注》謂之:“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雷公炮制藥性解》:“味辛甘,性寒,無毒。入肺、胃二經。石膏辛走肺,甘走胃,所以主發散,仲景名為白虎,蓋有兩義,一則以入肺,一則以其性雄。”而《本草經解》:“石膏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大腸經,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臣以知母,《本草經集注》謂之:“味苦、寒,無毒。主治消渴,熱中,除煩氣,肢體水腫,下水,補不足,益氣。”《雷公炮制藥性解》:“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盛,滋化源之陰生。知母入腎,為生水之劑,水盛則火熄。”知母與石膏,知母寒滑,質潤多夜,上能清肺熱,中能清胃火,下能瀉相火。知母與石膏味為常用經典藥物組合,二藥配伍,知母退熱力緩但作用持久,石膏退熱雖速但作用短暫,二藥參合,互制其短,相互促進,清泄肺胃實熱之力增強[9]。粳米與甘草在白虎湯中作佐使用,粳米味甘,《本草經解》謂之:“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瘦太陰肺經。入太陰肺而補脾精,走陽明而化胃氣,培土合中,分清泌濁,生津而止煩渴,利水而通熱澀。”粳米和胃,能緩石膏、知母寒涼傷胃,又能助知母甘寒滋陰,合人參、甘草甘溫化氣。
白虎加人參湯與白虎湯的區別,從組成上看在于人參三兩,從病機看,則白虎湯內熱更盛,而氣津損傷不著,所謂“火與元氣不兩立”,“壯火食氣”,熱即耗氣,熱亦傷陰[10],白虎湯與白虎加人參湯存在損傷程度得差別。方中人參,養正回津,《雷公炮制藥性解》謂之:“味甘,性微溫,無毒。入肺經,補氣活血,止渴生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益氣、生津之效。與白虎湯比較,白虎加人參湯更切中消渴病病機[11]。
4 現代醫家對白虎加人參湯的應用
現臨床醫家對白虎加人參湯的應用各有心得與特色,常以白虎加人參為主方,加減用于多種熱性疾病的治療,在糖尿病治療方面,不同的醫家采用白虎人參有不同的觀點。
喻嘉言論消渴病機總為火病,然治療火證之法,則有在臟在腑,在陰在陽之別,治療則有宜升宜降,宜折宜伏之異。故強調“下消之火,水中之火也,下之則愈燔;中消之火,竭澤之火也,下之則愈傷;上消之火,燎原之火也,水從天降可滅,徒攻腸胃,無益反損。”示三消之火均不可濫用攻下,強調治療中固護胃氣之重要,其中膈消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同時應加入固護脾胃之品,三消之火均不可濫用攻下,防止病機傳變[12]。
郭紀生臨證應用白虎湯多加減變通,常以天花粉易知母,天花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解毒通絡,又其味甘而不傷胃,有補虛安中之譽,又無苦寒下降、苦寒傷胃或影響辛涼透邪之弊。用山藥易粳米,粳米固中氣而護脾胃,山藥性平味甘,津液黏稠,調和胃氣,固攝下焦元氣,補腎填精,滋潤血脈,為健補肺、脾、腎三經之藥,滋陰養液之品。白虎加人參湯中以野臺參易人參,野臺參味甘微寒,補中益氣,生津止渴,而無溫燥之性,且石膏須生用,軋成極細粉或再用甘草水飛過備用,靈活加減化裁,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13]。
金東明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糖尿病,他認為方中石膏用量應相對較重,石膏量小,則難以發揮迅速清熱之力,況認準證,斷無傷人之理。且糖尿病治療本在滋陰,益氣生津。胃熱盛,耗陰津;小便頻,失陰津,故以陰津傷為主。而津傷者耗氣,氣足方能生津,故益氣生津才是求本論治。可在白虎人參的基礎上加用生地黃、麥冬、山藥、山茱萸生津,人參、甘草益氣,兼顧肺脾腎,臟腑同調。此外,糖尿病乃病機復雜的疾病,長并發多種并發癥改變,如心、腎、眼、皮膚、神經等改變,病機不外毒、痰二者。故在糖尿病組方之時,可加入解毒化痰,化瘀通絡之劑,以期綜合調治[14]。
5 拆方及成方現代研究
方劑的拆方研究從可以從側面反映,方劑配伍使用的意義。方劑的藥效并不是單味藥效的簡單綜合,而是遵循“君臣佐使”原則,使各味藥形成“有制之師”,針對相應的證或病,達到“整體綜合調節”的效果[15]。藥物的不同配伍,會產生不同的協同效應。
5.1 拆方藥理研究
由于中藥成方內化學成分復雜,使得拆方研究困難重重,目前對于白虎湯類方的拆方研究仍停留在初級階段。研究的重點集中在方劑中的有效成分如:甘草酸、芒果苷、鈣離子含量等[16],主要反映白虎湯類方的退熱消炎、抑菌、抗氧化等效果。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虎湯煎劑中含有大量的芒果苷。芒果苷又稱知母寧、芒果素,是中藥知母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調節脂代謝異常、抗腫瘤、心血管保護、抗高尿酸血癥、神經保護、抗氧化、抗炎、解熱和鎮痛、免疫調節等廣泛的藥理作用[17]。超高效液相色譜(UPLC)測定發現,粳米配伍降低了復方藥液中芒果苷的含量,使之保持在藥效最佳而不致產生毒性的水平上[15],正是配伍減毒增效的精髓所在。
白虎湯煎劑中還含有大量的甘草酸。甘草酸是甘草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潰瘍、抗過敏、抗氧化、免疫調節、抗病毒、抗癌、保肝和穩定細胞膜等作用[18]。研究發現,復方煎劑中甘草酸含量比單味姚甘草水煎劑下降,但可與石膏中Cu2+,Fe2+,Zn2+,Mn2+等金屬離子形成不同穩定程度的配合物,并且上述甘草酸金屬配合物均有解熱作用[19]。研究發現,石膏與知母兩味藥雖都有解熱作用,但兩味藥配伍使石膏中解熱有效成分Ca2+溶出量降低,影響石膏發揮解熱效果,而全方配伍條件下,甘草上述的結合作用可以抵消掉知母的抑制作用,從而保證了白虎湯中各有效成分充分發揮其藥理作用,達到解熱止煩生津的功效[20]。
5.2 成方藥理研究
5.2.1 臨床研究
臨床上白虎加人參湯,應用較為廣泛,在糖尿病的治療方面,研究發現白虎加人參湯能顯著降低患者的血糖,同時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滿意度[21]。在以二甲雙胍為對照組的研究中,觀察組二甲雙胍為基礎加用白虎人參湯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體質量指數(BMI)、腰臀圍比、血壓(BP)、血脂(TC、TG、LDL-C、HDL-C)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降低心血管相關危險因素[22]。此外,加用中藥白虎湯在血糖達標時間、血β-羥丁酸(β-HBA)轉陰時間和高血糖導致的尿酮體轉陰時間較單純西藥組明顯縮短,還能減少胰島素用量及并發癥發生率,起到綜合改善的效果[23]。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陰虛熱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降低血糖、血脂指標,增強抗氧化應激反應,提高血清脂聯素(APN)水平,使丙二醛(MDA)水平明顯下降,同時提高總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水平[24],發揮綜合調節代謝的效應。
5.2.2 臨床前研究
5.2.2.1 調節糖脂代謝,改善胰島功能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虎湯多糖能夠調節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謝,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清膽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增加肝糖原存儲量,平衡血糖濃度[25]。還能促進糖尿病大鼠胰島素分泌,同時發揮胰島素增敏劑的作用。此外,還存在與劑量相關的抗氧化活性,使糖尿病大鼠血清SOD活性聲高,MDA含量降低,表明白虎湯多糖可增強機體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的能力,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26]。
白虎加人參湯能夠起到類似的作用[27]。研究發現,白虎加人參湯能夠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及血清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調節糖脂代謝。臨床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化裁應用[28-29]。還能明顯降低1型糖尿病(T1DM)幼鼠血糖、干擾素-γ(IFN-γ)水平,提高白細胞介素-4(IL-4)水平,改善胰腺病理結構,進而發揮修復T1DM幼鼠胰島免疫損傷的作用[30]。同時還能改善糖耐量、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方面作用顯著,其降糖作用可能與增強大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31]。
5.2.2.2 糖尿病并發癥
白虎加人參湯不僅能夠調節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謝,對于糖尿病相關并發癥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白虎加人參湯的復合活性部位能夠抑制內皮細胞損傷,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可用于治療糖尿病大、消血管并發癥,調節血管舒縮障礙,改善血管對苯腎上腺素(Phe)、乙酰膽堿(Ach)、一氧化氮(NO)、前列環素(PGI2)及內皮超極化因子(EDHF)等的反應功能,使血管收縮及舒張接近正常[32]。人參白虎湯及其活性部位能上調鏈脲佐菌素(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心肌中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T4 mRNA)表達,防止糖尿病心肌病變的發生[33]。提高體液免疫,抑制糖尿病小鼠脾臟萎縮及脾細胞總數減少,并且成劑量依賴性[34]。檢測經白虎加人參方治療能使糖尿病大鼠脾重量增加,高劑量還能顯著提高大鼠空腹C肽/血糖比值,說明白虎加人參湯方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35-36]。亦能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防止氧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害,保護胰島B細胞,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機制之一[37]。白虎加人參湯還能顯著降低小鼠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水平,同時使Toll樣受4(TLR4)、核轉錄因子-κB(NF-κB)mRNA表達明顯下調,結腸上皮黏膜完整性明顯改善,調控TLR4/NF-κB信號通路,通過改善內毒素血癥、腸道屏障功能,減輕腸道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38]。
6 使用注意事項
6.1 石膏非大寒,消渴病酌情使用
關于石膏是否大寒的爭論,目前尚未解決,但是從仲景的用藥來看,白虎加人參湯中,使用石膏達1斤。在《傷寒論》中仲景石膏的用量從6銖到1斤懸殊不等,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及竹葉石膏湯用量1斤,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半斤,桂枝二越婢一湯24銖,大清龍湯用雞子大,最少為麻黃升麻湯6銖。單從劑量上看,表證用藥輕,里證因內熱程度的不同,而劑量有異,但是石膏用量整體偏大[9]。可見,石膏大量使用才會出現大寒的情況,乃大寒治大熱。
現代擅用石膏的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言:“石膏性涼,微寒無毒。謂石膏大寒之說,主要倡于唐宋之后,沿襲成風,習而不察,畏如虎狼。”可見退熱時,石膏當用大劑量,但是消渴一證,非內熱殊甚淫于內,乃臟腑之熱,消爍氣津,過用苦寒恐有傷陰耗氣之弊端。白虎加人參湯治清內熱,養氣津,非為苦寒直折之劑。
《醫學衷中參西錄》曰:“夫石膏之質甚重,七八錢不過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藥,欲用一大撮撲滅寒溫燎原之熱,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癥亦必用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恒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39]故石膏功效的具體發揮,關鍵在于配伍,不用執著于石膏“大寒”,以為虎狼之勢而不敢用。在辨治消渴時當根據患者“內熱”的程度,選擇適當的劑量,而不至于削伐殊甚,恐生變證。
6.2 “四大癥”不必悉俱,重在煩渴
消渴病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時,不應拘泥于“四大癥”[40],考慮白虎加人參湯為傷寒汗、下后所設,不似白虎湯內熱壅盛,其邪氣性質和病理機制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又因大汗出大量耗傷體內津液,當是熱盛而氣陰不足的表現[41]。消渴病以陰虛為本,其熱為陰虛內熱,或熱勢不盛,臨床上不會出現“四大癥”,而以消谷善饑,煩渴喜飲,小便量多等消爍癥狀表現為主。
6.3 粳米易山藥,消渴病不宜取
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張氏從自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化裁出許多可以獨當今一面的方劑。如白虎加人參湯以山藥代梗米湯治熱入陽明之府。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功擅益氣養陰、補肺脾腎,尚能固精止帶。首先其性味與粳米相同,歸經類似,并且在功效方面,固護胃氣與粳米并無異,只是在增加藥物黏稠度方面略遜于粳米,但山藥也有獨特的固護下焦功效,且益氣生津之力強于粳米[42]。但是對于消渴患者來說,患者血糖偏高,山藥中富含豐富的淀粉,不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因此在使用時,要注意其礙胃升糖之弊,化裁使用。
7 小結
白虎湯類方為《傷寒論》中的經典方劑,白虎加人參湯更是清熱、益氣、生津之主方。本文探討了白虎加人參湯的理論淵源及其于消渴病病機的關系,并通過拆方及成方研究,佐證了其精當的配伍關系。正所謂“善用方不執方,而無不本于方”,白虎加人參湯在應用于消渴病的治療時,要根據消渴病的特點進行化裁,并且不必就拘泥于“四大癥”,當以其胃熱、腎陰虛的基本病機為本,結合其臨床表現進行選方,以期發揮最大的效果。
目前關于白虎加人參湯對消渴病治療效果的研究,療效確切,但其成方研究主要局限于方內較為常見的幾個成分,尚存在很大的空間需要探索。拆方研究可以更好的說明藥物的作用和配伍關系,使方劑的使用化裁趨向于標準化,也為消渴病的針對性治療提供依據,這些問題仍需我們進一步去驗證。
參考文獻
[1]丁英鈞,王世東,王穎輝.糖尿病“內熱傷陰耗氣”基本病機探討[J].中醫雜志,2008,49(5):389-391.
[2]盧福恭,王漢卿,付慧玲,等.消渴病歷代學術考證[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0(5):66-68.
[3]趙立軍,金東明.仲景治療消渴病學術思想探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4):359.
[4]范婷婷,李新華.2型糖尿病中醫診療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8):217-220.
[5]張芳,閆鏞.古代文獻有關消渴病理論探討[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6):1124-1126.
[6]王仁和,石巖.消渴病瘀熱證理論探討[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3(4):325-327.
[7]薛謀建,石巖,楊宇峰.試論脾虛是消渴病的始動因素[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4):60-62.
[8]孟曉嶸,吳秋英,呂紹光.糖尿病從痰濕論治研究概況[J].中醫藥學刊,2005,23(12):2239-2240.
[9]楊威,趙國平,黃妍麗,等.基于《傷寒論》中石膏配伍特征探討張仲景用藥特色[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6):1304-1306.
[10]陳光,王階.白虎湯證辨析及應用[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7):2587-2590.
[11]孫鴻昌,李軍賽,陳曉輝,等.淺談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虎湯新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9):50-51.
[12]張志敏.喻嘉言論治消渴思想淺析[J].江西中醫藥,2004,35(11):6-7.
[13]張學林.郭紀生應用白虎湯臨床經驗[J].河北中醫,2010,32(12):1768-1770.
[14]徐太生,袁毓曼,李春娟,等.金東明教授經方治療糖尿病驗案[J].吉林中醫藥,2007,27(2):13.
[15]盧林,吳君金,馬強,等.UPLC研究白虎湯不同配伍對芒果苷含量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9):35-37.
[16]李春來,李偉東,吳育,等.HPLC同時測定白虎湯中4種有效成分的含量[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2):78-80.
[17]楊海光,方蓮花,杜冠華.芒果苷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6,32(1):5-8.
[18]韓瑤聃,彬王,王政雨.甘草酸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2,21(21):2499-2505.
[19]吳君金,盧林,馬強.UPLC研究不同配伍對白虎湯中甘草酸含量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2):21-24.
[20]馬強,蘇琨,盛振華,等.ICP-AES法研究不同配伍條件下白虎湯中鈣離子溶出規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5):86-88.
[21]劉芳,許惠玲.中藥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6):209-210.
[22]馮占榮,徐鐵巖,趙乾.白虎加人參湯治療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20,36(8):51-53.
[23]楚淑芳,趙恒俠,劉德亮,等.白虎加人參湯聯合西醫治療對熱盛傷津證糖尿病酮癥患者的療效觀察:回顧性真實世界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9,14(7):1743-1747.
[24]廖思,劉雪梅,趙恒俠,等.白虎加人參湯對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水平與血清脂聯素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7(7):1229-1234.
[25]孫亞麗,呂邵娃,吳佳霖,等.白虎湯中多糖的提取工藝優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J].中南藥學,2018,16(4):498-499.
[26]彭平,田瑞華,杜菁,等.白虎加桂枝湯單煎與合煎提取物質量表征特性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8,43(16):3263-3269.
[27]姚丹,程時杰.加減人參白虎湯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5,31(1):300.
[28]趙美麗.加減人參白虎湯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2(9):148-150.
[29]洪迅,李群,付云,等.加味人參白虎湯對四氧嘧啶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響[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3,19(1):30-31.
[30]陳晶,郭艷,閆玉潔,等.人參白虎湯對1型糖尿病幼鼠血糖及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4的影響[J].河北中醫,2017,39(11):1700-1705.
[31]趙保勝,高曉燕,劉洋,等.人參白虎湯對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其胰島素耐量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2):251-254.
[32]史艷萍,丁選勝,戴德哉.人參白虎湯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的糖尿病大鼠血管舒縮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4,35(4):54-58.
[33]丁選勝,戴德哉,葉波平,等.人參白虎湯對糖尿病大鼠心肌中Glu T_4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4,35(5):74-79.
[34]鄭家鏗,戴錦成,楊竣聯,等.人參白虎湯加減方對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1,11(1):40-43.
[35]戴錦成,鄭家鏗,黃景新.人參白虎湯加減方對糖尿病模型大鼠影響的實驗研究[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1,11(3):49-52.
[36]孟景茜.人參白虎湯治療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其機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10):1455-1456.
[37]趙保勝,趙威,王秀麗,等.人參白虎湯治療糖尿病藥效及其機理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0,21(5):493-496.
[38]蔣宛瑾,謝聰,喻嶸,等.白虎加人參湯對轉基因2型糖尿病MKR小鼠腸道TLR4/NF-κB信號通路及腸道屏障功能的影響[J].中草藥,2020,51(11):3005-3012.
[39]程圖.張錫純變通應用白虎加人參湯[J].山東中醫雜志,2016,35(3):253-254.
[40]熊興江.基于臨床重癥病例及中西醫結合解讀《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方證及其退熱、升壓、糾正高滲、降糖的治療急危重癥體會[J].中國中藥雜志,2019,44(18):3861-3868.
[41]梁華龍.傷寒論評話[J].中醫學報,2013,28(176):30-33.
[42]殷宏振,郭化磊,裴穎,等.論白虎湯中粳米的功效及其可替代方案探討[J].江蘇中醫藥,2019,51(7):83-85.
(2021-01-20收稿 責任編輯:徐穎)
基金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行業專項(201507001-11)
作者簡介:李曉文(1992.06—),女,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學,內分泌及代謝病的中醫藥治療,E-mail:13552878355@163.com
通信作者:倪青(1968.09—),男,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內分泌及代謝病的中醫藥治療,E-mail:137012539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