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杰
摘 要:2020年10月下旬,一位自稱“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的中年男士在網上發布的一段回應粉絲的視頻,引起了網民的極大關注。B站、抖音等平臺涌現出大量關于該視頻的二次編輯視頻,并長期占據熱搜榜首,開啟了一輪激烈的審丑創作狂歡。本文首先對馬保國視頻狂歡現象進行了梳理,分析其特點和成為鬼畜視頻的原因,并解釋該主題成為“頂流”的背后邏輯;其次,對審丑狂歡現象進一步進行剖析,分析其成因并總結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利弊;最后給出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視覺文化;審丑狂歡;文本再生產;亞文化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4-0062-03
一、開始到消散,鬼畜狂歡的始末與特點
馬保國視頻的鬼畜狂歡開始于2020年10月下旬,并帶來了持續一個月的創作高潮,最終止步于《人民日報》2020年11月28日題為《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的銳評。據B站統計,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共有746位UP主發布了939條視頻。馬保國相關視頻的總播放量至少為3.61億次,視頻分類橫跨50大分區[1],成為一場現象級的狂歡現象。縱觀本次狂歡現象,其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和邏輯,這些特點也是各種鬼畜主題能形成狂歡的重要因素。
“鬼畜”是一種視頻的制作方式,一般是對某一段原始視頻進行再創作。它分為兩種:一種是指通過快速的剪輯拼接和背景音樂卡點形成共同節奏,組成新的語義;另一種是對視頻里的人物語言進行重組和調音,與某歌曲的伴奏結合形成新歌,最終合成為一段MV視頻。“鬼畜視頻”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制作而成的視頻,“鬼畜”也在當代形成了一個亞文化圈子。在鬼畜文化中,鬼畜視頻采取的原始視頻被稱為“萬惡之源”,而一段原始視頻能否成為“萬惡之源”基本需要具備以下兩個特點。
(一)話題性
話題性指一個事件可以引發公眾的輿論關注,形成一個話題。鬼畜視頻的素材往往具有這樣的特性,例如,馬保國原始素材中主人公頂著被打青的眼睛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強詞奪理;“波瀾哥”在選秀節目上唱歌跑調被怒懟;電瓶車盜竊者“竊格瓦拉”在派出所說出的“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名句;花重金做眉毛卻被美容店美容失敗的“眉有辦法”小哥等,其原始事件都具有很強的輿論性,會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討論,其自身的熱度為鬼畜圈子對視頻的再創作提供了動力。而鬼畜創作對于原素材往往以戲謔為主,鬼畜作品的優劣也以“搞笑”“離譜”等詞匯來進行評價。
(二)記憶點
記憶點是原始事件中具有標志性特征的或被公眾記憶最深的元素,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句話、一組動作等。記憶點將作為鬼畜視頻圍繞展開的重要線索和主題,例如,馬保國視頻里的“耗子尾汁”“不講武德”,其自創的武術動作“五連鞭”等,又如《亮劍》主人公李云龍的“意大利炮”、《武林外傳》燕小六為喚醒佟湘玉吹奏嗩吶時角色的情緒表現等。觀眾在點播鬼畜視頻時會對這些記憶點的出現和出現的時機有所期待,記憶點的合理運用也是鬼畜視頻質量的重要指標。
話題性決定著視頻能否被鬼畜圈發現,也決定著其制作后能否獲得較高點擊率,甚至引發一系列的創作熱潮,而記憶點的明顯與否則決定著鬼畜制作的難度、熱度,同時也影響著視頻的話題性。對于話題性需要說明一點,并非所有具有話題性的文本都可以被作為鬼畜素材進行二次創作。鬼畜往往以惡搞為主,其制作方式本身也具有不嚴肅性和調侃性,因此與政治相關的內容、嚴肅的社會話題幾乎不會出現在鬼畜視頻的欄目中。
二、解構與重組,“微時代”的亞文化狂歡
鬼畜文化代表著互聯網創作中的解構現象,也是“微時代”下創作環境的一個縮影。鬼畜狂歡是這個亞文化群體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傳統武術正處于爭議的當下,馬保國的出現也引發了一次互聯網的情感動員,讓這個亞文化群體的戲謔方式占領了大眾的視野,以下因素共同促成了此次狂歡。
(一) “微時代”的時代語境
所謂“微時代”,有學者從傳播技術發展的角度認為,它是一個以信息數字技術為基礎,使用數字通信技術,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通過新型的、移動便捷的顯示終端,進行以實時、互動、高效為主要特征的傳播活動的新傳播時代[2]。隨著技術的發展,任何人只要有一臺性能良好的電腦,經過短期學習皆可掌握基本的視頻、音頻編輯技巧進行創作。并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視頻平臺的容量、交互性大大提升,任何用戶都能上傳自己創作的視頻,在推薦算法的加持下獲得曝光機會來換取關注度。這些極大地調動了互聯網用戶的創作熱情。傳統以傳者主導的“中心化”傳播早已轉變為“去中心化”傳播,信息呈現出“全通道傳播”的特點[3],這為鬼畜視頻的傳播提供了基礎條件,也為鬼畜亞文化群體提供了活躍的根據地。
(二)亞文化群體的互動狂歡
作為亞文化之一的鬼畜,其參與者也具有一套統一的行為邏輯:用鬼畜剪輯方式編輯具有話題性的視頻素材,制成鬼畜作品上傳并獲取點擊率。這是他們樂此不疲的事情,也由此引發過眾多的小范圍狂歡。有學者認為:數字媒介時代用戶不斷地使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和視覺資源去生產形象,并將這種形象通過互聯網傳播出去,引發其它網絡主題或網絡輿論的回饋。在這一過程中,“數字主體”的價值得以實現[4]。鬼畜亞文化群體的成員會追隨熱點,比拼創造力,不斷地生產新的作品以在所處的圈子中獲得地位和價值感。也因此,每當一個新的戲謔對象出現后,鬼畜圈子便會圍繞這個熱點進行作品產出,形成一個短期內的小型狂歡。
(三) 對傳統武術的情感動員
以上兩點解釋了鬼畜狂歡現象的基礎和動因,但并未解釋為何“馬保國”事件會掀起更大范圍的波瀾。究其原因,和近幾年互聯網上對中國武術實戰性的質疑、對借著傳統功夫騙錢的憤怒、對中國功夫被西方格斗術取代的擔憂息息相關。馬保國的出現無疑為這份積蓄已久的情感提供了一個發泄點。網民在網絡事件中的情感有三個取向:悲情、憤怒和戲謔[5]。馬保國是一名典型的借傳統武術來神話自己而謀取利益的人,他只懂得一些淺顯的武術理論,卻自創門派自創招式廣收學徒,還請外國格斗演員故意輸掉對戰來為自己的武術證明。最終,他在“演武堂”實戰對抗中被對手30秒連續擊倒三次、在公園被打傷還拍攝視頻強行解釋,終于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大眾的廣泛關注,加上鬼畜視頻因為符合當下快節奏、強沖擊的大眾審美潮流,并且通俗易懂趣味性強,促使其廣泛傳播。
(四) “被動”的議程設置
議程設置是通過提供信息和安排相關議題來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以及他們談論的先后順序[6]。通俗地說,就是選擇性地大范圍曝光某事件,不曝光或少曝光其它事件,來提高該事件的關注度,控制大眾的討論話題。而在“去中心化”的媒介平臺上,由于馬保國相關視頻的爆火,平臺算法會更加優先推薦相關內容而引發更大的傳播效應,如此一來又再次吸引了更多人對視頻的創作和事件的關注。這樣的運營方式形成了一個循環,形成了一種“被動”的議程設置,公共資源被大量擠占,讓“馬保國”這個名字無人不知。
三、流量與真相,審丑狂歡需要警惕
“審丑”與“審美”相對,指對丑的事物和現象進行欣賞、關注、討論。前文論述過,鬼畜視頻大多為審丑主題,是一種以嘲笑、戲謔的方式對原文本進行解構的視頻。馬保國行騙套路的可笑、被擊敗時的丑態與被拆穿卻不自知的倔強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審丑點”。審丑的狂歡可以說是網友自發組織的批判運動,但它最終的利弊和效果卻需要討論。
鬼畜通過對抗性的解讀來諷刺原文本,也使原文本的生產者或相關主體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相關主體在輿論諷刺的風暴中不得不停止自己的不良行為,并對今后的行為加以規范。同時,審丑狂歡的力量也對他人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讓人們約束自身行為,避免成為下一個審丑對象。但審丑的正向作用并不穩定,其負面作用也顯而易見。
誠然,審丑狂歡可以視作網絡暴力的一種,審丑的對象在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正常生活一定會受到干擾,但本文不對審丑狂歡的道德評價進行論述,僅分析其是否能有效懲戒不良的社會現象。首先,鬼畜文化的話語規則決定了其原始意義的不可見。鬼畜視頻的創作是將原始視頻拆分重組形成二次創作者希望傳達的意義,而鬼畜的原始形象在此時僅僅作為一個新意義的代言。在B站的馬保國視頻中,被廣泛傳播的視頻諸如重組語句的“馬保國被9歲兒童擊敗”“馬保國愛情故事”,利用馬保國語音進行配音的《復仇者聯盟》《還珠格格》等,調音制作的以“不講武德”“耗子尾汁”等為歌詞的鈴聲、歌曲等,均消解了其原有的文本含義。公眾如果跳過原始事件直接收看鬼畜視頻,很難還原事實真相;其次,鬼畜狂歡為事件主體帶來了極大的關注和流量。在流量至上的網絡時代,審丑對象利用自己的熱度進行運作,甚至可以“彎道超車”變身網紅獲取收益。據網絡消息稱,馬保國已被影視公司簽約出演《功夫少年王》、偷電瓶的“竊格瓦拉”周立齊出獄后被邀創辦公司,再如“giao哥”“老八”等,均依靠賣丑贏得了流量,最終短期獲取了大量的財富。這無疑給社會帶來了一個不良的示范,即通過賣丑獲得流量,然后變現致富。這樣的示范違背了傳統美德和正常的致富邏輯,為社會發展帶來惡劣影響。綜上所述,審丑狂歡的現象弊大于利,本文對此提供如下三種建議。
(一)主流機構加強監管
首先,不能否定鬼畜視頻對原事件者的批判立場和娛樂作用,也必須承認鬼畜亞文化群體的存在以及合理性,因此不能一刀切地直接關閉鬼畜欄目。主流機構的監管第一是應表明立場,對事件主體進行合理評價,建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和價值觀;第二是時刻觀察審丑狂歡的發展態勢,及時降溫防止其過度侵占公共資源;第三是對監管不力甚至利用審丑對象牟利的平臺進行處罰,杜絕不良的商業現象。
(二)視頻平臺負起責任
作為視頻發布的平臺,應當合理優化算法,并對內容作出監管。B站、抖音等UGC視頻平臺的推薦算法(“流量池”)是非常典型的流量取向算法,即關注度高的視頻會被層層推高最終占據頂流。然而大眾審美的傾向性會導致頂流內容往往過度娛樂化,因此算法應當被優化以補償輿論場的導向,并且對違背正確價值觀的內容進行限制,對鬼畜狂歡的主題進行原視頻的推薦,彌補真相的缺失。
(三)個人用戶追求真相
第一,作為鬼畜視頻發布者的用戶,應維護事實真相,在戲謔的同時貼出原始資料鏈接或在評論區等觀看者能注意到的地方進行補充解釋,解讀是非,為觀看者樹立一個正確的參照;第二,作為收看者的用戶,應當對真相具有求索精神,更重要的是不去消費審丑對象主體的產品,阻止其伺機炒作自我獲取利益。
總而言之,鬼畜圈的審丑狂歡是這個亞文化群體形成以來就注定誕生的現象,也是新的媒介技術時代典型的傳播景觀。而馬保國鬼畜視頻的空前火爆寄托著中國國民對傳統武術的憂思,同時也相當程度受到了UGC推薦算法的加持。審丑固然會使丑惡之人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但當真相被制作風格稀釋、被過度娛樂沖淡,其懲戒作用也將蕩然無存,甚至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凈化網絡環境,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正確的奮斗者姿態,對這個社會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 B站馬保國相關視頻全站播放數據分析[EB/OL].Bilibili,2020-11-27.
[2] 林群:理性面對傳播的微時代[J].青年記者,2010(2):7.
[3] 劉靜,陳紅艷.數字媒介傳播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138.
[4] 周憲.當代中國視覺文化研究[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7:456.
[5] 楊國斌.悲情與戲謔:網絡事件中的情感動員.[J].傳播與社會研究,2009(9):39-66.
[6]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93-195.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