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揚平
開篇:什么是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軟彩瓷,景德鎮窯四大傳統名瓷之一,是以粉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礎上,受琺瑯彩瓷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造的一種釉上彩新品種,從康熙晚期創燒,后歷朝流行經久不衰。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多種相關藝術門類的營養,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夸張變形的裝飾畫。甚至把版畫、水彩畫、油畫以及相關姊妹藝術都加以融匯運用,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粉彩的繪制,一般要經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從打圖到拍圖,是一個用墨線起稿,進行創作構思,如繪瓷決定裝飾內容與形象構圖的階段。正式繪制時定稿叫“升圖”,把描過濃墨的圖樣從瓷器上拍印下來叫“做圖”。接著把印有墨線的圖紙轉拍到要正式繪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圖”,這樣就可進行繪瓷。
講解:粉彩雪景的畫法
雪景,因它潔白、晶瑩、迷人的狀貌,成為人們傾心和觀賞的對象。文人雅士贊譽雪景的千古絕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了雪后萬物銀裝素裹的美妙景色。這種贊譽還常常通過對雪景的擬人化描寫,贊美人類最純潔、崇高的品質和聰慧、靈秀的特質,賦予雪景以深刻的人文內涵。在中國的傳統繪畫中,惟有雪景畫獨立出一個專門的分支,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相當的地位,而且對后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傳統雪景畫發展到了唐代是一個高峰,唐代大詩人兼畫家王維,運用豐富的聯想和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利用大面積渲染的“留白”,造成了積雪清新、蓬松的感覺,令人耳目一新。
粉彩雪景瓷畫與粉彩青綠山水畫源出一流,只是表現和反映的季節不同,青綠山水畫可以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雪景山水只能反映春、冬兩季景色。粉彩雪景有冬景、春雪之分,又有風、雨、晴、霧之別。不僅要有嫻熟的山水畫功底,還要有“借地為雪”“借云作雨”“借空作霧”和黑白相襯的繪畫技巧,才能較好地表現畫意,畫出冬雪茫茫厚實、寒氣逼人,春雪融融欲盡,春風送暖或雪后初晴、萬物復蘇的真實感。畫雪景主要用艷黑和麻色,艷黑產地不同,配方也不同,有的艷黑往往導致玻璃白顫色失真泛黃,前功盡棄,是雪景畫的不治之癥。所以必須先試后用,艷黑屬洋顏色系列,切忌與生料、生紅混同,否則,畫面沒有光澤度,甚至還會脫落。麻色是用艷黑、西赤調合至深褐色即可。
填色用的玻璃白也要專門配制,一般常用玻璃白是作花頭、衣褶境染的底色,宜薄不宜厚,填雪景的玻璃白恰恰相反,宜厚不宜薄,否則畫面就缺少“雪”的厚實、晶瑩的質感,所以填雪景的玻璃白必須加入適量的霜加劑,如透明粉、晶料或雪白等溶劑,用量可因玻璃白本身的適應性酌情增減。和好的玻璃白還要反復細擂,干后用有蓋瓷制或玻璃容器裝好備用,在散紙包存放期過長,其中有效化學成分揮發殆盡,犯驚起枯也就在所難免。
講解:粉彩雪景的技巧
然而,要在畫面上顯示區分出來,從創作構思到畫填結束,對創作者來說是頗費周折的。前面已經提到,雪景畫和山水畫同出一源,所以描繪山石、樹木和建筑物的技法基本相同,區別僅在于它的陽面正是積雪面或承雪面,樹木則以多畫枯枝,老樁為宜,有葉的喬木(松、柏、雜樹)應在葉、干上“著雪”。因此,畫雪景在構思好畫面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拍(指彩繪)天色和枯枝的襯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刮筆刮出山頭、樹木的白影位置,這就是所謂“借地為雪”,但是借法卻大有文章,表現冬雪應該多借,增強厚實感。表現春雪,應該少借,以示淺薄。拍天色也有講究,冬宜深,春宜淡,雨宜熏,睛宜空。上料時,筆上沽點老油,用手掌輕拍,既墨拍開,也不會顯現掌紋,拍開以后,用棉花擦出云霧,切忌“滿”“塞”。畫雨景時,應在合適的天色空間或樹梢濃霧處用彈性較好的毛筆斜捧出雨跡來,使畫面更為逼真,“借天為雨”,意在筆先即指此也。
山水畫的霧可用虛空白和線勾勒來表示,雪景則應利用空間去拍出彤云密布,向遠方消失,推開層次。連云波澹澹,和霧雨蒙蒙。可作借空為霧之解,雪景畫面一般說來,蕭瑟沉靜有余,艷麗生機不足。所以樓臺亭閣、人物衣著的色彩應鮮艷一點,切忌路絕人稀。即使是荒涼的畫面,在枯樹老藤上點幾片紅葉,或在懸崖絕壁處畫一枝老梅,也可給人以冬雪中尚遺秋的痕跡,嚴寒中透露春的信息。
一幅“銀裝素裏、冰清玉潔”的雪景瓷畫,如何“填色”是體現、烘托畫意的關鍵環節。它要求厚薄相宜、平整光亮、虛實有度。最難就難在虛實運用上。在壓滿積雪的松針上,填色時一定要在濃密處點些大小不等的玻璃白點,增強雪意,在山石下面的消失處或巖石的陰暗部位,都應用斷續的虛線或大小不等的點法去補充,起到點苔、托雪的作用。至于點多點少、大小疏密的處理,則只能根據畫意的需要而心領神會。玻白中的石英比例高,極易沉淀或生水,克服的辦法唯勤擂、細擂,每擂一次,都加入新色。表面看來,擂顏色次數越多越麻煩,實際上磨刀不誤砍柴工,勤擂細擂的顏色填起來不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并能減少硬標積色,生水流色、起冬瓜瓤或發驚、起枯等操作缺陷。所以一幅自畫自填的雪景一定要加強畫面“表達畫意”的藝術作品。
感悟:淺談陶瓷繪畫的深意
一件好的作品,還要飾以相應的邊花圖案和題字、邊款,達到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陶瓷美術作品猶如一臺大戲,其中生、旦、凈、末、丑齊全,盡管有主角、配角之分,但在分享藝術成果時,是難分彼此的。想要畫活一山、一水,乃至一個人,畫家不僅要長期的觀察、思考,還要求作畫者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與熟練的表現技巧,才能達到意在筆先,揮灑自如,意態天成,呼之欲出的藝術效果。總之,一件優秀的陶瓷美術作品,我認為是集體勞動創造的果實。也正是這支集體勞動創造的產業大軍,推動著我國陶瓷藝術事業向前蓬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