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是建軍之本、強軍之魂。堅持和強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能夠為強軍打贏引領正確政治方向,穩固實踐根基,促進戰斗力提升,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是新時代實現強軍打贏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人民軍隊;黨的領導;保證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突顯了新時代堅持和強化黨對軍隊的領導,政治地位更高、權威性更強、實踐要求更嚴。始終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是新時代實現強軍打贏的根本保證。
一、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引領了強軍打贏的政治方向
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就是我軍履行職能使命的根本方向。縱觀我國歷史上的軍隊,其成員雖大多也來自貧苦農民、來自人民群眾,但由于缺乏先進政黨強有力的領導,它們并沒有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更不能完成推動歷史進步的任務。馬克思主義認為,軍隊是一定階級及其政黨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本身也從屬于一定的階級及其政黨。無產階級政黨要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必須建立和領導無產階級的軍隊。[1]大革命的失敗表明,黨對武裝力量的領導事關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無產階級政黨不領導和掌握人民的軍隊,就不能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更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從南昌起義開啟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到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再到古田會議確立人民軍隊建軍治軍原則,93年來,人民軍隊始終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下行動和戰斗,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今天的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大變局之中,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守不住,就會有人民軍隊變質、社會主義江山變色的危險,中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是建軍之本、強軍之魂。[2]只有始終把槍桿子掌握在黨的手里,才能保證人民軍隊以黨和國家的意志為意志,始終按照黨指引的方向發展建設,實現“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3]的目標。
二、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穩固了軍事實踐的根基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明確了人民軍隊的存在價值。人民軍隊誕生之前,中國的軍隊實質都是“私人的軍隊”,人民群眾飽受兵禍之苦。從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實施獨立的領導,人民軍隊只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指揮,軍隊一切組織和個人不允許搞獨立、爭奪兵權和打個人旗號,其所特有的鮮明“黨性”和“人民性”,解決了官兵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問題,成為區別于其他任何軍隊的根本標志,使得“人民軍隊與黨和人民的政權渾然一體,保證了人民軍隊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為人民的利益而戰”。[4]廣大官兵在黨的教育引導下,深刻認清自己的奮斗價值所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人民群眾中獲得戰勝一切強敵的深厚力量源泉,所以才無往而不勝。正如習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指出的:“黨指揮槍是保持人民軍隊本質和宗旨的根本保障,這是我們黨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了我軍的思想先進行動自覺。思想的進步是行為進步的根源,如恩格斯所言:“推動人去從事活動的一切,都要通過人的頭腦。”[5]黨對軍隊實施全面的思想領導,用黨的領導路線、方針政策和思想作風教育官兵,筑牢各級組織和全體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使他們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統一的意志和統一的行動,自覺地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戰斗。因此,黨的先進思想引領,是我軍的根本力量所在,靠著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人民軍隊才將崇高的政治信仰轉化為內在精神動力,在各個歷史階段都能自覺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了我軍的作風優良。作風實際上是一支軍隊本質屬性的外化、軍心士氣的呈現和戰斗精神的表征,其核心是對待人民群眾的立場、態度的問題。我軍在長期實踐中培育了特有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從根本上說來自于共產主義的旗幟引領,來自于用黨的先進思想、進步精神貫注部隊,離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我軍的好傳統好作風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優良作風的根本,是確保紅色基因傳承、革命血脈永續、作風優勢永存的基礎。當前人民軍隊使命任務、組織形態和官兵成分、外部社會環境等發生深刻變化,敵對勢力時刻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我軍內部“四風”問題、郭徐遺毒等消極影響客觀存在,只有結合情況變化不斷強化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傳承發揚我軍優良作風,才能真正實現新時代強軍打贏目標。
三、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保證了戰斗力提升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軍隊有先進理論指導。軍事指導理論決定一支軍隊的發展命運,正確先進的軍事指導理論是軍隊戰斗力的“倍增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理論與國情軍情實際相結合,發展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論述、習近平強軍思想,帶領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帶領全軍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人民軍隊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實踐表明,我軍之所以不斷發展壯大,黨運用先進軍事指導理論建軍治軍發揮了關鍵作用,新時代人民軍隊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也必然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軍隊組織運行高效。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有一整套的原則和制度來保證,這一制度體系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使黨的領導可以直達基層一兵、囊括軍隊發展建設每一環節,為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提供了組織支撐。首先,以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為核心的科學決策機制,“有利于凝聚集體的軍事智慧,獲取最佳的戰略決策和戰役部署”[6],保證了決策高效。其次,通過實行軍委主席負責制、黨委制、政治委員制、政治機關制和支部建在連上,實現政令軍令暢通和軍隊的高度團結統一,形成強大的協同作戰能力。再次,經由黨的組織發揮黨的軍事領導力,通過黨委的核心領導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7],大大促進軍隊戰斗力的提升。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確保軍隊戰斗精神強大。我軍在長期的軍事實踐中形成了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代表的頑強戰斗精神,習主席將其具體描述為“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血戰到底”[8]的英雄氣概。我軍優良的戰斗精神主要源自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以及政策制度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是黨在軍隊中進行的政治工作的直接成果之一。當前,我國安全環境、我軍使命任務、現代戰爭形態、我軍組織形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任務都發生新變化,只有通過不斷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艱苦嚴格的訓練中、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在嚴峻復雜的軍事斗爭中摔打和鍛煉部隊,引導官兵堅定理想信念、磨礪戰斗意志、錘煉戰斗作風,才能激發部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魄,始終保持軍隊旺盛不衰的戰斗精神,不斷提高新時代打贏實力。
參考文獻
[1]鄒安樂,建軍之本治軍之道強軍之要—論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性與必要性[J],軍事歷史研究,2012,26(02):8-12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188頁
[3]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解放軍報[N],2020-10-30(2)
[4]趙周賢.深刻領悟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的顯著優勢[J],社會主義論壇,2019(12):11+1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頁
[6]陳錦華、周碧晴,從制度建設視角總覽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歷史經驗[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11,4
[7]朱純輝,論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領導力[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9,12(01):91-96
[8]習近平論強軍興軍,第110頁
(作者簡介:張功力,男,1990年出生,中共黨員,上尉軍銜,現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