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
摘 要:現代化工程施工技術不斷發展,各種全新技術、全新材料普遍產生了問題和不足,為此需要使用后澆帶技術進一步確保建筑工程質量水平,有效預防裂縫問題,確保建筑整體沉降均勻。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房建施工;踐行探索
引言
為進一步提升建筑物施工的外形美觀度與安全性,做出合理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提議,其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收縮應力,強化整個結構的穩定性。在建筑物實際施工中采用后澆帶技術,因為技術使用標準較高,施工操作內容繁瑣復雜,故而相應的對工人技術能力也提出較高要求,一旦出現技術問題就會直接影響項目建造質量。故而,為提升后澆帶施工技術的現場應用效果,就要主動了解該技術的應用要點,有針對性的優化工藝,使建筑施工質量提升有更強大的技術支撐。
1后澆帶施工技術概念
隨著現代小區的不斷變大,建筑多樣性的發展,各種形狀的建筑層出不窮,建筑越來越長,地下室越做越大,為了滿足建筑結構及施工的需求,就要在超長建筑之間,在建筑主樓與裙樓之間,在大地下室之間設置后澆帶。后澆帶顧名思義就是后期澆筑的混凝土帶,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因混凝土的收縮而產生的收縮應力及消除施工期間的不均勻沉降,而且還能減小施工階段的結構長度。后澆帶根據其功能又可以分為沉降后澆帶和伸縮后澆帶,一般同高度的主樓之間,大地下室的裙樓之間均為伸縮后澆帶,裙樓和主樓之間一般為沉降后澆帶。
2后澆帶施工技術意義
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1)處理沉降差的問題:和高層建筑相連接且在24m高度之下的附屬結構就是裙房,通常情況下高層建筑、裙房分別作為住宅、商業建筑使用。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建筑施工地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沉降,以致高層建筑與裙房連接處會形成縫隙,安全隱患也相應增多。后澆帶施工時能分隔高層建筑和裙房,科學計算出地基的沉降量,明確澆筑施工的具體時間,最后使高層建筑和裙房兩者形成一個整體,強化了兩者之間的緊密性,提升裙房結構的穩定性,使整個建筑施工效果得到更大保障。2)減小溫度收縮:新澆砼在硬化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已經建成的建筑結構狀態改變遵循著熱脹冷縮的原理。砼硬結收縮多是在是施工后的1~2個月內完成,溫度改變會作用在結構上。當結構變形受到一定制約時,其內部就會形成溫度應力,情節嚴重時會在內部形成裂縫。于建筑施工過程中布置后澆帶,即在相對較長的建筑內,每間隔30~40m設置寬7~10m左右的縫隙,縫內搭接或直通加彎鋼筋。留置后澆帶以后,建筑現場施工時砼能夠自由收縮,進而顯著減少收縮應力。砼的大部分抗拉強度能抵抗溫度應力,結構抗溫度變化的能力相應增強。
3后澆帶施工中的常見問題
3.1施工技術應用的規范性有待提升
在落實后澆帶施工技術方案過程中,施工人員及技術人員無法充分保證規范地應用后澆帶技術,是當前民用住宅在開展后澆帶技術應用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技術規范性不足,會使施工過程存在諸多問題。由于施工過程中監督不到位,也有可能導致施工工程存在諸多負面影響。施工人員施工技術水平不達標,安全意識不足,施工操作不規范,也將產生一些不同程度的危害。
3.2后澆帶留置時沒有考慮局部底板鋼筋保護層混凝土斷開情況
現實施工中,砼粗骨料粒徑經常大于其保護層的厚度,后澆帶位置的砼時常用隔斷鋼絲網法施工,把其分割開,以致砼現場澆筑時,會有大量粗骨料聚集于此,這主要是在振搗操作的作用下,部分水泥砂漿流失掉,拆模后蜂窩麻面發生嚴重損壞,對該位置的抗滲透性能、承受能力等均形成較大影響,鋼筋銹蝕的風險相應增加。如果在這道工序中采用拆除所有構件的方法,那以上的這些操作,需要在后澆帶封閉之前開展進行。拆除總體的支撐體系,這與設計工程受力的標準有一些不同而且現場的操作難度比較大,所耗費的時間也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費用較高。
3.3后期養護工作有待優化
在民用建筑施工過程中,后期養護工作沒有充分落實是當前后澆帶施工中主要的問題之一。如果后期養護工作不到位,會對整體后澆帶質量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將使施工進度及應用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甚至發生工期延誤、住宅安全性不達標等問題。
4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4.1對后澆帶模板進行支設
就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施工來說,模板支護為其關鍵構成部分。施工環節的工作人員需要按照施工設計圖與方案開展工作,還要按照施工現場的具體狀況完成模板支設工作,明確兩邊斷面形式,為模板位置及幾何尺寸的正確性提供保障,防止在人為原因影響下發生施工失誤,最終對工程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特別要指出,地下室底板的后澆帶施工,可選擇帶抗水板方式的后澆帶,以防己經完成的防水卷材被擾動,應及時施工抗水板,為更好的防滲效果,可加厚墊層厚度,加密鋼筋網片,把底板做成企口型,以延長滲經,側墻采用磚胎模,防止模板在側壓力影響下穩定,施工工人應該完成模板加固任務。
4.2模板搭設
這是后澆帶澆筑施工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參建工人嚴禁憑借經驗進行模板施工,通過專業化的測算設計過程,編制配套方案,進而為模板搭設施工過程提供科學指導。也要做好設計文件的交底與規定設定工作,尤其是伴隨建筑建設高度的增加,高空及臨邊作業活動中存在著諸多隱患因素,高空模板支護操作時對施工安全提出的要求更高,影響后期澆筑及養護效果,所以應加強對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保護力度,督導他們規范、文明施工,完善后續拆模的便捷化設計及質量控制工作。
4.3對鋼筋進行控制
第一,應該區分后澆帶梁板受力鋼筋,暢通筏形底板中的受力鋼筋,該增補的鋼筋要及時增補。第二,澆筑前鋼筋應先進行除銹調直及垃圾清理。防水采用4厚的止水鋼板,寬為350mm,彎折50mm,止水鋼板用短鋼筋固定,間距250mm,以保證鋼板穩定。鋼板接長采用焊接連接,焊縫應嚴密飽滿連續。第三,墻和板鋼筋可斷開搭接,梁筋不斷開。第四,使兩側混凝土的墊塊數量及馬鐙數量得到適度增加,在完成鋼筋綁扎操作的過程中,保證它的高度以及保護層不會大于指定范圍,而且需要對后澆帶馬鐙及后澆帶墊塊進行加密放置。
4.4澆筑振搗
后澆帶施工的砼澆筑環節中,因為砼澆筑的寬度與整個建材數目偏少,對檢測和材料試塊等提出的相關質量要求相應降低,可能使后澆帶澆筑施工工序中存在著諸多隱患因素,影響施工效果。既往大量的工程實踐表明,局部振搗不密實是造成后澆帶結構穩定性防水性能較差的主要原因。為規避以上情況,結合后澆帶高度實際特征進行了分層澆筑和振搗密實,即盡量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層斜面趕進,以上這種方式無需考慮振搗側壓力形成的影響,也能減少氣孔與空鼓生成情況,并要加強模板濕潤度的控制與維持力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技術發展迅速背景下,建筑行業需要充分關注技術革新,注重技術使用規范性,從建筑施工每個環節入手,全面提升整體建筑質量,設計階段要根據結構形式及工程特點優化后澆帶布置和形式、施工階段要嚴格根據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施工,以提高后澆帶的技術水平,提高建筑施工質量。由于后澆帶施工技術實際開展工程中,經常由于各種外界影響因素和作用下,造成后澆帶技術施工質量不斷降低,因此必須注重質量控制,注重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科學提升建筑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國勤.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2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