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茂松
(續上期)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的演說《整頓黨的作風》,是延安整風運動的第二篇基本文件。文中明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在學風、黨風、文風這三者的關系中,學風和文風是針對黨內而言的,也都是黨的作風,即三者都是黨風。整頓黨風的意義在于“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這就是《論語》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基于學風也是黨風,《整頓黨的作風》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基礎上,對于主觀主義這一不正派的學風又做了進一步的批判。《整頓黨的作風》指出學風問題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毛澤東提出問題:“我們首先要問,我們黨的理論水平究竟是高還是低呢?”“確實,我們的理論水平是比較過去高了一些。但是按照中國革命運動的豐富內容來說,理論戰線就非常之不相稱,二者比較起來,理論方面就顯得非常之落后。”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我們還沒有把豐富的實際提高到應有的理論高度的問題:“一般地說來,我們的理論還不能夠和革命實踐相平行,更不去說理論應該跑到實踐的前面去。我們還沒有把豐富的實際提高到應有的理論程度。我們還沒有對革命實踐的一切問題,或重大問題,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論的階段。”我們身為中國共產黨員,不能對于中國問題熟視無睹,不能只記誦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個別結論。
毛澤東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說:“要把革命事業做好,沒有比較完全的知識是不行的。”我們看到兩種不完全的知識,一種是現成書本上的知識,一種是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經驗性的知識,也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識。這兩種不完全的知識對應我們黨內主觀主義的兩種形式,前者對應教條主義,后者對應經驗主義。兩種知識都有片面性,只有使二者互相結合,才能產生比較完全的知識。毛澤東認為在這兩種主觀主義中,黨內的教條主義更為危險,“我們如果把教條主義克服了,就可以使有經驗的同志得著良好的先生,使他們的經驗上升成為理論,而避免經驗主義的錯誤”。

《整頓黨的作風》
毛澤東還指出有許多同志天天念“理論和實際聯系”,實際上在行動上并不去聯系。聯系是要“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毛澤東形象、風趣地批評有些同志僅僅把箭拿在手里搓來搓去,連聲贊嘆“好箭!好箭!”,卻老是不愿意射出去。這樣的人就是“古董鑒賞家”,幾乎和革命不發生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箭”,必須去射中國革命之“的”。“這個問題不講明白,我們黨的理論水平永遠不會提高,中國革命也永遠不會勝利。”
講完了反對主觀主義尤其要攻破教條主義以整頓全黨的學風的問題之后,毛澤東接著在《整頓黨的作風》中講宗派主義的問題。宗派主義首先就是鬧獨立性,只見局部利益,不見全體利益,忘記了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全體、全黨服從中央。預防宗派主義,要提倡顧全大局,每一個黨員,每一個局部工作,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全黨利益為出發點。
毛澤東分析,鬧“獨立性的人,常常跟他們的個人第一主義分不開,他們在個人和黨的關系問題上,往往是不正確的”。這種人鬧名譽,鬧地位,鬧出風頭。“為了這些,就要拉攏一些人,排擠一些人”,毛澤東批評“這種人的吃虧在于不老實”。他強調“我們一定要建設一個集中的統一的黨,一切無原則的派別斗爭,都要清除干凈。要使我們全黨的步調整齊一致,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奮斗,我們一定要反對個人主義和宗派主義”。
反對宗派主義傾向,還包括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必須團結。“因為許多抗日根據地是八路軍、新四軍到后才創立的,許多地方工作是外來干部去后才發展的,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的關系,必須加以很好的注意。”只有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團結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成長了,并提拔起來了,根據地才能鞏固,我黨在根據地內才能生根。外來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必須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有進步。反對宗派主義傾向,還包括處理好老干部和新干部的關系、軍隊干部和地方干部的關系、軍隊和軍隊的關系、地方和地方的關系、這一工作部門和那一工作部門的關系,這些都屬于黨內的相互關系,都要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以黨的利益高于個人和局部的利益為出發點,使黨達到完全團結統一的地步”。在黨外關系上,也要消滅宗派主義傾向。
毛澤東指出“一切宗派主義思想都是主觀主義的”,反對宗派主義和反對主觀主義的斗爭,應該同時并進。他指出:“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有兩條宗旨是必須注意的:第一是‘懲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懲前毖后”是指“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治病救人”是指“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錯誤的人,只要他不諱疾忌醫,不固執錯誤,以至于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是老老實實,真正愿意醫治,愿意改正,我們就要歡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變為一個好同志。”毛澤東強調:“對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采用魯莽的態度。”
1942年4月2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思想斗爭的火力”,“應對著新老干部雙方的毛病,使新老干部相互批評之后,更進一步地相互了解與團結。態度一定要好,態度不好,就會引起人家不滿意。不要暗箭,不要冷嘲,熱罵還好,冷嘲就不好,因為它會搞得疑神疑鬼。這種空氣不要在共產黨里面增長,它不利于大家,它使黨不團結,使黨分裂。不要暗箭,應該是采取積極的態度上下夾攻”。毛澤東提出要“用嚴正態度開展正確的批評,糾正無的放矢與無原則的攻擊毀謗的態度”。
1942年2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的講話《反對黨八股》是延安整風運動的第三篇基本文件。毛澤東將黨八股看成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宣傳工具和表現形式,并形象地將黨八股譬喻為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可以躲起來的藏身之地。“如果我們連黨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對于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最后地‘將一軍’,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這是更為形象的譬喻。形象的譬喻背后,是毛澤東對于黨八股的文風較之于學風、黨風所具有的精微性的洞悉。
毛澤東分析了黨八股的八大罪狀,說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第三條罪狀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第四條罪狀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等等。在分析第四條罪狀時,毛澤東講到了宣傳,認為不只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傳家。比如軍事指揮員,他們并不對外發宣言,但是他們要和士兵講話,要和人民接洽,這不是宣傳是什么?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這是毛澤東對于宣傳工作的本質的最為深刻、透徹的認識。
黨八股的第五條罪狀是“甲乙丙丁,開中藥鋪”,滿足于形式主義、現象羅列的低級、庸俗的概念游戲。毛澤東批評這是“使人不用腦筋想問題”。進而,他自問自答:“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
毛澤東進而深刻揭示了如何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到對問題加以分析、綜合,從而揭示出事物的內部聯系,最終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既有問題,你總得贊成一方面,反對另一方面,你就得把問題提出來。提出問題,首先就要對于問題即矛盾的兩個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調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質是什么,這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大略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但是還不能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還須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這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也要用分析,不然,對著模糊雜亂的一大堆事物的現象,你就不能知道問題即矛盾的所在。這里所講的分析過程,是指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常常問題是提出了,但還不能解決,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就是因為還沒有經過這種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因而問題的面貌還不明晰,還不能做綜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么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后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不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能濟事。”
1942年4月21日毛澤東在復電周恩來時說:“抓緊黨內教育,以整頓學風黨風文風為中心,認真進行改造作風鞏固內部的工作,這無論是為著應付目前困難與迎接將來光明都是必要的。”新時代與延安整風有著深刻的精神繼承。
——新時代的對標:如延安整風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一樣來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具有的新的指導地位
延安整風之前,黨內受教條主義的影響,對于在艱苦卓絕的中國革命實踐中產生的毛澤東思想及其對全黨的指導意義還認識不足,沒有大張旗鼓地明確提倡。延安整風之后,黨內的教條主義得到徹底清除,思想得到大解放,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的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得到最終確立。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強調中國革命所具有的理論意義,既批評當時黨內存在的“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應用”的“極壞的作風”,又展望“在如此生動豐富的中國革命環境和世界革命環境中,我們在學習問題上的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新時代對標延安整風精神,是要把新時代放在歷史的縱深中,以及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中來考察,后者尤其體現在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以及2020年以來的抗疫等兩次大的斗爭所取得的成績背后是領導人的定力、戰略思維與思想上。
經過改革開放的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辛理論探索的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創新創造的智慧結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月5日的重要講話中,凸顯了“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如同當年延安整風時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斗爭所具有的歷史特點。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強調研究歷史,強調當時身處“生動豐富的中國革命環境和世界革命環境中”;習近平以歷史的縱深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已有的中國歷史往上節節貫通,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從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延安整風的反對宗派主義與新時代的“兩個維護”“四個意識”
延安整風反對宗派主義,強調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全體、全黨服從中央,強調顧全大局,全黨的步調整齊一致,新時代的“兩個維護”“四個意識”與延安整風的精神是一以貫之的。
——延安整風的反對黨八股與新時代的反“四風”
延安整風反對黨八股,反對形式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新時代的反“四風”,尤其是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無疑與延安整風的精神也是一以貫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