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
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以來,香港更受外國民眾的肯定和歡迎。筆者通過大數據挖掘超過1.07億條信息,經人工智能分析發現,對香港持正面和中立態度的外國輿論高達87%,對香港的負面評價大幅減少了2倍,對外資的吸引力也隨之上升。
為分析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來對香港的影響,筆者通過人工智能程序Python獲取了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全球各主流媒體、社交媒體、網絡論壇等與香港及香港國安法等相關信息超過7110萬條,對比香港國安法實施前一年的相關信息超過3680萬條,運用機器學習模型對這兩個時期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后發現,隨著香港社會秩序和經濟活動逐步重回正軌,外國輿論對香港的正面和中立評價提升。其中,美國輿論由香港國安法實施前的73%提升至86%。歐盟由76%提升至83%。對香港持負面評價的外國輿論則由24%劇降至8%。其中,美國各界對香港的負面評價減少了1倍,而歐盟則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
外國民眾對香港的態度,也反映到外國企業對香港的投資行為和投資信心上。花旗集團近日表示,2021年將在香港增加至少1500名員工,包括新增人員和替代人員,是一年前招聘人數的2倍。高盛銀行今年在港招聘人數預計將增加20%。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年中至今,境外資金凈流入仍在增加中,一年來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數目由2019年底的1808家增至2020年底的1878家。
約有346家歐盟公司在香港設有地區總部,另有543家歐盟公司在香港設有地區辦事處,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后,并未出現大量歐盟公司撤離香港的跡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目為9025家,與往年大致相同。
香港重回經濟城市,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不僅不會阻擋國際投資者投資香港的腳步,未來反而會進一步激勵更多投資者來港。對國際投資者而言,他們的祖國多數也有相關國安法案,他們投資香港更注重的是香港的社會秩序能否恢復穩定,投資是否能得到可觀的回報。過去一年,中國內地經濟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外部產業鏈和供應鏈向內地集中,而香港金融市場是國際投資者唯一能夠借道把握內地機遇的國際市場,他們投資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就相當于投資內地,以此分享內地經濟率先恢復所帶來的巨大紅利。不少原先號稱“要跑”的金融機構,去年也紛紛回港。由此帶動香港本地生產總值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上升7.8%,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同比分別上升33.2%和25.6%。
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有利于恢復香港法治和社會安寧,維護、保持包括國際投資者在內所有投資者在香港的利益。香港各界未來只有在香港國安法的持續保駕護航之下,更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把握內地經濟穩步發展的巨大機遇,才能吸引更多外國企業投資香港,為香港的新繁榮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作者是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