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峰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標準、新要求,如何把國有企業黨建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努力開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對此,《企業文明》對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華天”或“華天")黨委書記、董事長 田野進行了專訪。
企業文明:國有企業該如何用好黨建這個獨特的政治資源,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創新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田野:黨建工作作為國有企業獨特的政治優勢,具體體現在完整的組織體系優勢、健全的制度管理優勢、領先的思想政治導向優勢、完備的班子及隊伍建設優勢、嚴格的督導檢查優勢、深厚的文化傳導優勢等方面。
目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發展緩慢,我國國有企業要著力發揮這一系列獨特的政治優勢,深度融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以高質量黨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聚焦企業中心工作。2018年,中冶華天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建強企、科技報國”的企業使命,引領全體黨員干部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并確立了用五年努力,打造“科技強院、經濟大院、品牌名院”的企業發展目標,明確了“三做大”“三做優”“三做好”“三做實”努力方向,繪就“中冶華天 綠色明天”美好愿景,為中冶華天回歸鋼鐵冶金主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實現持續、健康、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二是將黨的建設融入企業改革發展。中冶華天以黨建工作引領改革創新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市場領域創新、經營模式創新、企業管理創新、科研技術創新。以高屋建瓴的魄力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凝聚了改革創新的強大動能,提升了棒線型材冶金建設國家隊“第一梯隊”實力,鍛造了全系列長材工藝、裝備和三電控制等核心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是冶金棒線型材領域技術領跑者。切實承擔起冶金建設主責主業,調整重建鋼鐵板塊管理體系,著力打造以設計為龍頭,以EPC總承包為主體,市場開發、咨詢設計、項目管理、科研開發齊抓共管的全過程業務流程。2020年鋼鐵冶金簽下中天鋼鐵、冀南鋼鐵、天柱鋼鐵等高質量合同價值46.3億元,實現歷史新突破。突出綠色發展理念,調整重建水環境板塊管理體系,著力打造水環境綜合治理業務從科研開發、市場開拓、咨詢規劃、工程設計、項目建設、運營管理到裝備技術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2020年,華天水環境治理、尾水濕地等總承包加運營業務取得突破。調整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建立兩級市場營銷新格局,讓市場營銷工作精準對標,達到技術與市場融合、研發與生產統一,實現營業收入52.8億元,創下了中冶華天成立58年來的歷史新高。加強采購、費用集中管控,建立成本利潤管控體系,降本增效。簡政放權,下放項目管理權限,明晰管理職責,縮短管理鏈條,降低管理內耗。以改革項目管理模式推動項目精細化管理,努力提升管理效率,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持續優化組織架構,提升冶金建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戰略高度。
兩年多來,中冶華天在黨建引領下開拓創新,進行一系列的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考核及薪酬制度改革、科技創新改革,再造了中冶華天的管理體系,優化了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和流程體系更加順暢,高度契合高新技術、智能管理、產業綠色化服務發展主旨,推動了中冶華天綠色高質量發展。
企業文明:如何推進和實現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相互促進?
田野:歷史與現實的事例告訴我們,黨建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經濟工作做得一定好。兩年多來,中冶華天黨委堅持問題導向,圍繞企業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特色黨建活動,促進基層黨建工作深度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實現黨建與生產經營互融互促、同頻共振。
一是實行黨政“一肩挑”,確保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謀劃、同安排、同部署,促進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五同步”(考核同步、薪酬待遇同步、機構配置同步、責任擔當同步、黨建強企與科技報國同步),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黨的建設深度融入決策、融入執行、融入監督、融入制度。
二是切實加強“三基”建設,夯實基本組織、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建好基本隊伍、打造過硬依靠力量,健全基本制度、保障黨建工作常態有效。目前,中冶華天黨建制度規范、政治紀律嚴明,基層組織應建盡建、不留盲區,黨的建設深入一線、扎根基層。
三是特色黨建主題活動深度融入生產經營,推動企業管理上臺階。組織開展了以“政治引領強、推動發展強、科技創新強、凝聚保障強,有使命擔當、有形象感召、有工匠追求、有關愛傳遞”為內容的“四強四有”和以發揮“黨委指揮旗、支部沖鋒旗、黨員擔當旗”為特色的“三面旗”黨建主題實踐活動,強化交流學習,彰顯榜樣力量,將黨的思想政治優勢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力量支撐,使黨的建設工作與中心工作層層滲透、深度相融,打造了中冶華天的特色黨建品牌。
四是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旗飄揚、黨徽閃光”行動,圍繞重大項目、科技研發和生產經營等中心任務,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黨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抗洪救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決戰百天等任務中,沖鋒在前、真抓實干,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企業文明:如何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田野:國以才而立,企以才而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好領導班子是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的關鍵,也是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關鍵。中冶華天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不動搖,持續不斷加強政治生態建設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為企業的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一是聚焦解決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危機意識淡薄、缺乏創新、不敢擔責、作風不實等問題,綜合運用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不斷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潛能與活力。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切實做好干部培育、選拔、管理、使用等一系列工作,不斷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工作、奮發作為。同時,嚴肅執紀問責,對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及時警醒和懲戒,切實增強干部化解各類復雜矛盾和問題的本領,增強帶領中冶華天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決策力、領導力和執行力。
二是著眼“一把手”隊伍建設、班子結構優化、干部思想作風改進和能力提升、制度機制完善、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等重點內容,制定并實施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修訂完善《干部管理辦法》《后備干部培養選拔考核管理辦法》《薪酬分配考核管理辦法》等制度,加強黨建與經營并重考核、雙向激勵。
三是規劃并制定實施“442”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實施憑實績看德才的人才戰略,既全面建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和建好黨務干部隊伍,又大力引進主業發展所需的領軍型、成熟型、實用型人才;充分發揮“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蘇省建筑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的作用,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鋼廠等合作,集聚主業發展,推進“人才+項目+課題”培養模式,破解制約企業轉型發展的人才瓶頸;配齊壯大分公司、子公司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優化人才資源結構。高度重視項目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始終堅持以項目帶隊伍的方針。
四是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并突出政治、道德、能力、業績并重的國企用人標準,以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優化政治生態環境。持續完善常態化市場選人新機制,以新理念、新機制廣泛吸納天下英才。堅持人才隊伍老中青相結合的梯次配備,大力發現和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用好各年齡段干部。加強專家隊伍建設,加快鋼鐵冶金、水環境等重點領域設計總工程師培養,突出項目管理團隊建設,強化培訓、訓練,著力提高實戰能力。嚴格日常管理,做好考核評價,使干部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