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淮曉
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為不舍晝夜
52歲的羅月雙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每年除了下地播種施肥,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考種工作上。
考種是農業術語,也叫選種,是一種考察水稻品種特征特性的方法,在農業科學實驗中,考種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度。從2004年到現在,羅月雙已經做了16年的考種工作。對待每株稻谷,她都要先確定一株有多少穗,再數出一穗上的總粒數,接著算清楚空殼數,最后用總粒數減去空殼數,得出結谷數。稻谷的結谷數越高,則品質越好,這些統計出來的基礎數據可以幫助科研人員進行“優中選優”。
每天從早上7:30到晚上10:00,羅月雙除了吃飯,就是在辦公室圍著稻谷轉。一株稻谷平均有2500顆谷粒,而羅月雙常常一天考20株,這么算下來,就是5萬顆谷粒。日數稻谷5萬顆,已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更何況,考種不僅是記錄數據,還需要測量株高、節長、重量等。面對日復一日枯燥瑣碎的工作,羅月雙一邊忙碌,一邊笑著說:“不考種,就看不出水稻品種的好壞,所以一定要考,要認真仔細地考。這個工作看似簡單,卻是雜交水稻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做不了更大的事,那就盡力把基礎的數據做扎實。”
日數5萬谷,一數16年,這是羅月雙的堅守,也是千千萬萬像羅月雙一樣在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的工作者們的堅守。每一個偉大都是由無數個平凡組成的,在國家雜交水稻取得偉大成就的背后,凝聚著無數奮斗者的心血與汗水。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