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最“會偷懶”
一會兒嫌棄流程太復雜
一會兒又覺得周期太漫長
為了想“偷懶”早點兒干完活
直接開始動手消滅冗余環節
西安昆侖
中心計量室的檢測團隊專攻各類復雜零件檢測難題。在某產品生產中,遇到一種需要依靠技術人員憑經驗檢測的螺旋曲面關重零件,計算復雜、容易出錯、效率很低。團隊通過研究編制了一個通用計算軟件,原來需要2天的工作現在2分鐘就能完成。
長安汽車金融
授信管理部對公審核團隊奮戰700多個日夜,陸續建立了財務報表線上提交系統、授信資料線上申請及審查系統等,實現授信報告自動化填寫、貸后風險預警線上化等功能。如手動查詢、登記貸后征信季度數據一般要花費10人近兩周時間,實現自動化后僅需約兩天時間。
東安汽發
D系列缸蓋線1臺加工中心總是出現加工孔徑偏大的問題,為了提高加工質量,加工中心增加了兩道百檢工序,給操作者增加了勞動強度。孫靜吉利用廢舊物資,研究自動檢測原理,優化設備布局,自主開發了孔徑自動檢測裝置,這一改善可每月節約工時177小時。
湖南天雁
測試連接管道都是法蘭連接,每個法蘭少則四個螺母,多則12個,工裝稍有偏差,就得從頭再來。技術中心新品測試試驗員鄧青,自制了卡盤快速接頭,僅用一個卡盤螺栓就可以將管路連接妥當,安裝效率提升50%以上。
02
最“能折騰”
一會兒覺著設備布局影響了實力發揮
一會兒又瞅著工具用著不順手
沒事兒就在琢磨怎么改良改善
還真就整出來了點兒成果
華川工業
零件分廠數控操作員牟曉超發現加工一款零部件沒有現成適合的刀具,更沒有一個標準的刀具加工尺寸,于是便每天在砂輪間和機床兩點之間來回摸索。他把近一個月的實驗數據整理出來,制成了一套標準用在了實際生產中,徹底解決了問題,還節約了不少成本。
建設工業
傳動系統公司員工每次在取件加工時都需要走動兩米才能完成,工藝工程師周劍覺得不夠優化,就搬遷調整了16臺設備,重新配置了9道工序內容,縮短了物流距離,實現了全工序滿負荷運行,機加產線效率提升了12.2%。
長江電工
工模具技術員劉政凡事都喜歡刨根問底,刨著刨著就發現仿真技術可以解決他的很多疑問。深入摸索了幾年,他通過仿真技術找到了某產品圈痕和擠盂模易裂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了幾代技術員久攻不克的問題,還使得擠盂模具的使用壽命提升了30倍,僅此一項一年就能節創價值上百萬元。
華南光電
裝配現場反饋6種零件反復出現干涉問題,嚴重影響某產品正常裝配進度。機加工藝主管姜業長憑多年經驗初步把脈問題后就開始“鼓搗”零件,一邊針對現場情況逐件號擬訂返工方案,一邊從零件加工工藝上調整公差,三天時間在沒改動產品設計的情況下圓滿解決問題。
湖南江濱
生產保障部冷作班班長楊波把將要報廢的專業物流柜改造成了急需的活塞輪式轉運車,單臺改造可節約成本約2500元,按現有物流柜庫存量140件來計算可節約成本35萬元。
長安汽車
在整車分撥中心,500名員工一會兒變換隊形,一會兒齊做動作,在真實工作場景中進行沉浸式歌舞快閃表演,歷時一個月,圓滿配合央視完成了“五一”特別節目《勞動如歌》之長安《升·奔跑》的錄制,展現了兵器勞動者的良好風貌。
03
最“愛計較”
一絲一毫都要守
一分一厘都要摳
十分“小心眼” 嚴重“強迫癥”
就這樣守住了底線、摳出了效益
重慶紅宇
傳動產業部試制工段段長李春水,“心疼”量產產品刀具成本太高,便牽頭針對4個批產項目進行刀具優化,降低單件節拍,2020年累計降本150余萬元。
武漢濱湖
裝備調試一線技能大師胡偉,要是在調試過程中出現了瑕疵,哪怕結果是對的,也堅持必須重來。雖說他姓“胡”,但年輕員工經常稱他為“嚴師傅”,在嚴師的帶領下,“大弟子”郝強在近期榮獲“武漢市技術能手”稱號。
電控所
紀檢部和審計與風險管理部是監督和風險防范部門,經常出現在各類項目現場,對任何可能發生風險的小問題都要錙銖必較,堪稱研究所“巡邏的啄木鳥”。
華中藥業
針劑車間燈檢12人團隊每天要檢驗近300萬支注射劑,只要是眼睛掃過的地方,破頭、炭化等藥瓶絕對無處藏身,堪稱“人工燈檢機”。
中原特鋼
時時刻刻處處對安全風險零容忍!安全部門對260多臺行車進行風險辨識后,在作業過程中風險高的區域都加裝了聲光裝置,行車運行時時刻提醒地面工作人員注意避讓。“天眼”實時巡查違章人員和現場隱患,一經發現,立即派出現場安全管理人員糾正和消除。
輕騎鈴木
財務審計部資金結算課8位員工,對錢看得很緊,在日常工作中嚴控資金收付管理,嚴格執行資金預算、大額資金周計劃,千方百計強化資金集中管理,利用金融信用授信和集團產業鏈金融工具,積極開展資金價值創造活動,創新資金管理模式,助力公司連續七年未貼現。
04
最“不著家”
一邊是事業 一邊是家庭
為了產品再好一點、技術再強一點、效益再高一點
主動選擇了奮斗與奉獻
家里的那個TA直呼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嘉陵特裝
品質保障部試驗員田勇,駐扎各個試驗基地開展試驗,全年累計出差超過290天,與團隊一起為項目科研試驗搶進度。
湖南云箭
某保障團隊成員每年平均在家的時間不超過100天,圓滿完成上百次保障任務,順利開展數十次實地培訓,紛至沓來的錦旗和感謝信書寫出了他們矢志強軍報國的豪情壯志。
東安動力
研發中心發動機部系統所所長夏特,牽頭研發公司戰略轉型、拓寬產品矩陣最為關鍵的新品項目,白天對各類問題進行監控、預警和協調,晚上梳理和總結各項問題,及時排故解決,平均月加班超過100小時。最終項目順利實現量產,同時獲得黑龍江省先進科學技術成果證書。
“背負”著四宗“最”的兵器勞動者
最值得被尊重、最應該被感謝
向勞動者致敬,為奮斗者喝彩!
(吳昊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