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科研院所黨建驅動科技創新主題,分析了研究背景,討論了黨建工作與科技工作的內在關系,提出了黨建驅動科技創新的實施策略和路徑建議。
關鍵詞:黨建;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策略和路徑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尤其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隆重舉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導航完成全球組網,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5G技術加速推進,這些科技成就彰顯了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意義,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信心和力量。對于科研院所,統籌推進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黨建驅動科技創新的實施背景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處處充滿科技的社會。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帶動了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云服務、AI(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一系列新興科技和相關產業發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
“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給予我國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根據人民日報2020年11月17日提供的數據,僅2019年一年,中國就實施了34次航天發射,成功將78顆衛星發射入軌;以5G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正在加大,截至9月底,中國開通5G基站超過60萬個,用戶達1.5億,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實現5G網絡城區連片覆蓋;5年間,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與此同時,技術的進步也加劇了國與國之間的科技競爭,尤其是我國與部分西方發達國家間,產生了一系列貿易摩擦,以及針對中興、華為、TikTok(抖音海外版)和WeChat(微信海外版)等進行的技術封鎖事件。
二、黨建工作與科技工作的內在關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持續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科研院所的光榮傳統和獨特法寶。
(一)黨的領導是科技工作的根本保證
1956年春,周恩來總理提出:“必須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學的最先進的成就盡可能迅速地介紹到我國的科學部門、國防部門、生產部門和教育部門中來,把我國科學界所最短缺而又是國家建設所最急需的門類盡可能迅速地補足起來,使十二年后,我國這些門類的科學和技術水平可以接近蘇聯和其他世界大國。”據此,我國制定了建國以來的第一個科學規劃——《十二年科技規劃》,將衛星、火箭、核、計算機和半導體列為重點發展的科學技術,從此開啟了新中國科技發展的新篇章。改革開放40余年里,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5%,從封閉的農業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制造國,如今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并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一現象背后反映出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黨中央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科學應變。
(二)黨建工作引領科技工作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第一條,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也明確要求,“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科研院所的黨組織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科研工作中應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將黨的建設工作有效落實到具體科研實踐中,確保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科研院所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工作成效,杜絕“兩張皮”的現象。
(三)科技工作是黨建工作的實踐內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科研院所的黨建工作不是脫離科研工作的單獨存在,黨建工作的目標要依靠單位科研業務去實現。檢驗工作是否有成效,最直接的還是要在科研工作實踐中考察黨建成果,最終落腳點是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只有黨建工作落地生根,才能體現科技創新枝繁葉茂。
三、黨建引領科技創新的實施策略
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科技的作用,需要明確的組織策略,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斷加強人才建設,切實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
(一)提高政治站位,擺正黨建工作定位
搞好黨的建設,首先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長期以來,科研院所,尤其是科研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傾向。這一方面是由于技術人員的學歷背景主要為理工科,缺乏政治理論學習經歷;另一方面,黨務工作者,尤其是兼職黨務工作者的黨建理論功底不夠扎實,面對新形勢下的政治要求準備不足。這就需要各級黨組織不斷加強思想建設,用黨的理論思想武裝頭腦,把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擺正黨建工作定位,加強黨對科研工作的領導。
(二)夯實組織基礎,提高科研組織力
科研院所要結合單位特點和業務實際,夯實基層組織基礎。一是要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消滅空白班組;壓實黨建主體責任,實現黨的組織和黨建工作實現全覆蓋。二是加強黨員發展工作,注重發展科研一線、高學歷群體和青年群體,把技術骨干發展成黨員。三是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建立完善分級培訓制度,做好黨委書記培訓、支部書記培訓、黨務工作者培訓、新發展黨員培訓以及黨員輪訓,把黨員培養成骨干。
(三)選優配強干部隊伍,強化擔當意識
黨建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堅持不懈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才能為實現工作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注重選拔思想上過硬、政治上可靠,要有本事、有能力,清正廉潔、勇于擔當的人才。二是要突出干部政治素質考察,實行政治表現和黨風廉政建設雙鑒定制度,選拔出真正有實力,能辦好事、做實事的優秀干部人才。三是干部選拔應結合實際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寬吸引人才渠道,匯聚各領域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重點吸收引進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四是制定出臺鼓勵優秀干部人才的激勵措施,搭建能夠有展現自身才華的平臺,充分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為科研院所的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四、黨建引領科技創新的實施途徑
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科技的作用,還需要有效的工作途徑,加強科技創新規劃,落實“一崗雙責”,將黨支部建在科研一線,切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一)加強頂層謀劃,聚焦科技創新
科研院所基層黨組織要從源頭抓起,始終堅持黨建工作與科研業務融合發展,系統謀劃“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梳理重大技術方向和重點工程任務,重視基礎科學研究,瞄準前言科技進展,關注產業成果轉化,構建科研中堅力量,儲備未來科技發展動能,做好頂層謀劃。黨委要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服務國家科技領域戰略需求,持續開展世界科技前沿攻關,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實踐。同時,還要加快建設和完善科研管理體系,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為激發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活力提供支撐。
(二)落實“一崗雙責”,推進科技創新
“一崗雙責”要求領導干部在承擔業務工作的同時,也要相應承擔黨風廉政建設職責。科研院所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要主動擔當,黨組織書記帶頭,在管好科研工作的同時,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通過簽訂《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書》等方式,層層壓實黨建科研一體化工作責任,確保黨建工作與科研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將黨建工作目標責任通過科研工作細化落實,不斷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督,形成責任互聯互通、壓力傳導通暢、上下齊抓共管的合力,有效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有效開展。
(三)支部建在一線,支撐科技創新
科研院所應充分發揮“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將基層黨組織,尤其是黨支部建立在科研一線,為科研一線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打造科技創新的堅強戰斗堡壘。在科研一線建立黨支部,選舉符合條件的團隊負責人擔任支部書記,更有利于聚焦主責主業,緊密圍繞科技創新開展支部工作,結合科研實際組織支部活動,建立黨員攻關團隊。利用業務工作上的共同性,形成黨員團隊即是科研團隊的工作氛圍,有利于吸收更多優秀科技人才到黨員隊伍中來,充分發揮黨員團隊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加強團隊成員間的凝聚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科研一線。
五、結語
在新形勢下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探索實施黨建驅動科技創新的策略和路徑,不斷提升科研院所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對于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陳欣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政工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