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習慣使用社交工具之后,你的手機里沒幾個給力點的表情包,都不敢輕易聊天了,否則你會覺得自己弱爆了。有了表情包,不少人在網絡上給自己立了很多人設:神經少年、中二少年、老司機、萌妹……
就連蘋果在更新iOS版本時,也在不斷增加與時俱進的全新emoji表情符號,包括奶茶、蟑螂等,用于大家的日常聊天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少用戶將7月17日規(guī)定為“世界emoji日”來表達對它的喜愛。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也是表情包更新不斷,每更新一次,就會引發(fā)一次熱烈討論。
在網絡交流等無法面對面的交流中,表情包確實很管用,甚至可以傳達語言無法表達出的言外之意。比如微信上的微笑符號和再見符號,表達的意思可不是開心或者告別哦。這套符號體系,運用圖像語言,表意淺顯,使用便捷,跨越語言文化的差異,是很適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有人調侃不用表情包聊天,就仿佛是在裸奔。現在的人們在聊天過程中更喜歡插入一些動畫表情,至于標點符號這些細節(jié),基本上很少有人在意。如今怕是很多人早已不用標點符號,也不知道標點符號怎么用了吧?但在網絡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標點符號擁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用法。
比如說大家非常熟悉的“括號”,讀書時期在語文課本上可真是沒少見。“括號”原本用于表明注釋性文字,用作補充說明,但如今卻經常以括號加拼音的方法來表示相反的意思,類似于反語用法。如“你可真是個聰(xiao)明(ben)鬼(dan)”,表面上是說“聰明”,括號里的拼音卻說是“笨蛋”。利用這種方式暗暗地表示自己的看法或者情緒,帶有一定的搞笑意味。
“半括號”也是如今非常流行的用法,跟“括號”的作用相似,也是用于表明注釋性文字,用作補充說明。不知道只用半邊括號的這股風氣是什么時候出現的,有人就表示,作為強迫癥的自己老是想補上另一半括號。
不僅表情包可以表達情緒,標點符號也可以。原本用于連接兩個相關項目的“連接號”,現在經常被用在句中或者句尾描述語音的延長,表達自己輕快的語氣,比如“我來啦~”。而原本被用于句尾表示較長停頓的“句號”,在網絡語言中卻經常連續(xù)使用,變成了省略號的變體形式,比如“今天要加班。。。。。”,一般用來表示不耐煩或者郁悶,并且還可以從長短判斷出對方情緒的程度深淺。
還有用于自嘲和調侃情緒的“刪除號”,先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出來,然后再劃一根杠,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講,刪除號不屬于標點符號,而是修改編輯符號。另外,不少顏文字也是由標點符號組成的。
有人肯定想問,這么使用標點符號到底有沒有問題?從語言規(guī)范的角度來看,這些網絡語言中的標點符號新用法無疑是有問題的,但網絡語言不同于書面語言,它是一種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產生的新功能語體,因此不能完全用書面語的規(guī)范去要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