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最新的戰66四代14,也就是搭載第11代酷睿的14英寸款型為例,來給大家做詳細的分析解讀。由于惠普的電商銷售頁面用圖假出天際了(削得太薄了,怎么一直沒人管呢),所以我們還是用友媒的圖吧,比較真實還原實際樣式和厚度。
價格方面,分為集成顯卡版本和獨立顯卡版本,另外屏幕有高色域和普通屏幕兩種,內存也有8GB和16GB可選:
●i5 1135G7/8GB/512GB/集顯,4299元;
●i5 1135G7/16GB/512GB/400nit高色域屏/集顯,4799元;
●i7 1165G7/16GB/512GB/400nit高色域屏/集顯,5699元;
●i5 1135G7/8GB/512GB/MX450獨顯,4999元;
●i7 1165G7/8GB/512GB/MX450獨顯,5899元;
●i5 1135G7/16GB/512GB/高色域屏/MX450獨顯,5299元;
●i7 1165G7/16GB/512GB/高色域屏/MX450獨顯,6299元;
●i7 1165G7/16GB/1TB/高色域屏/MX450獨顯,6799元。
配置是比較豐富的,價格跨度也很大,從最便宜的4299元到6799元都有。如果從當下的典型配置來看,應該選擇16GB內存/512GB SSD款的i5,來看價格,那么就是集成顯卡+高色域屏4799元,MX450獨立顯卡版本5299元。
下面來介紹一下機器的特點:

該機起始重量是1.375kg,獨顯版會略重一點。接口比較豐富,USB3.0 5Gbps大口有三個,另外有HDMI口和RJ-45網線口(戰66其實是泛商用機型,所以會有網線接口設計)。另外,有一個價值甚小的TF卡讀卡器口,如果是標準SD讀卡器口就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沒有雷電4接口,而是一個10Gbps的“真USB3.1”Type-C口,也叫USB3.2 Gen2,絕大部分應用都是可以搞定的。而且該機采用的是圓孔電源,不存在占用Type-C口的問題。

接下來就要說說該機的配置和擴容情況了。包括SSD的一些事宜,以及性能釋放。
這里我們給出了兩款戰66四代的內部構造圖,分別是14英寸和15.6英寸款,后者的重量是1.695kg。注意,兩者的散熱規格都是相同的,單風扇雙熱管,所以功率釋放情況也是類似的,并不是說15英寸就更好。另外,內存都是插槽式的(麥拉遮蔽了),兩根插槽,如果已經插滿,則只能替換。不過就酷睿U可以干的事情來說,16GB內存足夠了——尤其是雙通道狀態下。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既然是插槽式內存,就是DDR4 3200,這也是普遍現象,即便是小新Pro 14也是。
接下來要說些戲劇性的東西了:

1.請找找兩臺筆記本的揚聲器在哪里?傳統的機身前側轉角處是沒有的!如果是沒有經驗的讀者,我相信是找不到的。這里我給大家圈出來了。14英寸款是頂部一根細條(嗯,就算立體聲了?還有哪里我沒有看見?)。而15英寸款,則是一根細條+一個小小的L形,如果不是發現了懸浮式螺絲,我也不敢相信那就是揚聲器(C面揚聲器網就在鍵盤頂部,位置對應著的)。雖然說揚聲器音質“不能以貌判定”,但是太小的音腔,綜合素質肯定是不會太高的。
2.兩個不同尺寸的機型,內部布局是相同的。15英寸款也并沒有因為更大,就多加點散熱規格或者說是把電池做大點,倒是在機身右側弄了一塊謎之鐵片擋住,看螺絲不像是第二個插槽位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壓低成本,也只能如此了。
3.給大家爆個瓜!該機的14英寸送測款,SSD表現倒還不錯(上圖)。但是15.6英寸市售版本用的是鎧俠的SSD,成績就慢了不少(下圖),緩存速度更是降低到400MB/s了。那么,你會買到哪款SSD的呢?

最后說一下功率/性能釋放問題。就目前掌握的幾組數據來看,處理器部分持續單負載,最終應該是穩定15W(如果有其他實測數據也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實在對該機缺乏興趣就不做測試了),作為第11代酷睿來說,差了點,畢竟其官方給出的動態TDP范圍上限都是28W。不過,該機雙考時,處理器依然是15W,這樣的表現就算合格了。而雙考時,MX450獨顯的功率可以穩定在20W左右,性能釋放沒有太大問題,不算高,但是也能釋放出八成性能以上了。
當然了,你要對比價格貴400元的聯想小新Pro 14,可能有些尷尬——它的處理器單負載可穩定跑38W;雙負載時,處理器穩定20W,MX450獨顯在22W~32W波動。雖然性能和功率不是成線性比例關系,但是顯而易見,綜合性能小新Pro 14獨顯版的確更好,尤其是單獨的處理器性能,那更是高一個檔次。

如果你覺得戰66四代價格相對小新Pro 14更有優勢,那OK,我們拿出同價格的小新Air 14 2021做比較,它的處理器部分是28W(單負載),MX450最高25W……另外,小新Air 14 2021電池為56Wh,而惠普戰66四代都是45Wh。小新Air 14 2021有指紋識別(戰66四代也有),但還多出SD標準讀卡器。
不過戰66四代PK小新Air還是有兩點優勢的:后者的USB Type-C同時兼做了電源口,有些麻煩。另外屏幕部分,戰66四代的高色域屏是400nit亮度的,而小新Air只有300nit,個別用戶是比較在意屏幕最大亮度的。

對了,還有售后服務的區別,戰66電池質保更長,但聯想的服務網點更多,綜合算是平手吧。
最后給出購買建議:

坦率說,除了8GB內存4299元的最低配置款推薦給預算實在非常有限的朋友,我們認為其他款型的惠普戰66四代,對于普通家庭用戶,綜合購買價值還是比聯想小新系(也包括主流價位的YOGA系)低一些(我之前已強調過,如今任何機型都避不開和聯想比較)。硬件配置方面,同價位PK,聯想的小新Air 14 2021款在性能和SSD速度上更有優勢。還有一個點就是軟件,聯想語音、聯想管家的實用度更高。至于戰66在屏幕上的優勢,對于絕大部分室內使用者并無太大實際價值(除非這個人經常要外出在日光環境下辦公)。

不過也要提醒一下,如果你的工作環境惡劣,高海拔、高寒、室外,那么目前已有的測試已經證明了作為商用本的戰66是靠譜的,可以考慮(高亮屏在這種環境中也是優勢)。
當然,如果站在“商用本購買、商用采購”的角度,我們就應該另作分析了,因為它的競爭對手就不是聯想小新系列了,還有其他很多競爭對手存在,這里暫不評價。

回到正題,從我們內心來說,更強烈建議加幾百元購買小新Pro 14,就是這樣10%的差價,帶來的是天壤之別的差異,就好像16萬元買一臺1.8T的基礎配置款SUV,多出2萬元,18萬元就能買到它的2.4T頂配版一樣,不僅核心性能強不少,更重要的是功能多出一大堆,在使用舒適性和易用性上也是天壤之別。
如果個別人又覺得我們恰了聯想的飯,那我告訴你一個基本常識:恰飯稿從來都是只說自己好的。我們一直就是這樣愛恨分明,好的,就可勁兒給大家推薦;對于某些不創新的,吃老本的,或者干脆連老本都不吃還越做越爛的,我們是不會推薦也不做評測的。這,就是購機幫你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