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邨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不乏“能工巧匠”。魯班的傳說,黃道婆故事,歐冶子鑄劍,庖丁解牛……就連丞相諸葛亮也留下木牛流馬,可見古代“尚巧工”重視工匠才人,一直是坊間的傳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油田“華佗”束濱霞,紡織“芭蕾舞者”孫金艷,鐵路線上“蜘蛛俠”趙大坪……這些當代技能達人,已然升華到“大國工匠”的認知高度。知識改變命運,能工巧匠打造一個真實不虛的世界。勞動者素質即愛國敬業精神,對一個國家、民族發展至關重要。當下,技術工人隊伍是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實現“中國夢”具有“理想照進現實”的作用。技能人才即“九流三教”也有了新內涵,是國家最可寶貴的資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治國理政一以貫之的方針是“使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不斷涌現,依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成長壯大和就業增加。”黨和國家一再強調,“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為廣大技能勞動者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大國工匠就是要“堅守初心,在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績,作出更大貢獻。”無須諱言,當今社會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還須近一步扭轉,尤其是待遇偏低,培養渠道更須廣闊堅實。
新時代新形勢下,“能工巧匠”有了與時俱進的豐富內涵。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金句表達,就是“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可見,既要有勞模的高尚品德,也要有科學的思維方法。新時代的“大國工匠”,要具備忘我勞動、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創新的精神。
“術業專攻,一招鮮,走遍天下無敵手”。許多人喜歡觀看中國或世界的能工巧匠技能大賽。賽的是技術、技藝、技巧,體現的是熟練、老道、創造。腦眼手并用,如此協調美妙。水滴石穿的韌性,精益求精的技巧,眼花繚亂的手法,這就是參賽者給我們的驚訝和享受!觀察德國,許多工匠畢生只創業一次,并一輩子致力于一個行業,執著于一個產品,于是才能不斷超越自身,追求卓越。據悉,德國有超過2500個享譽世界的品牌,諸如耳熟能詳的服裝類阿迪達斯、萬寶龍、彪馬;汽車類的奔馳、寶馬、大眾,電子類的博世、西門子,衛浴類的科勒、漢斯格雅,高儀……都是世界名牌。
一生專注做一事,心無旁騖,敢于問鼎。東鄰扶桑,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占了3146家,世界首屈一指。諸如岡野信雄先生,日本神戶的小工匠,30多年來只做一件事,舊書修復。哈德洛克工業創始人若林克彥,專攻螺母,永不松動,世界稱雄。樹研工業專攻齒輪,生產出世界第一的十萬分之一克的齒輪,繼而研制出重量為百萬分之一克的超小齒輪,昵稱“粉末齒輪”。更有匠人加工的模具,手感妙不可言,在匠人圈被譽為“蒙騙機械”。
資料顯示,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深思開來,從品種、質量、效益等方面去研究,不難發現世界名牌、百年老店等特色還很薄弱。因之從補短板、出名牌等方面去努力,拿出一招鮮的極品貨,讓世界消費者認可,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力氣,且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唯有弘揚工匠精神才有助于提升中國品牌之國際形象。
今年9月即將舉辦的上海“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引人入目。擂臺高架,比賽項目寬泛,一招一式總關情。細看則是——結構與建筑技術領域設立管道與制暖、砌筑、家具制作、精細木工等13個項目;制造與工程技術領域設立機電一體化、數控車、數控銑等21個項目;創意時尚與藝術領域設立珠寶加工、花藝、時裝技術等6個項目;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設立信息網絡布線、商務軟件解決方案、印刷媒體技術等8個項目;個人和社會照護領域設立美發、美容、西點制作等8個項目;交通與運輸領域設立車身修理、飛機維修、汽車技術等7個項目。屆時必將飽享眼福,驚呼一片,翹指點贊。
在治國理政的戰略中,“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我們期望即將開幕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更多地看到創新融入中國元素、中國文化,辦出中國特色、中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