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剛

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大數據的作用日益凸顯。在大數據概念引入市場營銷領域后,產生了大數據營銷。這一背景下,紅麥聚信應運而生。作為國內大數據營銷一體化服務公司,其專注于為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專業的輿情管理、營銷數據分析及咨詢服務。協助企業準確掌握產品和市場情況,監控競爭對手和行業動態,了解網民口碑,為企業市場、行銷決策提供支持支撐服務。幫助政府部門快速發現突發事件、重大事件,快速應對,提高政府和企業的形象。為滴滴、聯想、騰訊、搜狗等上百家知名企業提供大數據應用服務。
紅麥聚信成立于2008年,當時的定位為國內知名輿情廠商。2019年9月,紅麥發布了名為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的服務包,這在當時的互聯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為何紅麥能頗受互聯網企業青睞,這主要源于紅麥的核心技術。
經過十余年的數據沉淀和業務實戰,如今的紅麥聚信在數據采集速率方面,可依據不同媒體發稿頻次的不同,智能調節采集速度,并投入大量服務器資源,利用分布式采集技術,將爬蟲整體的有效運轉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我們最新的輿情監測系統v5版實現了核心媒體3分鐘,全網平均5分鐘以內的采集效率,”紅麥聚信總經理江燕接受《中關村》雜志采訪時表示。
江燕介紹,數據采集范圍方面,目前主要通過三大類手段實現互聯網信息的廣域采集。一是針對傳統資訊網站,紅麥聚信基于智能爬蟲,根據網站列表頁結構自動下鉆、自動解析,并定時更新,最大限度避免因網站改版導致的版塊遺漏問題。經過十余年的積累,目前我們已收錄數十萬個網站的數百萬個頻道版塊。二是紅麥聚信已將數十個國內主流的公網、站內搜索引擎納入監測范圍,在用戶關鍵詞所涉及的范圍內,可以做到幾近100%的搜索引擎信息收錄。三是對于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的自媒體號,紅麥聚信采取“增量遞歸”的采集策略,不斷擴充自媒體監測庫,目前可監測微博賬號10億個,微信公眾號3000萬個,各類其它平臺自媒體號數千萬個,并還在不斷增長中。
“快全準”是紅麥輿情監測系統的最大特點。“快”反映的是數據的時效性及反饋能力。紅麥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反饋體系,根據用戶的網絡行為痕跡分析特征,無論正負面的消息,都能做到第一時間快速反應,避免錯過最佳危機管控或營銷時機。
歷經13年發展,千億條歷史數據對于紅麥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這些數據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手段構建文本大數據算法,形成了通用詞庫、各行業詞庫、重點客戶專屬詞庫等數百個文本訓練集和相關文本挖掘算法,實現了高效的情感判斷、標簽處理與文章歸類。
紅麥的愿景是讓互聯網信息實現最大價值,既離不開核心技術,也離不開精細化的服務。而精細化服務最大的體現就是團隊的保障。
如今,90后已成為職場的生力軍和未來接班人,各個企業基本擁有90后的員工的。而80后的員工,在進入職場10年往上的時間,已成為企業的主力軍和頂梁柱,并且遍布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崗位,甚至是企業的最高決策者。團隊呈現的情況是,80后和90后的協同奮戰。紅麥聚信的管理團隊的特點,正是80后+90后的有效融合。
“我想用80后+90后=無限可能這句話來形容這支團隊。我希望這個有著90后年輕、有激情、有創造力的特性可以把激情和創造力運用到我們的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和改進上,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技術和產品長期在行業內保持領先的地位。同時,80后所擁有的沉穩和經驗,也是這個行業里不可或缺的財富,”談及團隊,江燕這樣說。
江燕表示,一個成熟的、能完美滿足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既需要具有先進技術力的產品,又需要獨到的服務經驗和意識,這能為公司的未來帶來無限可能。
紅麥聚信不僅僅是一家技術型公司,專業化的服務與厚積薄發的技術擺在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從最初單一的輿情監測服務,紅麥聚信服務團隊已成長為由品牌管理專家、數據分析師、資深監測人員組成的專業化服務團隊,形成了一整套面向企業的大數據營銷管理方法論。在互聯網科技、快消、地產等諸多行業領域,十余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服務實踐,解決了客戶在聲譽管理、危機應對、客訴反饋、傳播效果評估等領域的現實業務問題。
專業化的服務結合海量的數據積累與多年的技術積淀,構成了紅麥聚信的核心價值。簡單而言,紅麥已經從單純的大數據開發商演進成為大數據驅動下的服務商,即通過“技術+服務”滿足客戶的全方位需求。
正如那面江燕辦公室墻上的“快速響應,快速實現”標語,紅麥要做的不僅僅是快速響應,更是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踐行真正意義上的服務理念。通過紅麥輿情大數據真正實現了從預防問題、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反饋效果的一整套閉環式危機應對服務。
2020年,疫情突如來襲。疫情影響下,大數據行業也持續激發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催生新業態,已成為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促進業務創新增值、提升企業核心價值的重要驅動力。
大數據產業也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未來信息產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江燕認為,大數據產業整體上升的趨勢是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的。
與此同時,隨著疫情的發生,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了數字化變革的進程,同時,隨著企業數字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大數據正迅速成為行業和市場的熱點。無論是世界范圍內還是在中國,大數據浪潮正在深刻改變著各行各業。這樣的結果是,企業對于數字化營銷的需求實際上是有所增加,對紅麥來說是一種利好,也是機遇。

紅麥聚信總經理江燕接受《中關村》雜志采訪
10余年來,紅麥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互聯網圈也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江燕舉例兩款產品,疫情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用。
一是獨自研發、已經過5代技術更迭的品牌聲譽管理系統,這一系統幫助眾多互聯網企業有效的解決了自身品牌聲譽的危機。首先要了解、掌握危機事件,就要在互聯網上對于有關客戶品牌的輿情事件進行抓取、分析。對網絡輿情信息的監控與分析必須要瀏覽和查找海量的網絡信息,這包括網絡新聞、微博、短視頻、論壇、貼吧、問答等,從這些信息中提取與相關的突發事件的輿情信息,然后敏銳發現和整理與客戶有關的輿情信息,正確進行分析研究篩選,開展動態跟蹤,科學分析研判,形成定期分析制度,分析突發事件輿情信息的時間與空間分布情況,再通過多種手段和渠道做正確的輿論方向引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為了進一步加強互聯網上有關客戶的新聞宣傳信息內容安全管理,網絡輿情監測和輿情分析有必要通過與之相匹配的科技手段來進行。通過以上專業化營銷和管理服務,為眾多企業的品牌聲譽成功保駕護航。
另一個是紅麥的品牌傳播洞察系統。紅麥曾經為一家國內知名的合資品牌車企提供了完善的品牌傳播洞察服務,包括新車上市階段提供本品詳盡的傳播效果分析、對標核心競品在重點監測網站的傳播效果、有根據的傳播落地總體價值估算,并根據大數據分析提供成體系的公關傳播建議。通過品牌傳播洞察系統,助力眾多車企高效洞悉事件各重要媒體陣地的傳播效果、評估公關費用與實際落地價值的對比,并提升了總體公關傳播的效率。這一系統同樣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2015年,紅麥聚信被博彥科技(深交所上市公司:002649)全資收購。此后,紅麥突破大數據技術應用層面,即在原有數據監測服務的基礎上,通過不斷調整算法及應用技術,從技術角度實現了從大數據監測到大數據預測的轉變,并結合原有行業服務基礎和經驗,真正實現了技術與商業的全融合,不只解決數據價值挖掘的問題,更是解決企業在品牌傳播端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外人看來,被上市企業收購,紅麥的發展更穩了。但在江燕看來,創業企業,要永葆創業精神,創業始終在路上。
“創業13年,我們積累了良好的業界口碑和品牌美譽度。但我們也非常清醒的認識到,我們前進的腳步是不能停的,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是不允許你停下創新的腳步的,”江燕說。
2021年,紅麥將繼續打磨產品,將現有的產品進行不斷的迭代升級,同時,再去挖掘一些新的增長點,朝著專業化和細分化的方向前行。
對于創新方向,江燕表示,一是針對上市公司的風險預警平臺。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大數據前提下,金融機構一方面需要了解外界對自身的評論、看法,同時也需要了解同業的一些重點活動,更重要的是針對金融機構自身眾多的信貸客戶、合作伙伴、合作廠商等,需要了解他們的一些更全面的信息,以便能夠及時、準確、全面的對信貸客戶的整體情況給出更準確的判斷,降低信貸風險,保證資金安全。互聯網數據作為信貸客戶資料的一部分,需要整合風險預警平臺中去,保證對信貸客戶的評價客觀、真實、有效。因此,將這些關鍵信息關系信息整合到上市公司風險預警平臺之中,從而助力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的風險把控。二是迎合短視頻/直播帶貨的風口期,監測眾多產品在這些新興帶貨平臺以及傳統電商平臺上的實際口碑,通過實際用戶口碑的“反饋”使客戶不斷改進自身的產品。
2009年,也正是紅麥剛剛創立時期,江燕便加入了紅麥。作為創始人之一,她幫助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歷經千帆,江燕的目標早已公司的使命一致,“追求極致,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