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運江
水蛭,又稱螞蟥。俗話說:“螞蟥聽不得水響”,這是它的特性,只要人或動物往水中一站,它會迅速地游過來,趴在人腿或動物身上吸取鮮血,使人感到毛骨悚然。而在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渡普鎮東湖村近幾年卻出現了專門養殖水蛭的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民發家致富,他就是嘉魚縣宗升水蛭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領路人——魯濤濤。
魯濤濤1990年出生,從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畢業后,看到水蛭養殖效益好,經過反復考察調研,他辦起了嘉魚縣宗升水蛭養殖專業合作社,成了渡普鎮特色產業養殖的名人。2 0 1 8年C C T V- 7《豐收中國》走進湖北省嘉魚縣,在節目中,他成為9 0后水蛭養殖的“報喜人”。
水蛭雖說是人人畏懼的“吸血蟲”,但它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提煉制作的水蛭素,治療心血管疾病有奇效,市場價格高,活體市場價每千克在160元左右。魯濤濤為了開發這一項目多方打聽,了解到江浙一帶有水蛭養殖技術。2016年夏,他買了去江蘇的火車票,到養殖專業戶那里學習養殖技術,為了學到“真經”,他免費為戶主做工,借此機會學到了許多養殖經驗。2017年魯濤濤回到家鄉,與合伙人魯兵峰在渡普鎮東湖村8組承包了40畝地,投資40萬元建起了水蛭養殖基地,他養殖的寬體金線蛭在中藥材中是一個價值較高的品種。當年產鮮水蛭5 000多千克,產值達73萬元,利潤33萬元。
為了擴大再生產,他又投入300多萬元,流轉土地130多畝,并于2017年成立了嘉魚縣宗升水蛭養殖專業合作社。本想大干一場,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事與愿違。當時天氣連續干旱3個多月,滴雨未下,而水蛭養殖對水的要求又特別高,既要清水,又要活水,養殖上遇到前所未有的難題,導致合作社效益欠佳。魯濤濤思來想去,覺得自己有前期的養殖經驗,絕不能放棄,經過努力,最終使養殖合作社從困境中重新站了起來。
“大家都在養龍蝦,我就養水蛭,搞點特色產業,效益肯定會更好,不能失敗了就趴下。”魯濤濤說。
2019年在鎮政府的幫助下,魯濤濤從銀行貸款30萬元,自己又投入50萬元,修起了利于排灌的溝渠及蓄水池,使基礎設施達標,確保旱澇保收。他還建起了水蛭小苗精養區、成品養殖區、養殖冬眠區、人工孵化區、大棚養殖區等,生產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他潛心鉆研水溫的適應度、水質深淺的調節、病蟲害的防治、水蛭幼苗孵化、大棚養殖等相關技術,經常與湖北省荊州市、江蘇省等水蛭養殖戶交流經驗,終于掌握水蛭生長、育苗、疾病防治等技術難點。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水蛭養殖面積160畝,收入240萬元,每畝平均產值15 000元,利潤5 000元;2020年創新的大棚養殖每畝平均利潤1萬元以上。
在魯濤濤的帶領下,周邊農戶也跟著養起了水蛭,他認真傳授技術,親臨現場指導,帶領大家共同致富。他的水蛭養殖場每年解決10多人的就業問題,用工高峰期達50人以上。合作社秉承“科學養殖,服務三農”的宗旨,積極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以市場為紐帶,通過“引、幫、扶、帶、聯”,為社員提供“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帶領大家科學養殖水蛭發家致富奔小康。
(作者聯系地址:湖北省嘉魚縣農業農村局 郵編:4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