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才
狐的繁殖是狐養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其意義在于依據狐繁殖的客觀規律,采用相應技術措施,使狐保持較高的繁殖效率并逐步得以改良。
一、繁殖的季節性
狐屬于季節性繁殖的毛皮動物,1年繁殖1次,其季節性發情與品種、環境以及內分泌機制、營養狀況和新陳代謝等因素有關。
銀黑狐1月末至3月中旬發情,發情旺期在2月;北極狐2月上旬至5月上旬發情,發情旺期在3月。
環境因素中的光照時間和強度、溫度高低以及采食飼料的營養水平變化等均對狐的繁殖有影響,其中以光照、溫度的影響較大,比如早春氣溫偏高、光照條件好時發情期會稍有提前,如果采用人工控光可以改變狐的繁殖季節。
養殖場應根據狐的品種、所在地區緯度和自然條件以及管理水平來確定最適配種時間,以防母狐空懷。
二、繁殖期的行為表現
進入繁殖季節的種狐體內性激素水平升高,會出現與其他生物學時期完全不同的特殊行為。
發情期的公狐活潑好動,食欲略有下降,排尿次數增多,尿中“狐香”味加濃;趨向異性,陰囊下垂,睪丸富有彈性,常扒籠觀望鄰籠的母狐,并發出“咕咕”的求偶聲。
非繁殖期內的母狐,陰毛覆蓋外陰部。進入發情期的母狐興奮不安,食欲降低,尿頻,陰門逐漸腫脹、凸起外露,陰道流出特殊氣味的分泌物;當母狐外陰部腫脹到最大后,腫脹程度減輕,腫脹面的光亮消失并出現皺褶,觸摸時富有彈性、松軟,呈暗紅色(銀黑狐)或粉紅色(北極狐),陰道有濃稠的白色分泌物流出,不斷發出急促的求偶聲,出現站立反射時為配種最佳時機。發情旺期過后,行為逐漸恢復正常。
三、繁殖管理
1. 配種準備期
①選種
秋分前后為選種的最佳時期,選種時重點觀察狐的頭部、面部的換毛是否正常。
11~12月屠宰取皮前,根據預備種狐的身體發育、換毛、系譜記錄等綜合評定進行精選,重點考察毛絨品質與色澤,淘汰體型小、換毛晚、體質差、毛絨品質不好的個體。
成年公狐翌年1~2月初,睪丸直徑可發育到2.5厘米左右,附睪中有成熟精子存在,此時的公狐有性欲要求,可進行配種繁殖。
生產實踐中,從1月末開始檢查種公狐睪丸大小、彈性、對稱性、下降至陰囊的情況。參加配種的種公狐睪丸體積和重量明顯增大到平時的4~5倍,呈卵圓形,質地松軟,富有彈性;陰囊被毛稀疏,松弛下垂,明顯易見;淘汰睪丸發育不良、很小、堅硬、無彈性、單睪、隱睪和兩睪丸黏連的公狐。淘汰陰門形狀、位置異常的畸形母狐,堅決剔除泌乳不足、母性差、食仔及患有自咬癥的經產母狐。
②調整體況
繁殖種公狐的體況應保持中上等水平,種母狐應達到中等水平。種狐體況是否達標可通過體重來確定:銀黑狐公狐要達到6~7千克、母狐5.5~6.5千克;原種芬蘭北極公狐12~15千克、母狐8~10千克;地產北極狐5~6千克。也可以采用體重指數法來確定,即1厘米體長的體重克數,配種前銀黑狐適宜體重指數為100~115,北極狐為100~110。
銀黑狐和北極狐分別從12月中旬和1月中旬調整體況,最好每2周測定1次。為使種狐體況達標,技術員要根據群體平均體況調整飼料營養水平,飼養員要根據種狐個體體況在分食上下功夫,調整每只種狐的飼喂量。
③促進生殖器官生長發育
a.光照是影響種狐生殖器官發育的重要因素,東西走向棚舍飼養的種狐(包括預備狐)要移入向陽一側光照較充足的位置,不可隨意延長或縮短光照時間。
b.銀黑狐和北極狐分別在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進入配種準備期,此時需要添加一些乳類、蛋類、心臟、肝臟、腎臟、鮮血等全價蛋白質飼料,以保證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供給。為促進種狐生殖器官發育,在配種期到來前,每周向飼料中加入少許蔥、蒜、韭菜等2~3次。
c.12月至翌年1月要保持狐場安靜,減少人為干擾。
d.從1月中旬開始,通過逗引等方式加強種狐運動量,以促進代謝,增強活力,提高種狐性欲。
e.配種準備后期,采取公母狐同籠飼養、交換籠舍、隔籠引誘等方式刺激種狐性腺發育。
④做好疫病防治
配種準備期正值天氣寒冷,是治療蚧螨、癬等皮膚病的好時機。治療蚧螨,皮下注射伊維菌素,用量0.2毫升/千克體重,間隔15~20天后再注射1次。治癬,先用肥皂水洗凈患部,然后擦涂克霉唑軟膏,同時每天口服灰黃霉素,用量25~30毫克/千克體重,連服3~5周。
配種前尚未治愈的種狐,不宜留種。
種狐應在1月注射犬瘟熱、病毒性腸炎、陰道加德納氏菌病和綠膿桿菌病等疫苗。
2. 配種期
銀黑狐配種日期在1月中旬至3月下旬,北極狐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過早或過晚發情的母狐空懷率較高。
①加強營養
配種期種狐食欲普遍下降,飼料要求適口性強、營養豐富、容易消化、衛生,適當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礦物質。參加配種的種公狐,每天中午用牛肉50克、雞蛋50克,再加入少量白糖煮開后飼喂。
②發情鑒定
配種準備末期,每2~3天進行1次發情鑒定,對發情接近持續期的母狐要每天檢查或放對。母狐發情鑒定以外生殖器官形態變化檢查為主,輔以行為觀察、陰道細胞檢查,以試情為準。靜止期母狐外陰部被陰毛覆蓋,不易發現。進入發情持續期母狐陰毛才逐漸分開,陰門逐漸腫脹、外翻。發情期旺期母狐陰門腫脹劇烈,外翻呈圓形,顏色變深,腫脹面變軟,輕微皺紋;陰蒂腫脹,稍微萎縮;陰門內有黃白色分泌物流出;尿呈黃綠色;陰道涂片中無核角化細胞最多時,用公狐對母狐試情,發情旺期母狐安靜站立,公狐爬跨時母狐則把尾巴翹向一側,接受爬跨。
③科學配種
a.為防止種狐交配時帶菌而引發子宮內膜炎等疾病,配種前種狐外陰部要用溫暖的0.1%高錳酸鉀溶液洗1次。
b.經鑒定進入發情旺期的母狐,放入公狐籠內交配。狐是一次發情、自動排卵的毛皮動物,且發情旺期僅持續2~5天,采用一次配種法受胎率只能達到70%。生產中采用連日復配或隔日復配才能提高母狐受胎率。一般發情母狐在第一次交配后,須于第2天和第3天連續復配2次。發情和排卵時間持續較長的母狐,可在初配停配1天后,再連續2天復配2次。在繁殖后期,母狐初配后,也可在第2天復配2次,上午、下午各1次。
c.狐的配種應選擇環境安靜、空氣新鮮且雙方性欲最旺盛的早晨或傍晚進行。
d.放對后要注意觀察,及時將相互有敵意的公、母狐分開,以防相互咬傷。
e.每次放對試情時間為20~30分鐘,一般不超過1小時。
f.種狐公母比例,銀黑狐為1∶2.5~3,北極狐為1∶4。
g.一只公狐每天可配種2次,2次交配要間隔3~4小時,連續配4次后,應讓種公狐休息1天。
h.初次參配的公狐要及時進行精液品質檢查,經幾次檢查精液品質差的公狐不允許參加配種。
i.配種結束后3~5天內要檢查母狐,若發現陰門又出現腫脹,應進行第2次配種。
j.為便于防疫,利于翌年血緣輪換,配種期間盡量用本群公狐配本群母狐,杜絕串群亂配。
3. 妊娠期
①科學飼喂
飼料要多搭配優質、新鮮的多種原料,動物性飼料比例應占全部飼料的70%左右,以保證飼料營養全價。切忌飼喂霉爛變質和冰凍飼料,以免造成流產。
母狐配種后4周內,其胚胎發育較慢,每天的飼喂量控制在0.55~0.60千克。4周后胎兒開始迅速發育,每天的飼喂量提高到0.6~0.7 千克。妊娠40天后,每只妊娠母狐補飼牛奶50克、雞蛋1個。臨產前5~7天,胎兒基本發育成熟,母狐腹腔容積被擠占,食欲降低,飼喂量較前期減少20%~25%。
②加強保胎
a.每只母狐的參配時間差距較大,可根據受配日期將進入妊娠期的母狐分成2批或3批飼養。
b.個別妊娠母狐會出現妊娠反應,表現為厭食或食欲減退,甚至拒食1~2 次,但鼻鏡濕潤、精神狀態正常。
c.妊娠期母狐喜靜厭驚,妊娠期4周后一定要固定籠舍。
d.飼養員要定群飼養,穿著也要相對固定。避免環境噪聲等各種不良刺激,謝絕外來人員參觀。
e.飼養員要定期觀察母狐的食欲、消化、行為和精神狀態。母狐有流產征候時,可用黃體酮20~30毫克肌內注射保胎。若母狐連日食欲下降,經常下痢或排出黃綠色稀便,甚至拒食和換毛不明顯時,應立即分析原因,采取適當措施,否則會出現死胎、爛胎、空懷等不良后果。
4. 產仔哺乳期
銀黑狐的產仔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北極狐的產仔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
①做好產仔檢查
初次檢查可于母狐排出胎衣、糞便后進行,重點檢查仔狐數量、仔狐健康與吃乳情況、母狐泌乳情況等。
健康仔狐成堆抱團而臥,大小一致,身體干燥、溫暖,叫聲洪亮,掙扎有力。
當出現母狐棄仔、仔狐發育不良或胎產仔數過多(銀黑狐10只以上,北極狐12只以上)時,應及時找保姆狐代養。代養時,仔狐最好有機會吃上初乳。代養狐的產仔日期相近,避免將異味帶入仔狐身上。
產后子宮惡露不凈的母狐,可肌內注射垂體后葉激素2~5單位、氨芐西林鈉50~100毫克/千克體重,避免患病母狐因腹痛而不護仔。
②促進乳汁分泌
產仔初期母狐食欲較差,要少喂勤添。產后1周左右,母狐食欲迅速增加,要適當增加蛋類、乳類和肝臟等容易消化的動物性飼料,并根據產仔數和仔狐的日齡等情況,按比例增加飼喂量。母狐乳汁中含大量水分,必須供給充足清潔飲水。對泌乳不足的母狐要加強飼養。乳腺發育良好的母狐泌乳不足時,可喂4~5片催乳片;如果乳汁仍然不足,可肌內注射或皮下注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8~15微克。
③仔狐補飼與斷乳
仔狐在18~19日齡時,開始吃人工飼料。從3周齡開始補飼,每天中午將新鮮的魚、肝臟、蛋、乳等調成糊狀供仔狐采食。
仔狐采食人工飼料后,產箱衛生極易變臟,注意及時打掃,否則容易發生仔狐胃腸炎等疾病。
仔狐55~60日齡時已有獨立的生活能力,此時應早分窩。身體較弱的仔狐可推遲分窩斷乳。母狐患授乳過程障礙時,可提前分窩。分窩斷乳時,選擇出生早(銀黑狐4月1日前、北極狐5月1日前)、發育正常、譜系清楚、開食較早的仔狐留種。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海洋資源與環境學院 郵編:06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