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詩
胃潰瘍是一種極其常見的疾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患者出現胃潰瘍癥狀,要盡快前往醫院進行胃鏡檢查,并找到誘發潰瘍的原因。需注意的是,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與胃鏡下的表現不完全對應。通常情況下,應結合患者胃鏡下的癥狀和表現,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1胃潰瘍的誘發因素
1.1 飲食因素
在造成胃潰瘍的所有誘發因素當中,飲食因素是最主要的,具體表現為愛吃生冷食品,喜吃燙食,喜吃高鹽、熏制、烤制的食物。此外,不好的飲食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健康,例如三餐不定時吃飯、暴飲暴食等。
1.2 感染因素
部分病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腸型胃潰瘍或者浸潤型胃潰瘍。前者發生的比例高達90%,后者發生的比例大約為30%。在其他的感染因素中,如雜色曲菌、黃曲霉菌、EB病毒等,都是造成胃潰瘍的誘發因素。
1.3 遺傳因素
部分胃潰瘍是遺傳引起的。除此之外,還摻雜血型因素,例如有一類特殊的血型——A型血,這種血型的人對彌漫性胃潰瘍的診斷率比其他血型要高。
2胃潰瘍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1)食欲下降。長期出現的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食欲下降,導致身體消瘦,甚至厭食,長此以往,身體對營養的攝入不足,容易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出現各種疾病。
(2)出血癥狀。消化性胃潰瘍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這種胃潰瘍可長期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導致胃黏膜出現潰瘍,易出現出血情況。
(3)發生癌變。胃潰瘍還會導致潰瘍穿孔的現象,如果胃潰瘍長期存在,可導致潰瘍面出現癌變。癌變一旦出現,再治療起來十分麻煩,對身體的危害很大。
(4)出現并發癥。胃潰瘍容易導致胃部出現嚴重并發癥,危害身體健康。一旦出現胃潰瘍,患者要及時進行治療,才有利于病癥恢復。
(5)胃潰瘍具有普遍性和多發性,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嚴重性,殊不知,如不及時對癥治療,長時間發展下去,很有可能發展為胃癌。人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癌前病變只是癌腫發生過程中的前半個階段,在該階段,存在細胞退化和繁殖長期共存的特點,人體內的細胞代謝,尤其是核酸代謝、DNA的損傷及其修復等會出現一定的欠缺。但這些功能都是可逆的,一旦人體中變異DNA的修復及其遺傳信息的轉錄成為不可逆行為,那么便會在該部位形成癌細胞。
(6)癌前病變在醫學界有兩個階段學說,即觸發過程和促進過程。致癌物質既是觸發因素,又是促進因素,一旦細胞染色體的結構和數目上出現異常,都被視為癌前病變組織中所常見的細胞病變,也是觸發過程的組織細胞學上的表現。目前公認的胃潰瘍癌前病變表現,主要是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變組成,是否為癌前病變,還尚難作出結論,但是,它與胃潰瘍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3如何預防胃潰瘍?
3.1 保持放松的心情
胃潰瘍患者最忌精神緊張,一旦患者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下,會促進慢性胃潰瘍的加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當盡量避免精神緊張情況的出現,如情緒波動、不安甚至急躁,容易引起患者胃黏膜功能障礙,甚至導致胃機能障礙。由此可以得出,保持輕松的心情,可以有效預防胃潰瘍。
3.2 進行適當的運動
適當運動有利于增加胃腸道的蠕動頻率,有效推動腸胃排泄,加快新陳代謝,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不僅如此,適當運動可大大增強胃腸分泌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消化能力,進而促進胃潰瘍康復。
3.3 避免刺激性、高脂肪食物
胃潰瘍患者要盡量避免接觸刺激性食物,尤其是過辣、過熱、過咸等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腌制品、油炸膨化食品,這些都是患者“可望而不可及”的。此外,對于某些能直接刺激胃腸的食物,也應盡量避免,例如酸性果汁、酒、咖啡等。對胃潰瘍患者來說,要盡量避免高脂的食物,其不利于胃腸道消化吸收,并且會造成胃灼燒現象。
3.4 保持少量多餐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情況,進餐的次數沒有講究,只要能讓自己覺得舒服就行。值得注意的是,睡覺之前忌進食,一餐飲食不宜過量過飽,以免造成腸胃擴張過度,增強腸胃負擔,不利于消化吸收。
3.5 飲食作息規律
注意飲食調養,是預防胃潰瘍的關鍵。要有規律地、定時定量地進食,以維持人體內正常消化和吸收活動的節奏。在日常飲食作息當中,一定不要出現饑一頓飽一頓,三餐不規律,或者不吃早餐的情況。此外,還應當避免暴飲暴食,要保持良好的飲食作息規律。
4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情緒上出現較大波動,通過一些方式有效緩解緊張情緒。做到遇事無論大小,不怒、不急,不爭、不愁,保持心情愉悅和舒暢,從而對胃潰瘍的預防和康復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