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正璽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鄔陽鄉山大人稀、地處偏遠,與五峰縣、巴東縣、建始縣接壤,下轄16個行政村,1個社區,1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372人。
鄔陽鄉境內自然環境優越,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紅色文化厚重,是土家民族文化傳承之地。曾經的鄔陽鄉有過各種社會矛盾交織的艱難時期,群眾法制意識淡薄,惡性刑事案件時有發生,打牌賭博、封建迷信、整無事酒等陳規陋習屢見不鮮。
近年來,鄔陽鄉致力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探索出一套“1234”的工作模式,即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依托“最美”評選和法德講堂兩個載體,搭建“志愿服務、文化活動、榮譽展示”三個平臺,強化“一統三治”四項措施。通過深挖本土典型,開展移風易俗,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為鄉村振興凝神聚氣、塑形鑄魂,進一步改善鄉村生活條件、繁榮興盛鄉村文化、提升鄉村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致力于打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鶴峰縣鄔陽鄉在鄉風文明建設中,致力于培育厚德向上的文明新風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
占領宣傳陣地。鄔陽鄉利用文化建設項目,改擴建文化廣場,新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筑強文化建設陣地,讓“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時時可見、處處可見、入腦入心。

恩施州作協鄔陽鄉民族文學筆會合影
瞄準重點人群。鄔陽鄉把文明創建納入責任工作清單和積分制考核辦法,在全鄉掀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浪潮,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宣傳教育,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家長、社會共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員帶頭示范。鄔陽鄉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全鄉黨員干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重要內容,利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要義和內涵,保證鄉風文明建設堅持正確導向。
“十條教誨不如一個榜樣”,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中,鄔陽鄉強化榜樣引導力量,以提升群眾自身素質為出發點,依托“最美”評選和“法德大講堂”兩個平臺,補足精神之鈣。
“最美”評選樹典型。自2013年開始,鄔陽鄉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十星級文明戶”創建和“最美”系列評選。通過村民小組海選、行政村推選、鄉鎮評選、縣級競選,評選出“最美個人”“最美家庭”和“最美鄉村”,把轄區內每一位村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行政村都納入評選范圍,在群眾公認的基礎上,挖掘“最美”人物、宣傳“最美”典型、講好“最美”故事。
法德講堂潤民心。通過愛心企業人士捐贈,鄔陽鄉建立了一座法德培訓學校,定期開辦法德講堂,此項活動范圍涵蓋全鄉17個行政村(社區),通過視頻講座,層層培訓骨干,將“法律明白人”培訓落實到千家萬戶;同時將“最美”典型、鄉賢能人、道德模范納入法德講堂師資庫中,通過宣講最美,宣講理論,宣講政策,竭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通過法德講堂,全鄉受教育群眾達13000余人次,實現了普法宣傳教育全覆蓋。
8年來,鄔陽鄉“最美”評選系列活動延伸到每個家庭、每位村民,共評選出“最美”對象100余名,有10名獲得縣級表彰,以陳天清、陳林為代表的23人見義勇為群體,受到恩施州委政法委的表彰,朱永翠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
這些“最美”看得見、摸得著,他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身邊的人,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吸引力、影響力日益彰顯,農村扯皮拉筋的少了,群眾上訪的少了,違規建房的少了,鋪張浪費、整無事酒、封建迷信等風氣基本消除,不少累積已久的社會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鶴峰縣鄔陽鄉有機茶基地
精神文明觀念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實現內化、固化、轉化。近年來,鄔陽鄉高度重視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建設工作,搭建“志愿服務、文化活動、榮譽展示”三個平臺,讓精神文明實踐“活”起來。
組建志愿服務平臺。鄔陽鄉高度重視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建設工作,依托新時代精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成立18支精神文明實踐隊伍,1200多人注冊成為志愿者,他們組織開展理論政策宣講、生產活動、幫扶救困、環境尋訪服務、疫情防控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為建設文明鄉風提供不竭動力。辦好文化活動平臺。鄔陽鄉大力推進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文化服務功能,指導組建17個村級文化演藝隊,為滿足群眾文化生活搭建交流平臺,定期開展各類特色文化體育活動,讓文明鄉風在活動中形成。
搭建榮譽展示平臺。鄔陽鄉17個村(社區)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公示欄,定期公布文明實踐成果,在公眾場所制作宣傳牌宣揚最美鄔陽人,鄉村兩級出臺嘉許激勵機制,讓有能者有“面”、有為者有“味”,培養村民榮譽感,村民素質不斷提升,一個個村莊煥發出勃勃生機。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息息相關。近年來,鄔陽鄉以鄉風文明建設為載體,在實踐中探索出了黨建統領,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的“一統三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鶴峰縣鄔陽鄉舉行2019年最美評選
強化黨建統領“倡”民風。鄔陽鄉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堅定政治信仰,自覺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排除萬難做好群眾工作,做好政策法規的引路人、傳播者、宣傳員。
強化自治管理“轉”民風。鄔陽鄉將文明鄉風建設融入《村規民約》以及《村民自治章程》,將黨的主張、政府的政策和文明鄉風通過村民自治平臺落到實處。
充分發揮各村“三團”“一隊”“多會”(“三團”:法律顧問團、鄉賢道德評判團、村民議事團;“一隊”:雷鋒志愿服務隊;“多會”:五老協會、紅白理事會、生態環保全域有機協會、安全飲水協會等)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積極參與管理村級事務和社會公益事業,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在自覺遵紀守法、提升個人素質、傳承優良家風等方面不斷提升。
強化法治引領“促”民風。鄔陽鄉建起法治培訓學校,開展法治工作講堂,構建“四級法務網”,即:鄉有一個法律顧問團,村有一個法務聯網員,組有一名義務糾紛調解員,戶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引導老百姓依靠法律手段表達利益訴求,化解民間紛爭,尊法、守法、學法、用法已逐漸成為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
強化德治教化“育”民風。鄔陽鄉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持久開展“四德”教育,努力提高廣大民眾的文明素養,通過千家萬戶傳承好家風、好家教,讓德治的春風吹進千家萬戶,向上、向好、向善、向美已成為人們的一種價值追求。
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體系不斷完善,推動了鄉村大發展。
鄔陽鄉已實現7年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無非法上訪、無重大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四無”目標,年度矛盾糾紛總量呈持續下降趨勢,連續3年獲評全縣法治建設先進單位,鄔陽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建設示范村稱號。
同時,鄔陽鄉把“有機茶”產業發展與鄉風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著力提升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各村紛紛成立“環保協會”“有機協會”,群眾自發監督,自覺踐行“不施化肥、不用化學農藥、不打除草劑、不燃放煙花爆竹、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五不意識”,成功打造了鶴峰縣茶葉“全域有機”的樣板。
在鄔陽鄉成功的樣板效應下,鶴峰縣掀起了發展有機茶的熱潮,進一步凝聚了發展合力,轉變了產業發展思路,找培訓、學技術,因地制宜謀思路,使“青山”變“金山”,“小葉”變“大業”。2020年,鶴峰縣茶葉綜合產值達37億元,茶產業為農民人均增收0.4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硬支撐”。
鄉村文明程度日益提升、農民生活日新月異、村級主導產業蒸蒸日上,鄔陽鄉鄉風文明建設帶來農村全面進步,也給全縣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