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芝,黃銀珊,楊秀好,吳耀軍
(1.廣西蒼梧縣國有白南林場,廣西蒼梧 543116;2.廣西蒼梧縣林業局,廣西蒼梧 543116;3.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廣西林業有害生物天敵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南寧 530002)
松材線蟲病(PWD)疫情是全球森林生態系統中最具危險性和毀滅性的流行疫病,是我國松樹(Pinusspp.)的頭號殺手,也是我國林業史上造成損失最嚴重的外來入侵生物疫情,屬于我國重大生態災害[1-5]。松材線蟲病的病源是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松材線蟲侵染松樹造成松樹維管系統失去水分輸導功能,導致松樹快速萎蔫死亡[6]。松材線蟲病疫情具有適生范圍廣、寄主種類多、傳播速度快和防治難度大等特點,松樹一旦染疫最快40天即可死亡,易感松樹死亡率近100%,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藥物[2-3,7-8]。目前,松材線蟲病疫情在我國呈快速擴散蔓延態勢,2020年全國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726個縣級行政區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累計發生面積180.92萬hm2[7]。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第4號公告,廣西有13個市39個縣(市、區)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嚴重威脅全區200多萬hm2松林資源的安全。廣西蒼梧縣是松樹資源大縣,全縣松林面積10.38萬hm2,松樹對該縣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意義重大。2006年,該縣首次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多年來該縣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2017年開始采取分區治理、加強疫情監測與封鎖、以疫木處理為核心的疫情除治以及傳媒昆蟲防治等綜合防控策略,疫情擴散蔓延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該文對蒼梧縣松材線蟲病疫情治理成效進行評估與分析,以期為各地采取科學方法防控松材線蟲病疫情提供指導。
蒼梧縣(110°51′~111°40′E,22°58′~24°10′N)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的梧州市,東毗廣東省封開縣,西鄰梧州市藤縣和賀州市昭平縣,南接梧州市萬秀區、長洲區和龍圩區,北交賀州市八步區和平桂區,海拔大部分為400~600 m,以山丘為主。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暖,雨熱同季,年均降水量1 506.9 mm,大于0℃總積溫7 738℃,土壤主要有赤紅壤、紅壤和紫色土3種,土層深厚,適宜亞熱帶及部分熱帶生物生長和繁衍。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現存植被以人工林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木荷(Schima superba)和錐類等闊葉樹,人工林樹種主要有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速生桉(Eucalyptus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葉櫟(Castanopsis fiss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八角(Illicium verum)和肉桂(Cinna?momum cassia)等。蒼梧縣是中國八角之鄉和全國八大松脂產脂縣之一。
根據松材線蟲病疫情在該縣從東部向西部擴散蔓延的特點,采取分區治理和分類施策的方法,將全縣以鄉鎮進行分區,從東向西劃分為疫情核心區、封鎖隔離區和預防保護區3個治理區域。梨埠鎮因其由東南部向西北部貫穿全縣且中間狹窄,將該鎮分為南北兩部分,將南部風儀村等8個村劃為疫情核心區、北部旺灣村等3個村劃為封鎖隔離區。疫情核心區為東部的石橋鎮、梨埠南和木雙鎮,疫情發生時間較早,毗鄰廣東封開縣,外部疫情不好掌控;封鎖隔離區為中部的六堡鎮、旺甫鎮、梨埠北和北部的沙頭鎮,疫情發生較遲,疫點及周邊疫情范圍清晰,加強封鎖可有效控制疫情向西部鄉鎮和北部賀州方向擴散;預防保護區為西部尚未發生疫情的獅寨鎮、京南鎮和嶺腳鎮,加強監測,嚴防疫情傳入(表1)。

表1 蒼梧縣松材線蟲病疫情治理分區及治理策略Tab.1 Management partition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PWD in Cangwu county

續表1 Continued
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主要有3個關鍵環節,包括疫情監測與檢疫封鎖、疫木除治與疫源清除以及媒介昆蟲防治與健康松樹保護。
1.3.1 疫情監測與管理
疫情日常監測、春秋季專項普查和定期檢疫監管相結合。疫情日常監測由鄉村測報員和護林員負責,構建以護林員監測為基礎的地面網格化監測平臺,巡查發現不明原因枯死松樹時,及時報告,由專業人員取樣鑒定,確認疫情及發生范圍;春秋季專項普查由縣林業局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公司負責,春季普查于每年5—6月開展,秋季普查于每年9—10月開展,地面人工調查和空中無人機巡查相結合,監測覆蓋全部松林區域,發現不明原因枯死松樹時,及時取樣鑒定,確認疫情發生范圍;檢疫監管由縣林業局負責,定期組織檢疫人員深入各鄉鎮開展檢疫檢查,重點檢查疫點鄉鎮,特別是疫情封鎖隔離區和預防保護區相鄰區域的木材加工廠和居民點,嚴查偷砍偷運、非法加工利用或留存枯死疫木,確保封鎖隔離措施到位,嚴防疫情向外擴散蔓延。
1.3.2 枯死疫木清理
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印發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技術方案》等要求,以及蒼梧縣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發生規律,每年進行兩次枯死疫木集中清理,第一次在當年春夏季蛀入的松褐天牛羽化前(6—7月),第二次在下半年蛀入的松褐天牛羽化前(10—次年2月)。疫木清理范圍在疫點小班及其周邊2 km范圍內,枯死松樹、瀕死松樹以及風折或其他原因死亡的松樹全部清理干凈,伐樁高度不超過5 cm,并進行蓋膜覆土等處理,樹干及直徑1 cm以上的枝丫全部進行除害處理。在資金和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優先保障封鎖隔離區的全面清理,確保切斷疫源和疫情不擴散。
1.3.3 媒介昆蟲防治
松褐天牛是該縣松材線蟲病疫情傳播的主要媒介昆蟲,主要采取信息素誘捕和噴灑藥物進行防治,降低松褐天牛蟲口密度,減輕疫情程度和傳播風險。信息素誘捕在松褐天牛成蟲羽化活動期進行(3—11月),按照LY/T 1867-2009[9]的要求設置誘捕器,根據普通型和持久型誘芯有效期,每15或30日更換1次誘芯,同時檢查每個誘捕器的誘捕蟲量;嚴禁在封鎖隔離區外圍與保護區交界處開展誘捕,以免攜帶松材線蟲的松褐天牛受信息素引誘向外圍擴散疫情;每年4—6月為松褐天牛成蟲羽化高峰期,采用直升機噴灑噻蟲啉1次,進行藥物防治。
經過3年分區治理和分類施策,蒼梧縣疫情未向外圍預防保護區和賀州方向擴散蔓延,部分疫點村實現無疫情,村級疫點從2017年的44個減少至2019年的17個,減幅達61.36%,實現了村級疫點逐年減少的目標,疫情程度減輕,發生范圍縮小(表2)。

表2 2017—2019年蒼梧縣松材線蟲病疫情治理效果Tab.2 Management results of PWD in Cangwu county from 2017 to 2019

續表2 Continued
及時全面徹底清除枯死疫木是防控松材線蟲病疫情的有效途徑。及時清理枯死疫木,可阻止松褐天牛從染疫松木中羽化,傳播疫情。3年共清理疫木81 245株,其中疫情核心區清理32 563株,封鎖隔離區清理48 682株(圖1)。2017年,主要集中清理封鎖隔離區,防擴散;2018和2019年,全面清理,降低疫情程度。經過清理,封鎖隔離區枯死疫木數量逐年下降,2018和2019年分別比前一年下降19.45%和15.51%,2019年比2017年下降31.94%。在疫情核心區,經過2018和2019年的全面清理,枯死疫木數量不再上升。

圖1 蒼梧縣2017—2019年清理的枯死疫木數量Fig.1 Number of cleaned dead trees caused by PWD in Cangwu county from 2017 to 2019
根據防控需要,將誘捕器設置在木雙鎮、梨埠鎮、旺甫鎮和六堡鎮,在松褐天牛羽化的3—11月定期更換誘芯和檢查誘捕蟲量,部分地點實施全年誘捕。2017—2019年,共掛放誘捕器875套,誘捕松褐天牛79 710頭,誘捕器平均誘捕蟲量為91.10頭;在旺甫鎮,誘捕數量最多,誘捕器平均誘捕蟲量為122.15頭,在木雙鎮,誘捕數量最少,誘捕器平均誘捕蟲量為35.41頭,約為旺甫鎮的29%(表3)。

表3 2017—2019年蒼梧縣誘捕松褐天牛數量Tab.3 Number of captured M.alternatus in Cangwu county from 2017 to 2019

續表3 Continued
3年的防治面積為10 705 hm2,平均每年噴施面積約為3 500 hm2,噴藥區域主要為木雙鎮、梨埠鎮和旺甫鎮。由于松褐天牛成蟲活動較隱蔽,無法直接評估噴藥對松褐天牛的致死率,因此通過噴藥區和無噴藥區的枯死疫木數量來評估噴藥對疫情防控的效果。每年噴藥1次,防治區鄉鎮疫點的枯死疫木數量下降不明顯。在木雙鎮,連續3年噴藥后,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無明顯變化,說明每年噴藥1次對降低松褐天牛蟲口密度作用不明顯;在梨埠鎮和旺甫鎮,誘捕到的天牛數量持續下降主要得益于全面清理枯死疫木(表3)。噴藥區枯死疫木總量少于無噴藥區,主要是因為噴藥區的松林面積小于無噴藥區,噴藥區的松林面積為22 808 hm2,無噴藥區的松林面積為440 919 hm2(圖2)。因此,每年噴灑1次化學農藥對于防治松褐天牛效果不明顯,可采取多次噴藥提升防控效果。

圖2 蒼梧縣2017—2019年噴藥區與非噴藥區清理的枯死疫木數量Fig.2 Number of cleaned dead trees caused by PWD in spraying and non-spraying pesticide areas in Cangwu county from 2017 to 2019
松材線蟲病疫情傳染性極強,傳播擴散迅速[1],疫情發現不及時和發生范圍不清楚是導致疫情擴散的首要原因[8]。因此,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的重點是加強監測、及時發現疫情和明確疫情范圍,實行網格化管理,精確劃分疫情核心區、封鎖隔離區和預防保護區,開展分區治理和精準施策。先將工作重心放在封鎖隔離區,尤其是在人力和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強化封鎖隔離區除治,確保疫情不擴散,再從疫情外圍向內收縮,分步防控疫情,逐步拔除疫點小班、疫點村屯和疫點鄉鎮,直至疫情解除。蒼梧縣按照這一思路,經過3年的分區治理,有效遏制了疫情擴散,實現了疫情不擴散、村級疫點減少和枯死疫木數量下降的初步目標。近3年來,全國疫情持續快速蔓延,全國縣級疫區數量從2017年的316個增加至2019年的679個,增幅達114.87%,部分地區出現疫情大暴發[7,10],蒼梧縣能做到疫情不擴散且程度減輕實屬不易。
阻斷傳染源是防控松材線蟲病疫情的關鍵,及時清理枯死疫木是有效阻斷傳染源的關鍵措施。松材線蟲病疫情的傳播與松褐天牛的發生規律密切相關,在松褐天牛羽化前清理枯死疫木并進行除害處理,可有效防止染疫天牛羽化,傳播疫情。松褐天牛在春季和初夏產的卵孵化蛀入松樹,可在當年夏末或初秋羽化,在盛夏和秋季產的卵將于次年春季羽化。蒼梧縣認真落實以疫木清理為核心的疫情防控策略,在每年的盛夏和冬季系統清理枯死疫木,有效防止帶疫松褐天牛羽化,進而防止疫情反彈和擴散。2017年,在人力和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優先清理封鎖隔離區枯死疫木;2018和2019年,對封鎖隔離區和疫情核心區進行全面清理。通過嚴控外圍、嚴密封鎖和由外向內全面清理等措施,封鎖隔離區枯死疫木連年下降,疫情核心區枯死疫木不再增加,初步實現疫情不擴散和不反彈的防控目標。
采用專用誘捕器和誘芯誘捕松褐天牛成蟲效果明顯,誘捕器平均誘捕量為91.10頭。按時更換誘芯可全年進行誘捕,失效誘芯及時進行收回處理,對環境無污染,誘捕到的松褐天牛數量多,對控制松褐天牛種群密度有較好的效果;但對精準防控攜帶松材線蟲的靶標天牛效果不明顯,可作為疫情防控的輔助措施。
每年噴灑1次化學農藥防治松褐天牛效果不明顯。松褐天牛羽化期或生存期長達10個月以上,5—6月又為多雨季節,噴藥1次的持效期較難得到保障。要想有效防治松褐天牛,1年的噴藥次數應在6~8次左右,但防治成本較高。該縣從2010年疫情擴散初期,在有關部門統一部署下,持續多年組織開展噴藥防治,2010—2019年累計噴藥面積達28 981 hm2,平均每年噴藥面積3 220 hm2,疫情發生區域及周邊均進行了噴藥處理,但在2010—2016年疫點持續增加,直至2017年實施分區治理后,才有效遏制了疫情擴散趨勢。
松褐天牛在我國南方松林區分布普遍,一般對健康松樹無害,只蛀入枯死或瀕死松樹,在無疫情的松林區可加速枯死松樹的腐朽與分解,增加昆蟲和動物多樣性,對松林生態系統有利,因此單純防治松褐天牛的意義不大。如何精準殺滅攜帶松材線蟲的帶疫松褐天牛,阻斷松材線蟲病疫情傳染源是未來誘捕和藥物防治的方向。蒼梧縣的防控實踐證明,分區治理和及時全面清理枯死疫木是目前防治帶疫松褐天牛的有效措施。
松材線蟲病疫情跨區域流行以人為傳播擴散為主,主要通過疫木及其制品的流通來實現,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不確定性[8]。因此,在強化疫情防控技術措施防止疫情自然擴散的同時,要加強對疫區和疫木的管理,強化疫情檢疫檢驗和多部門聯防聯治,嚴格實施對松木、電纜盤、光纜盤、松木制包裝材料及其他松木制品的檢疫檢查和除害處理,嚴厲打擊違規采伐、加工、調運、銷售和使用松木及其制品等行為,認真落實外防輸入和內防擴散的防控策略,遏制松材線蟲病疫情的傳播和擴散。
致謝:廣西人工林種植行業協會龐正轟教授協助和指導數據分析,在此表示忠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