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浩
(中汽研汽車零部件檢驗中心(寧波)有限公司,寧波 31500)
隨著消費者對汽車車內空氣質量的越發重視,汽車行業逐步規范,主機廠對汽車車內空氣質量管控越來越嚴格。汽車車內零部件供應商為滿足主機廠要求,越來越多的供應商在生產工藝中加入產品烘烤程序。本文就某種內飾零部件經常規的VOC試驗溫度烘烤后是否會影響產品的VOC后續散發進行研究。
1)Tedlar采樣袋:規格為1 000 L(大連德霖)。
2)零部件VOC環境艙:艙內溫度偏差可控制在±2 ℃范圍以內(東莞昇微)。
3)氣體采樣泵:在裝有捕集管的狀態下能夠確保(50~1 000)mL/min 的捕集流量,采集流速偏差可控制在5 %以內(Gilair)。
4)皂膜流量計:一級皂膜流量計,用于流量校準。
5)采樣配管:特氟隆管及連接用硅膠管,使用前應老化處理,保證配管本身或接頭不吸附或釋放氣體且不能有氣體泄漏。
6)隔膜真空泵(天津市津騰實驗設備有限公司)。
7)熱脫附氣質聯用儀(TD-GC-MS安捷倫科技7890B-5977A色譜柱,型號:DB-5MS 122-5563 60 m×0.25 μm 1.0 Micron)。
8)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安捷倫科技1260、色譜柱型號: ZORBAX SB-C18 4.6×250 mm 5-Micron )。
9)熱脫附管:揮發性有機組分捕集管,Tenax TA填料,不銹鋼材質,使用之前需對其進行老化處理(MARKS)。
10)DNPH管:醛酮類物質捕集管,填充了涂漬2,4-二硝基苯肼的硅膠(島津)。
11)熱脫附管老化裝置:用于熱脫附管的老化。
1)高純氮氣(純度99.999 %以上);
2)高純氦氣(純度99.999 %以上);
3)色譜純乙腈(supelco);
4)色譜純甲醇(supelco);
5)三級水;
6)苯系物標準溶液:用于苯系物定量標準曲線配制,溶劑甲醇(O2S);
7)醛酮物標準溶液:用于醛酮類物質定量標準曲線的配制,溶劑為乙腈(O2S)。
隨機選取同一批次生產的發泡類零部件中的兩件完成五次VOC試驗,距總成件生產下線7天后開始進行試驗并完成第一次采樣,第二次試驗是第一次試驗后第3天完成采樣,第三次試驗第二次試驗后第5天完成采樣,第四次試驗是第三次試驗后第2天完成采樣,第五次試驗是第四次試驗后第5天完成。每次完成采樣后待樣件冷卻至室溫后將樣件按1.3.1包裝儲存。采用1 000 L袋子法,充氣體積500 L,加熱溫度60±2 ℃,加熱時間2 h±10 min。
1.3.1 樣品前處理
樣品先由鋁箔紙包裝后外面再用PE膜纏繞包裝。樣品放在處于溫度為(23±2)℃,濕度為(50±10)%RH的恒溫恒濕房中,存放24 h。恒溫恒濕房進行環境空白監控,要求:甲苯≤0.02 mg/m3、甲醛≤0.02 mg/m3。
1.3.2 采樣袋處理
1)選取不漏氣的1 000 L采樣袋;
2)將采樣袋內外翻轉懸掛放入80 ℃的步入式高溫箱烘烤16 h以上;
3)取出烘烤過后的采樣袋,充入400 L的高純氮氣(純度99.999 %以上);
4)充完氣的袋子放入60 ℃的恒溫箱加熱3 h,用真空泵迅速將采樣袋內的氣體抽出;
5)重復2次上述3)、4)的操作。
1.3.3 采樣袋空白確認
采集經過1.3.2處理的袋子內氣體,采集氣體參數按表1進行,分析采集的數據。采樣袋空白限值參考表2,如滿足要求可進行試驗,如不滿足則重新清理袋子。
1.3.4 樣品封裝及氣體采集
1)將平衡后樣品放入滿足采樣袋空白限值要求的采樣袋中,樣品要求正面朝上,盡可能的平攤,用夾棍密封采樣袋;
2)不損壞采樣袋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抽空袋內空氣,再向采樣袋充入400 L左右的高純氮氣(純度純度99.999 %以上),輕拍袋內氣體,用真空泵將氣體抽出;
3)至少操作2)一次,在(25±2)℃溫度下準確充入500 L高純氮氣(純度純度99.999 %以上);放入已達到(60±2)℃的恒溫環境艙中2 h±10 min進行氣體培養;
4)培養完成后,用特氟隆管及連接用硅膠管參照圖1連接采樣導管,導管伸出烘箱的長度不超過5 cm;
5)輕拍樣袋,使內部的氣體均勻化,用采樣泵不接采樣管時抽取袋內氣體對導管進行清洗,排空導管原有空氣;
表1 采樣管捕集條件
表2 采樣袋空白限值要求 單位為μg/管
6)連接TENAX與DNPH導管,根據表1的采樣參數進行氣體采集;
7)采樣完成后應立即密封采樣導管盡快進行分析。
1.3.5 分析方法
1)苯系物的分析:按照HJ/T 400-2007中的附錄B的規定執行;
2)醛酮物的分析:按照HJ/T 400-2007中的附錄C的規定執行。
1.3.6 計算公式
圖1 采樣裝置簡圖
式中:
W—樣件總揮發量(ug);
Q1—采樣管采集的揮發量(ug);
V1—采樣袋中充入氮氣的體積(L);
V2—采樣管采集的氣體量(L)。
為方便描述現將兩個試驗樣件標記為樣件1、樣件2。
從表3和表4的結果來看,隨機抽取的同批次生產樣件之間也存有差異,但表3、表4中各單項物質的散發所占的比例大致相近,兩個樣件的散發規律也一致,且在5次試驗后兩個樣件表3、表4中的化合物散發量幾乎相同,表明相同材質的同批次生產樣件在剛生產下線時存在差異,但經過高溫烘烤及常溫平衡后,最終的VOC散發量會趨于相近。從單個樣件來看,第二次結果明顯比第一次低很多,但第三的結果比第二次的結果略微高一點,第四次的結果較第三次結果略低一點,第五次的結果與第四次結果幾乎一致。表明樣件第一次烘烤會大大降低VOC的散發量;樣件在兩次烘烤后經過常溫平衡,VOC物質會存在樣件內部,再經加熱后釋放,但其散發量與進過1次烘烤后的樣件數據相差不會太大;經過2次烘烤后再常溫平衡及平衡后再1次烘烤,樣件趨于穩定。
表3 樣件1檢測結果
表4 樣件2檢測結果
本文對汽車內飾某個零部件總成進行了研究,就其經過烘烤后的VOC散發總結了一個規律:供應商在生產工藝中添加烘烤程序是很有必要的,但在生產樣件的工序中無需添加太多的烘烤程序。本文僅對一個汽車內飾件進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續將對更多的汽車內飾件進行研究,為供應商滿足主機廠VOC需求提供更多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