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王乃強 劉呈增





摘? 要:蔥嶺選礦廠通過對磁選系統的探究與分析,綜合成本與試驗分析,對磁選系統進行了工藝改造,提高了磁選效果,滿足了生產指標的要求,為公司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磁選工藝;品位;效益
蔥嶺選礦廠新生產線自2013年新生產線建設投產,生產鐵精品位平均為66.7%,與設計的鐵精品位67.5%相差0.8個百分點。為進一步提高鐵精品位,選礦廠開展流程考察,探究鐵精粉品位提升的影響因素,設計工藝改造方案,提高鐵精粉品位達到67.58%。
1? 選礦廠工藝流程
選礦廠的原礦為在采場外經過初步破碎篩分的粉礦,粒度在10mm以下,可以直接進行磨礦作業。工藝流程為:球磨機排礦進入螺旋分級機進行一段分級,分級機溢流進入一段磁選,一段磁選精礦進入旋流器,進行二段分級作業,旋流器溢流的細顆粒物料依次進行二、三段磁選,粗顆粒物料返回磨機再磨。一、二、三段磁選的尾礦流入尾礦磁選機進行回收作業,尾礦磁選機的尾礦打入尾礦壩,精礦打入旋流器分級。三段磁選精礦打入過濾車間進行過濾,過濾后的精礦粉即為精礦產品,過濾機溢流進入過濾機溢流回收磁選機,磁選精礦打入二磁,磁選尾礦打入尾礦磁選機再選。
2? 試驗室試驗
2.1洗礦試驗
選礦廠原礦由兩種礦山礦石配礦生產,且兩種礦石的含泥量均較高。在鐵精礦倉連續四天分別取鐵精粉樣,在試驗室對鐵精粉進行洗礦試驗,試驗結果見表1。
2.2配礦試驗
蔥嶺破碎系統生產時,金鋼:蔥嶺配礦比例在1:2至1:4之間,根據實際情況,在試驗室做配礦磁選試驗,對蔥嶺、金鋼兩種礦樣分別破碎,混勻縮分,制得原礦試驗樣,將試驗樣按金鋼:蔥嶺為1:2、1:3、1:4三個比例分別混合,制得磨礦磁選試驗樣,分別磨礦18min,在1500Oe場強下做磁選試驗。試驗結果見表2。
2.3試驗結論
(1)車間生產鐵精礦粉經過洗礦,品位仍可以提高0.22%,磁選及過濾系統仍有升級改造空間。
(2)根據配礦試驗結果,磁精指標較為理想,當細度達到80%時,在與生產現場基本相同的配比下,精礦品位均在69.35%以上,回收率在77.03%以上,遠超過現場生產指標,現場生茶。
3? 確立磁選改造方案
選礦廠改造前,現場生產指標見表3。
由表3可知,精礦指標上升空間巨大,可加大技術投入,提高鐵精粉品位。
根據試驗室試驗結果,對選礦廠第五條生產線進行初步的流程考察,化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二磁精礦與三磁精礦品位相差0.65%,差距較為明顯,可以增加選別次數,提高精礦品位。
兩段磁選均為兩臺并聯磁選機,二段磁選機型號為CTB1236,處理能力為240t/h,場強為240mT,三段磁選機型號與二段磁選機相同,場強為180mT。選礦廠第五條生產線球磨處理能力為100-110t/h,二段磁選所需處理量為80-90t/h,三段磁選所需處理量為60-70t/h,單臺磁選機即可滿足二段磁選、三段磁選生產需求。
綜合成本與試驗分析,為達到增加選別次數的目的,在現有的設備設施基礎上,決定將并聯的二磁改為二磁和三磁,三磁改為四磁和五磁,增設一臺渣漿泵連接三磁和四磁,渣漿泵選擇100ZJ—A36,處理能力為245m3/h,可滿足生產需求。
4? 改造成果
改造后,選礦廠生產指標見表5。
鐵精粉的Fe品位由平均66.65%提高到67.58%,平均提高0.93%,實現了改造的預期目標。
5? 改造結論
通過對流程的考察與探究,利用現場現有設備設施,在兩段磁選基礎上,增加兩段磁選,實現了精礦指標的提高,Fe品位由66.65%提高到67.58%,每月為公司提高經濟效益約65萬元。
參考文獻
[1]孫炳泉.近年我國復雜難選鐵礦石選礦技術進展.金屬礦山.200603.
[2]張樹森.提高磁選機回收率的方法研究.陜西煤炭.2020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