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亮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得以不斷提升,對于反季節果蔬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就促使我國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相較于傳統農業種植方式,設施農業可為農作物生長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種植環境,有利于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更好提升。設施果蔬由于生長在設施大棚內,在冬季需做好保溫增溫以及補光技術,來保證設施果蔬在冬季內可以正常生長,滿足人們對于反季節果蔬的需求。
關鍵詞:冬季;設施果蔬;大棚;保溫增溫補光技術
引言: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設施農業已經被廣泛運用到蔬菜種植中,由于大棚內溫度和濕度均處于可控條件下,對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冬季設施果蔬大棚保溫增溫補光技術,以期為今后開展設施農業生產提供參考。
一、冬季設施果蔬大棚保溫技術
(一)大棚建造為下沉式
在設施果蔬建造大棚的過程中,若其處于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需在大棚建造的過程中將其建設為地面下沉式,來更好的進行保溫。在具體的操作中,可將大棚內部地面向下挖出50厘米以上,使其處于凍土層下方,可有效提升設施大棚保溫性能[1]。
(二)棚膜選用透光性好的材料
在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為更好的提升設施大棚保溫性能,除將其建造為地面下沉式之外,還可利用透光性能較好的棚膜進行覆蓋。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常用的棚膜為0.1至0.12 毫米的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其相較于其他棚膜來說,在保溫性能以及透光性能上更為優良。除聚氯乙烯棚膜之外,醋酸乙烯膜、PO涂層膜等均具有較好的保溫、透光以及消霧除滴效果。在棚膜選定并安裝之后,需在每周對其進行表面清理,來保持其透光性,防止灰塵聚積影響光照的攝入。
(三)多層覆蓋
在設施大棚以及日光溫室之外,為更好的提升其保溫功能,還可利用多層覆蓋的方式來進行保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外部可加蓋防寒膜,在內部可搭建簡易拱棚來實現多層覆蓋,拱棚形式可為三重拱棚或者二重拱棚。一般日光溫室建造一層拱棚即可,大棚可搭建2層拱棚或者三層拱棚,據研究得出,每增加一次覆蓋,溫度可增加2攝氏度左右[2]。
(四)挖出防寒溝
在進行保溫的過程中,除以上措施之外,還可在大棚或者溫室后1米位置處,大棚前10厘米處挖出防寒溝,其深度在50-80厘米,寬度在40厘米左右即可。在防寒溝里還需進行填充,填充物可為鋸末或者雜草,然后再用塑料薄膜來進行覆蓋。可有效隔絕室內溫度通過土壤向室外凍層導熱,來達到保溫作用。
(五)煙霧劑
一旦冬季遇到冷空氣來襲或者遭遇突然的強降溫天氣時,可在設施內燃放煙霧劑,不僅可起到保溫作用,還可有效殺滅設施內的病蟲害。據研究得出,燃放煙霧劑可使得設施內溫度增加1攝氏度到2攝氏度左右。
(六)覆蓋地膜
覆蓋地膜也可顯著提升設施內溫度,地膜的選用上可選擇無滴白色地膜,溫度可增加1攝氏度到3攝氏度左右。
(七)做好灌溉管理
在冬季,由于氣溫較低,果蔬的呼吸作用下降,因此,需做好灌溉管理,來保證設施內果蔬正常生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澆水時間上需做好控制,保證澆水后5天之內天氣較為晴朗,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澆水。在灌溉方式上,可利用暗灌或者滴灌的方式進行,澆水量也需進行控制,保證正常生長所需的同時更不會降低設施內溫度[3]。
(八)定期通風
為保證設施內果蔬的正常生長,還需定期打開設施進行通風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每天需將保溫膜以及保溫被打開,一旦設施內溫度高于28攝氏度,需及時進行通風換氣,在設施內溫度降到25攝氏度時,需及時將通風口關閉。若外界溫度較低,在通風時可適當縮短時間,或者每隔一天開始通風,保溫設備可晚一點打開或者早一點蓋上,保證設施內溫度符合作物生長標準。
二、冬季設施果蔬大棚增溫技術
(一)秸稈生物反應堆
為更好的保證在冬季內設施內的果蔬正常生長,還需做好增溫技術。其中,秸稈生物反應堆在設施大棚增溫中極為常用,可有效增加大棚溫度。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需挖出深度在30厘米左右,寬度在70厘米左右的溝,在溝內填充秸稈,并施加專用微生物菌劑,在秸稈上覆土,厚度在20厘米左右,并對其進行澆水。秸稈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并釋放出二氧化碳以及熱量,可將根層土壤的溫度提升4攝氏度左右,設施內溫度增加1攝氏度左右,還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結構,提升植株的抗逆性,提高設施二氧化碳含量,可有效實現提質增效[4]。
(二)反光幕
反光幕也是設施內增溫的有效措施之一,可將反光幕安置在設施內后墻位置或者栽培位置北側,與地面呈75-85度角最佳,可增加光照,有效提升設施內地溫以及氣溫。
(三)清理雜物
冬季由于降雪,設施上通常會覆蓋較多的積雪,需及時將其進行清理,來提升其保溫性。
(四)有機肥
在冬季,還可利用施加有機肥的方式來對設施內增溫,可利用羊糞或者雞糞等進行,使用前需進行腐熟,每畝用量在1500千克左右。
(五)鋪設地熱
在設施內,還可鋪設地熱,地熱線距離栽培苗距離6厘米左右,深度在8厘米左右即可,可選擇在一側進行鋪設,也可在兩側都進行鋪設,可提升地溫在3攝氏度左右[5]。
(六)加溫線
還可在設施內栽培苗的頂部30厘米位置處架設加溫線,間距保持在水平1米位置,可起到臨時增溫的作用。
(七)設備加溫
還可在增溫中選擇熱風爐、電暖爐、燃氣罐、木炭盆等進行設備加溫。增溫燈也較為常用,在40平方米的設施內設置一個200W的增溫燈即可,可有效降低凍害的發生幾率。
三、冬季設施果蔬大棚補光技術
(一)日光溫室
在建造溫室的過程中,需注意科學建造,注重設施的方向以及透光率和折光率等,最大限度的提升陽光的利用率。
(二)人工補光
在光照不足的冬季,可利用人工補光的方式進行,選擇日光燈、氙氣燈或者植物生長燈進行人工補光。若日光燈的瓦數為40W,可將三根進行捆綁,放在距離苗45厘米的位置進行照射;若日光燈的瓦數為100w,需在距離苗80厘米的位置處進行照射,補光可在日出之前以及日落之后進行,每天補光時間在4個小時左右即可。在自然光照進設施之后,將日光燈關閉。若遇到雨雪天氣或者大霧天氣,可全天候進行補光[6]。
(三)反光幕
在溫室后墻位置可安置反光幕,距離地面50厘米即可,還可在地面上鋪設反光膜來進行補光。
(四)做好田間管理
及時做好設施內田間管理,將發黃葉片等進行去除,及時進行整枝和打叉工作,防止其與正常植物爭奪光照。
結語:在設施內種植農作物可轉變傳統農業種植僅能按照季節進行種植的局限性,有利于農作物種類的增加和產量的提升。但在種植過程中,由于受到種種因素制約,在冬季氣溫較低時需做好設施果蔬大棚的保溫增溫補光技術,來保證設施內果蔬正常生長,提升我國設施農業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許元峰,張小燕,邵明杰. 黃河下游火龍果冬季設施高效栽培和管理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2020(6):317-319.
[2] 楊棟,丁燁毅,孫軍波,等. 南方塑料大棚"棚溫逆差"特征及其預報[J]. 中國農業氣象,2019,40(4):240-249.
[3] 施長安,王健康,梁俊,等. 人工補光、反光膜、泡沫板在設施蔬菜育苗中的應用[J]. 上海蔬菜,2018(1):74-77.
[4] 徐麗,任寶君,寧向陽,等. 冬季持續霧霾天氣的發生對建平縣設施溫室蔬菜生產的干擾與應對措施[J]. 現代化農業,2018(3):13-15.
[5] 文蓮蓮,李巖,張聃丘,等. 冬季溫室補光時長對番茄幼苗生長、光合特性及碳代謝的影響[J]. 植物生理學報,2018,54(9):1490-1498.
[6] 王冰華,孫風清,李娟起,等. 不同時段補光對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幼苗質量的影響[J]. 中國蔬菜,2017(1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