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畢竟食物是人們能夠生存的物質基礎。我國農業近些年發展狀況良好,在農產品的培育上大多會選擇農藥進行殺蟲,而農藥在帶來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給百姓帶來一系列安全隱患。有關農殘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所以對食品進行農殘檢測已成為群眾重點關注話題。本文就當前食品農藥殘留檢測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與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對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提供幫助。
關鍵詞:食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問題;對策
民以食為天,百姓的身心健康離不開食物的補給,所以國家與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把控都格外重視,而農產品農藥殘留卻直接影響了民眾的健康安全,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食品檢測機構若未及時發現或處理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則極易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所以解決食品農殘檢測與監管的難題成為了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我國食品農殘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農村植保的機械落后。盡管我國農業相較于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機械的發明與運用上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仍習慣于用藥械防御雜草害蟲,這種方式雖然見效快,但也存在較大副作用,很容易存在藥物用量過多、農殘超標、污染環境等現象。植保機械落后有三方面,首先種類單一,不夠先進,無法適用各種疑難雜癥。其次,安全性不高,用量不精準,很容易出現用量過多,導致農作物枯死的情況。最后,對植保機械的生產監督力度不夠,易生產劣質產品。
農作物施藥技術水平落后。有時施藥人員施灑農藥時會掌控不好用量,對藥械技術的掌握不熟練,往往會導致農藥施灑過多,浪費材料以及污染環境。根據調查顯示,我國農藥流失量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主要因為我國的施藥技術水平不如發達國家,在發達國家已使用高效率、污染小的先進技術施灑農藥時,我國仍停留在淋澆式噴霧,使得農藥利用率極低。
(二)原因分析
種植員對食物安全意識不足。某些種植員過度重視生長快,賣相好的農產品,往往會加大農藥量,已達到驅蟲催熟的效果,卻忽視了農藥殘留超標對人體的傷害,引發一系列安全問題。
農產品農殘檢測技術水平不足。檢測技術是需要技術人員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及熟練地操作能力,檢測操作是否規范直接影響農作物農藥殘留檢測結果。部分檢測人員缺乏專業的指導與培訓,且實際操作經驗不足,對儀器的使用仍未清晰,致使農殘檢測結果不準確。
檢測條件差。多數地區,用于農產品檢測的實驗室都較為簡陋,對試劑的存放也較隨意,甚至一些已經過期的試劑仍被繼續使用。一些鄉鎮地方的檢測中心由于缺少經濟支持,檢測的儀器都過于老舊,無法完善設備。
工作人員操作不規范。有部分工作人員在對樣品進行檢測時,常常會抽選沒有代表性的樣品,嚴重影響檢測的質量;在進行檢測時,少量工作人員甚至會出現低級錯誤,未對儀器進行預熱便直接進行試驗,亦或是未佩戴隔離手套直接碰觸培養皿等現象屢見不鮮;還有檢測人員對待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填寫抽樣單時未按規范要求進行。
食品監督力度不夠。目前我國許多行業的監督環節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工作趨于形式,無法真正落實到實處。例如,食品監管中心對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流程不夠重視,使得存在生產人員工作懈怠,衛生情況糟糕的現象。再有食品檢測機構監管對象存在兩極現象,對大型食品企業加大力度監管,卻忽視了對小型食品企業的檢測。
二、改善食品農殘檢測技術問題的對策
提高種植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在種植人員種植農作物時多宣傳低毒高效的農藥,培訓生產者注意有關施灑農藥的事項,鼓勵種植人員使用現代化機械設備,減少農藥的使用,從而在農產品農藥殘留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改善,做到農作物種的健康,吃的更健康。
完善檢測設備及技術。設備與技術的落后是不利于農藥殘留檢測的,所以對設備的投資和研發新的檢測技術是重中之重。設備上有關精確的試紙以及用于檢測殘留物濃度的測試卡和先進的儀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設備的靈敏度、穩定性與可操縱性都是檢測農產品品質好壞的關鍵。而有關檢測技術一方面我國要重視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可學習發達國家的技術,吸取精華,去其糟粕。
規范檢測人員操作程序。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對農產品的需求也較大,則對技術檢測人員的需求量便也較大。但由于技術檢測人員自身文化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便需要相關部門對文化素質較低的工作人員展開技術培訓,提供技術人員學習機會,教授工作人員基礎的理論知識。首先檢測人員在進行樣品抽取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樣品,保證抽選的樣品具有代表性,檢測的結果具有價值性,能夠真實準確的反映樣品的品質狀況。其次,檢測人員在使用儀器時要注意預熱等步驟,且切忌用手直接觸碰儀器,以免發生燙傷等狀況。最后,檢測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端正態度,多進行歸納總結,與同事之間互相分享經驗,彼此學習,共同進步,以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加強食品檢測機構監督力度。食品檢測機構要完善食品入市的標準,加大監察力度,對未按規范執行的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處罰,并且對不同規模的企業監察力度要等量齊觀,一碗水端平。食品檢測機構還可大力鼓勵生廠商生產天然無公害的食品。
三、結語
盡管近些年氣候狀況變幻無常,農作物生長環境變得些許惡劣,但也不能因此過度依賴農藥,種植人員應該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并且檢測人員在對農藥殘留進行檢測時,需按照規范嚴格執行,以確保百姓購買的農產品都安全無隱患。同時,我國也可以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專注轉基因等農產品的種植,政府也應大力支持轉基因食品、有機食品與綠色無公害食品的種植,嚴格把控生產過程,減少農藥的使用,讓消費者不再為食品安全擔心,放心購買,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也提高了種植人員的收益水平。
參考文獻
[1]《食品安全法》框架下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初析[J].葉明.口岸衛生控制.2011(01).
[2]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點—從農藥殘留視角看我國食品安全[J].武文涵,孫學安.食品科學.2010(19).
[3]《食品安全法》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J].余健.食品研究與開發.2010(08).
作者簡介:趙微(1983)女,民族:滿,籍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單位名稱:錦州市檢驗檢測認證中心,職稱: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系列質監行業。73C036E2-2D7E-4789-9FDC-BE24A1F9EB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