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慶鳳
摘? 要:我國作為蘋果生產最大的生產國,對于面積以及產量的占比也達到了了全世界范圍的40%左右。蘋果的產業對于主產區的農民致富以及農業快速可持續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氣候的變化自身對于蘋果的生產具有巨大的影響,需要具有高度的重視。本文主要對遼寧近五十年的溫度和降水變化對蘋果生產造成的影響、對策進行探討,得出因氣候變暖導致遼寧蘋果栽培北界北移,增大了最佳的栽植區域,由此降低蘋果樹的凍害風險。但是隨著病蟲危害和干旱少雨的不斷加劇,勢必會對蘋果生產的發展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氣候變暖;遼寧評估生產;影響;對策;探討與論述
1.遼寧氣候變化的現狀、趨勢
某地區的蘋果分布、生長發育主要取決于該地區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降水和溫度等因素,所以,本文集中探討遼寧近五十年的降水、溫度變化,以此將遼寧氣候的變化現狀、趨勢逐一推理出來。
(1)溫度條件的變化現狀、趨勢
年均氣溫在8-14攝氏度以內,最適合蘋果生長,比如遼寧地區,其年均氣溫常年保持在8.5攝氏度左右。我們選取了大連、沈陽、朝陽和西豐等地,對全省近五十天的氣溫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近五十年遼寧的溫度是在逐漸升高的,且伴有波動跡象[1]。
在最近的五十年,全省年均氣溫有0.87攝氏度的漲幅,平均年代差為0.22攝氏度,溫度以每天0.022攝氏度的趨勢不斷上升,并且年代最低值也有同樣的跡象,平均每年升高0.037攝氏度。如果照此發展的話,到了2021年以后,遼寧的年均氣溫就要比上世紀五十年代增加1.0攝氏度了。
降水條件的變化現狀、趨勢
通過對遼寧近五十年的降水資料進行觀察發現,其變化趨勢為每年都在下降,并伴有波動跡象,平均每十年就下降3.9毫米,具體可參照表2,因此,隨著氣候溫度的逐年上升,降水量會不斷縮減,遼寧的蘋果生產必會因干旱少雨而受到影響。
2.氣候變化對蘋果生產造成的影響
(一) 蘋果栽培北界北移
遼寧是我國蘋果的主產地之一,屬于半濕潤蘋果栽培區。在安全越冬指標的影響下,現階段蘋果的安全栽培北界是風城—蚰巖—黑山—阜新—北票—朝陽—葉柏壽一線,蘋果只能種在該線以南的地區,以北果樹會遭受凍害,不具備越冬的條件。
(二) 蘋果生育期延長,熱量條件變好
隨著溫度的不斷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熱量條件、果樹的生育期等方面。就比如熊岳地區,若年均氣溫上升1.0攝氏度,果樹的生育期會延長十天,熱量增長不低于150攝氏度,極大改善了熱量條件。
(三) 蘋果的最佳栽植區擴增
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基于實際考察結果、以及對全省蘋果生態因素的分析,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將全省蘋果最佳的商品基地區劃分出來了,首先是具備越冬條件,果實的生育期在173天以上,年有效積溫不小于3500攝氏度,年降水量在550-800毫米以內,遼東灣兩側均有分布。隨著氣候溫度升高,氣候帶往北方移動,延長了生育期,改善熱量條件,如果能夠解決水的問題,那么省內中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將成為蘋果最佳栽植區。
(四) 氣溫變暖、果樹凍害
在影響蘋果樹分布北界的眾多因素中,以倒春寒、冬季低溫導致的果樹凍害最具代表性。根據遼寧蘋果樹的凍害史,用氣象因子對六種凍害類型進行模擬,凍害類型與凍害面積、程度呈正相關。通過對歷年蘋果樹凍害狀況、各年代凍害的發生頻率進行分析后得知,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由于溫度的持續升高,雖然最大凍害類型只出現了輕微的改變,但全省各年代在四級凍害頻率及以上的卻變少了很多,五十年代是80%,如今卻只有1/4,凍害發生率的降幅十分突出 [2]。
(一)對策
現目前隨著溫度的不斷提高,將遼寧蘋果的種植區域向著北界的區域移動,對于生育期的時間不斷延長,對于熱量條件越發完善,自身最佳的栽植區域不斷提高,蘋果樹凍害自身的頻率全面降低,對于干旱以及少雨的情況對于蘋果的生產是非常不利的,也會導致蘋果的病蟲災害越發嚴重。在全面發展蘋果生產的階段當中需要注重下列的措施[3]。
[1]將蘋果的栽培北界適當擴大
分別在遼寧中北部、東西部和南部地區種植抗寒早熟型、抗旱型、晚熟型品種的果樹,這都是根據各地區的氣候特點來選的。
[2]興修水利,防范水土流失,加強田間的用水管理
將節水措施推廣開來,比如滴管和管道灌溉等,根據果樹的需水關鍵期,對灌溉量、次數進行合理安排。注重對抗旱實用技術的普及,調節植物的生理機制,使果樹的安全度逆境能力進一步增強。
[3]消滅病蟲害
加強對氣候變化、果樹病蟲害的研究,秋季翻耙,將病枝剪掉,找到病源和寄蟲主,消滅干凈,春季則以捕殺出土的幼蟲為主要工作。
[4]統一管理
實現蘋果生產的基地化、商品化和集約化,從而取得高效、高產與優質的效果。
[5]加強蘋果園區自然災害防御裝置的研發
目前因為收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巨大影響,一部分較為極端的天氣以及極端氣候層出不窮,例如冰雹以及霜凍等等情況,這些自然災害會直接導致蘋果的產量收到巨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全面加強對于蘋果園自然災害防御裝置的研發。
[6]加強栽培技術調控研究工作
為了可以更好的適應氣候的變化了解災害的發展特點,基于栽培技術需要盡力的調節和適應其自身的變化,做到趨利避害的最終目的。為了更好的調節蘋果樹自身的結構,全面挖掘光熱資源以及潛力,需要使用冬季和夏季修剪結合的模式和方法,通過抹芽實現背上枝條的清除,外圍延長枝下面的競爭需要調控樹體自身的生長平衡以及光合產物的有效分配,做到高效的利用光能,減少修剪,保證質量和品質。開展蘋果有機物循環利用需要利用配肥地力進行相應的研究,將蘋果樹進行修剪下來的枝條和農家肥一起加入到土壤當中,有效的提高土壤的肥力,實現果園之間的生草以及趨避植物技術,全面改善果園的生態條件[4]。
結語
蘋果本身作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我國作為世界蘋果第一大生產國,蘋果已經成為我國多個的去最主要的經濟收入,是實現全面小康,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措施,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農業可持續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孔尚文, 宗鋒. 氣候變化對蘋果生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北京農業, 2012, 000(A12):P.150-150.
[2]何水濤. 全球氣候變暖與我國蘋果適宜產區的移動預測[J]. 果農之友, 2014(5):2.
[3]白秀廣, 李小盼. 氣候變化對中國蘋果主產區生產布局變遷的影響分析[J]. 北方園藝, 2016(1):6.
[4]楊學強, 張國林. 氣候變暖對遼寧西部地區凍土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3, 2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