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宇
摘? 要:對于森林采伐工作來講,屬于收獲林產品以及開展森林撫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其能夠對森林質量以及可持續發展產生直接影響。為提高森林采伐水平,切實維護好森林生態系統,文章對森林采伐能夠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做出了分析,并探討了較為相關采伐方式,以此來落實采伐與人工更新造林以及天然更新造林結合發展的理念,推動森林實現近自然生長。
關鍵詞:森林采伐;自然生長;森林生態系統
前言:科學采伐能夠對森林長遠健康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對森林資源高效利用以及生物多樣性恢復等方面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現階段森林采伐不但包括以獲取各類木材為目的的主伐,同時也有為了進一步提高森林培育質量的撫育采伐,這些采伐工作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改變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原有結構以及功能,所以需要對其產生的影響做出分析,并基于此合理調整采伐方式,以此來確保森林能夠不斷向好發展。
一、森林采伐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的影響分析
(1)能夠對林分結構產生影響
森林采伐可以直接影響到森林林分結構,對于林分來講,其實際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林分密度過大,實際郁閉度相對較高,那么地上部分以及地下部分營養空間能夠日漸擁擠,這時林木之間的競爭將會越發激烈,開始出現越來越劇烈的種間關系矛盾,從而導致林分的結構過于混亂,難以分清主次地位,進而導致系統整體發育情況持續下降。通過開展森林采伐工作,則可以有效緩解林木之間存在的這種矛盾,能夠促使光照、水分以及養分等得到科學合理的分配利用,同時還可以顯著改善林木的種間以及種內關系,使得林分結構得到有效優化,從而促使森林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發展。除此之外,一定程度的合理采伐還能夠更好地培育大徑級樹木。
例如:對于撫育間伐來講,其能夠借助伐除一些病害木、草灌或者是生長不良木等,有效突出目的樹種在森林當中的主導地位,這樣可以促使林分結構呈現出層次鮮明的特點,同時養分以及水分等資源的利用也將會更為合理;對于主伐來講,其也能夠對林分結構優化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如果采伐強度過大,則容易導致林分密度持續減少,能夠增加其他物種入侵森林生態系統的機會,使得林分結構出現不穩定問題,進而不利于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健康發展[1]。
(2)能夠對林分生產力產生影響
對于森林采伐來講,其屬于一種非常關鍵的干擾形式以及撫育措施,能夠對林分質量以及生產能力產生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林分生產力能夠與采伐強度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所以過度采伐能夠導致森林生態系統生產力大幅度降低[2]。
一般情況下,撫育采伐主要以培育優質林分作為工作目標,所以在一定強度內,可以隨著采伐強度的持續增加,有效地促使目的樹種的相應胸徑不斷增加,有助于單株材積生長量不斷增加,但如果超過一定強度范圍之后,林木單株材積增加實際產生的正效應已經無法再有效彌補林木株數持續減少產生的負效應,所以容易導致林分的總蓄積量不斷減少。
除此之外,主伐主要以收獲相應的林產品作為工作目標,如果過度采伐通常情況下都能夠對林分后續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具體影響程度能夠與采伐強度存在這正相關關系。通常情況下,低強度的主伐,能夠使得林分實際郁閉度變化處于較小的狀態,此時林內光照、溫度以及濕度變化方面也較為緩和,這一點對于林木生長來講非常有利,可以促使蓄積量不斷增加,推動林分生產力不斷增強;但是高強度以及極強度主伐則能夠導致林冠稀疏,林內光照快速增強,使得溫濕度呈現出劇烈變化的狀態,這容易給草本植物快速入侵的機會,使得養分競爭等開始不斷加大,進而導致林分生產力受到不良影響。
(3)能夠對土壤微生物產生影響
通常情況下,采伐可以對土壤微生物實際數量以及活性產生明顯影響。一般林地開展采伐工作后,微生物數量往往會增多,通常主要分布在0-20cm左右的土層當中,同時其活性也會明顯增強。但是如果超過一定強度之后,會導致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實際林下凋落物持續減少以及水分養分流失等,從而使得微生物數量還有活性不斷降低。
二、森林采伐方式分析
(1)撫育間伐
對于撫育間伐來講,其能夠調整林分密度、提升樹木質量、改善木材質量以及改善森林環境衛生,對于森林生態系統來講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為確保此項采伐技術應用的合理性,應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在開展公益林撫育工作時,需要對幼齡林開展林分調整以及定株撫育,合理適當地伐除幼樹過密的相應區域,同時對于過于稀疏的區域需要開展合理的補植,以此來確保幼樹擁有良好一個良好生長空間的同時避免出現林區空間浪費的問題。
二是,注重做好撫育改造以及補植改造工作。對于撫育改造主要指的是借助疏伐還有封山育林等手段,來對林分做出合理調控,以此來促進林木快速生長。對于補植改造來講,主要指的是對林木密度相對較小或者是砍伐區開展林木補植工作,以此來提高空間利用率,同時促使補植區域逐漸發展為混交林[3]。
(2)漸伐
對于漸伐來講,其優點在于對森林環境產生的破壞相對較輕,一般天然更新的種子來源相對較為充足,同時幼苗以及幼樹的實際生長條件相對較好,能夠有效發揮出森林自身的水源涵養以及水土保持作用等。漸伐一般包括三個過程:
一是預備伐,主要指的是在成熟林分當中為了開展更新工作而開展的第一次采伐作業。通常在種子年的前幾年開展。主要作用為改善樹冠的實際發育情況,推動林木大量結實以及死地被物分解,有助于改善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質,能夠為種子發芽創造一個較為有利的環境條件,并且能夠增強林木抗風性。實際開展預備伐過程中,主要伐除病腐木以及品質不良樹種等,具體采伐強度,通常平原為伐區實際蓄積量30%左右,對于山區一般為10-15%。
二是下種伐。主要在預備伐過后的3-5年并且結合種子年開展。實際采伐強度,通常為伐區林木實際蓄積量20%,對于伐后的郁閉度需要控制在0.5左右。
三是,受光伐。通常在下種伐之后的3-5年開展,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增強幼苗以及幼樹的光照,推動其快速生長。實際采伐強度一般為10-25%,完成采伐之后郁閉度需要控制在0.3左右[4]。
(3)擇伐
擇伐能夠促進林木生長,可以促使森林資源收獲總量持續增加。擇伐方法的具體選擇方法一般如下:
一是,結合林木培育前途進行選擇,針對可阻礙森林培育以及不利于木材生產的相應林木,例如:機械損傷木、腐朽木以及枯立木等需要進行伐除。
二是,結合徑級結構進行選擇。通常林分的株數以及徑級等必須要有較為合理的分布結構,才可以不斷提升林地生產力,一般情況下徑級結構以及株數分布如下:對于幼樹8cm以下,通常為35%-40%;對于小徑木通常為25%-30%;對于中徑木通常為18%-20%;對于大徑木通常為10%-15%。在實際開展擇伐作業時,應該對林分徑級結構開展比較工作,再去明確采伐木,這樣可以保證采伐木以及保留木之間的徑級結構足夠合理。
結語:綜上所述,為提高我國森林資源生產質量,促進森林生態不斷向好發展,文章針對森林采伐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做出了分析,并針對采伐方式做出了簡要探討,以此來提高森林采伐水平,推動森林資源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洪波. 采伐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綜述[J]. 種子科技,2019,37(14):88,92.
[2]朱文見,張慧,王懿祥. 采伐對森林土壤呼吸影響的研究進展[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1,38(5):1000-1011.
[3]李嘯靈,林偉盛,賈淑嫻,等. 不同處理采伐剩余物對營造杉木幼林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2021,35(1):348-355.
[4]李存慶,董靈波,劉兆剛. 撫育采伐強度對天然落葉松林林分結構和蓄積的影響[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21,4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