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蓉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非洲豬瘟情影響下,出欄商品豬的數量急劇減少,市場上供給減少,在需求不變時,供小于需導致豬肉價格急劇上升,我國為了保障居民豬肉的消費需求,穩定市場物價水平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本文研究了豬肉的價格上漲,最后引發的社會市場經濟變動以及區域經濟受影響狀況,同時提出應對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非洲豬瘟; 經濟效應;措施
1.非洲豬瘟的基本情況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烈性和接觸性傳染性疾病, 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最高可達100%, 嚴重危害養豬業。豬瘟引起豬的死亡導致市場產品價格波動變化大,在豬的供給減少的情況下,豬肉的互補品供給不變價格不變,導致互補品需求量增加,人們購買豬肉互補品,例如鴨肉,牛肉等肉類食品補充日常所需。在2018年8月3日,非洲豬瘟動物確診病例在我國首次出現,自此之后全國各地都發生突發性豬瘟導致豬肉價格急劇上升。
2.對豬肉市場價格影響
豬肉及豬肉制品是我國居民消費量最大的動物蛋白質。自從2018年以來到2019年底,我國共發生了162起非洲豬瘟疫情,死亡120萬頭病豬。但對于非洲豬瘟我們了解較少,沒有完全治愈方法。這種傳播性極強的疫情,我們只能對病死和感染豬瘟的豬進行一定的撲殺辦法,以此來抑制豬瘟的傳播。及時防控措施處理及時但是我們仍會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式,沒有疫苗,潛伏期長,前3到5天沒有癥狀這樣難以控制的情況。2018年8月,21.96元/kg是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但隨著2019年5月6月的過去,豬肉的價格一度飆漲到54.91元/kg,同比2019年5月份增長122.93%,這對我國的市場經濟造成了極大地影響,CPI走勢的持續增高,經濟開始過熱。
3.市場供需分析
3.1豬肉價格的上漲對于不同地區居民消費產生不同作用。非洲豬瘟影響下,市場缺口增大,價格哄抬,與此同時低收入地區的人們無法負擔相應的豬肉購買費用,生活受到極大影響,消費支出也會相對減少,無法在市場上形成足量消費,最終會導致當地市場發展停滯,甚至滯后。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影響相對較小,例如:回族地區因為習俗的原因不吃豬肉,對豬肉的需求量幾乎為0,當地在極少供給的市場條件下更少的需求最終導致市場受到的變化因素小。四川作為我國豬肉主產區和主銷區,川菜主要是由豬肉制作而成,在四川豬肉價格持續走高,餐館價格增加,消費的人變少,市場在產生收入的同時無法產生相應的消費去刺激經濟發展,導致市場經濟出現低迷,但是在寧夏,甘肅等地,當地美食以羊肉或者牛肉為主,豬肉的價格上升無太大影響。
3.2據統計1999-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對于豬肉的消費比重下降8.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對于豬肉的消費比重同比下降11.12個百分點,且據數據更新情況看來,逐年下降已成趨勢。而對于禽類的需要從1999年的15.17%到2017年的26.96%,總增加數上漲了11.79個百分點。所以從數據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替代品的需求增大,隨著觀念的改變我們更加注重營養均衡,替代品肉類例如牛肉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以人們的偏向性會比較強。從而可以看出豬肉對人們的影響在持續走低。
3.3通過上述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豬肉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雖然在減少,但是還是最為傳統肉類存在,在人們消費結構當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隨著經濟發展,人們收入的增加,牛肉雞肉等替代品的增加,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豬肉供給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當豬肉在2019上漲到近百一公斤時,價格直逼甚至高于牛羊肉價格時,大多數消費者可能會改善自己的消費結構,減少對于豬肉的需求量,增加對于牛羊肉的需求量,從而致使市場上對于豬肉需求量的降低,減少豬肉對人們的影響。
4.政府采取的宏觀調控手段
有研究數據表明豬肉價格上漲占CPI上漲34%。CPI上漲意味著市場經濟過熱,錢越來越不值錢,人們收入沒變的情況下,物價持續增高,通貨膨脹嚴重,經濟發展受阻。對于CPI的上漲大于3%就意味著通貨膨脹,而大于5%時就意味著嚴重的通貨膨脹。非洲豬瘟加速通貨膨脹的進程,人們的收入水平沒有得到相應的增加,生活壓力增大,人們減少相應第三產業消費,市場經濟發展進程變慢受到阻礙。
4.1短期政策,政府對于豬肉價格暴漲引起市場經濟的問題做出了長期和短期的規劃,針對短期的政策是短期豬肉市場供應量減少導致市場豬肉價格急劇上升,政府應該做的是出臺限價政策,制定最高價格以及向市場投放凍豬肉,提高市場供應量,彌補非洲豬瘟致死產生的市場空缺,減少豬肉價格的增長幅度以此穩定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心理預期。
4.2長期政策,政府應該在各地加強建設養殖用地,積極建設動物疫情防護設備,減少豬瘟的傳播。積極給予農戶政策支持,致使農戶重新開始生產養殖,減少損失。在疫情防控階段,我們應該建設開發疫情防控系統,加大對非洲豬瘟的監管預警力度,防患未然,發生時才能有序應對。在積極改啥生產豬環境的同時,也要從消費者入手,加大對消費者的食物習慣方面引導,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度,增加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高。讓消費者們意識到其實冷凍肉也可以食用,提高人們對冷凍肉的需求量以此來緩解市場上人們對冷凍肉等于亞健康食品的誤區,增加冷凍肉的需求量,對豬肉價格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5.應對的意見和建議
非洲豬瘟對市場經濟許多方面產生極大地影響,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尋找應對措施,積極面對動物疫情,精準防控,合理解決。
5.1政府應該發揮其行政職能,對市場供應商想要串通達到壟斷哄抬物價的情況及時制止,運用官方的媒體優勢及時對非洲豬瘟情況下豬肉不會將疾病傳給人類知識進行普及,打破人們對于豬肉的心理隔閡,并加強對于各地的市場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市場出現的豬肉價格異常情況,對此情況實施制止,對于虛假傳播謠言的給予行政處罰。
5.2鼓勵居民提升自我的消費結構,可以增加雞鴨魚的購買量,從而減少對豬肉的購買量,在豬肉價格上升的情況下,雞鴨魚的價格相比較低,可以滿足市場對于肉類需求,減少對豬肉需求,降低豬肉價格變化對居民生活影響。
5.3在非洲豬瘟后爆發時,政府積極鼓勵農戶建立隔離式養豬基地,減少傳播,在不影響當地環境的情況下,鼓勵農戶實行大批次喂養,積極實施政策以此來面對豬瘟的突發情況,以及發放養豬業的福利和鼓勵政策,刺激養豬業的發展,促進養豬積極復蘇,改變養殖戶心態,緩解養殖戶對于養豬的不確信,對于以前受到豬瘟影響較大的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幫助以及就業指導,減少農戶損失。
5.4對于收入較低的群體,他們會因為豬肉價格的上升引起豬肉需求大量減少,買不起豬肉的情況越發嚴重,所以政府應該積極觀察豬肉價格,預測有無突破最高限價。如若有這樣的現象產生政府應該實施一定的行政手段去維持豬肉價格,其次就是給予低收入人群一定的豬肉補貼,降低低收入家庭吃豬肉的成本。
總的來說非洲豬瘟對于社會經濟的經濟效應是疾病帶來的供給數量減少,市場需求無法得到適當滿足,從而導致供不應求。豬肉價格在短時期內上漲,且非洲豬瘟發生突然,政府對此沒有相應的準備措施,農戶對于疾病的不了解最終導致豬受疾病影響大量地死亡。非洲豬瘟的出現,讓市場供需理論自我調節失衡,政府對此及時進行干預,運用行政手段較快速度調解經濟,減少對居民市場的影響,市場的自我調節機制促使市場上對于豬肉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大,居民消費結構趨于多樣化,減少豬肉供給減少對人們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鳳霞. 非洲豬瘟風險分析及防控措施獸醫導刊. 2021,(19), 6-7.
[2] 康海琪,肖海峰.非洲豬瘟背景下我國豬肉價格上漲的經濟效應.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0,41(03), 49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