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張琬涑
摘? 要:農業經濟屬于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從農業生產層面來看,其經濟發展水平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除了生產技術和病蟲害等影響因素外,還需面臨自然氣象災害的影響。從前期的氣象災害發展狀況來看,往往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為了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出了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策略,實踐證明,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可以實現對氣象狀況的實時監測與預警,當預測到異常氣象時會及時發布預警信息,讓農戶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氣象災害防治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氣象災害的影響率。可以說,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夠更好的服務于農業生產,強化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因此,下文圍繞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運用展開研究。
關鍵詞: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服務;氣象災害
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的產能存在一定影響,尤其是一些極端氣象災害的發生很可能造成農民減產或者顆粒無收的嚴重后果。而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是應農業氣象服務需求所衍生的一種新型天氣預報形式,主要作用為對極端自然災害進行準確預測,并且能夠對氣象災害的發生時間和發生位置進行準確判斷,通過預警信息提醒當地農戶做好災害防治工作,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氣象災害影響。考慮到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重要影響,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積極應用短期臨近天氣預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作用分析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指的是,對于氣象服務范圍內近兩個小時的氣象狀況進行預測,該種預測方式存在時間短、準確率高的特性,是提高農業氣象服務能力的關鍵手段。對于近兩個小時氣象狀況的預測可以為當地的農戶提供及時性的氣象信息,對于預防氣象災害具有積極作用。短時天氣預報的主要預警內容包括:特大暴雨、強對流天氣、暴風、暴雪以及霧霾天氣等[1]。其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短時氣候預警作用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短時效應十分明顯,可以通過對當地臨近氣候的預報使當地農業生產活動能夠根據氣象狀況進行動態調整,降低因氣候因素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通常情況下,農業氣象服務過程中會先將臨近氣象信息傳達給相關的農業生產組織。由農業生產組織引導農戶根據氣象服務信息作出農業生產調整,以達成降低氣象災害影響的目標。通過臨近天氣預報信息的傳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業生產方案的可靠性,強化農戶的氣象災害防治意識,確保其在今后的農業生產中能夠及時有效的接收氣候預警信息,對農業生產計劃做出有效調整,充分發揮氣象服務的氣象災害預警作用。
(二)預測強對流天氣
強對流天氣存在發生范圍小,預測難度高的特性,常見的強對流天氣包括雷暴大風、強降水以及冰雹等。一般而言,強對流天氣的輻射范圍均在300公里以內,一些較為極端的強對流天氣甚至影響范圍僅為幾十米,這為氣象預報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除此之外,強對流天氣還存在發生時間較短和突發性的特征,部分強對流天氣僅為幾分鐘或者幾小時。而對于農業生產作業的影響卻是不可忽視的。采用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措施可以有效預測臨近的氣候變化。尤其針對強對流天氣這種突發性和發生范圍較小的氣候來說能夠做到準確預測。從前期的應用層面來看,短時臨近氣象預報信息的精準度較高,能夠成功指導農業生產活動,可有效強化農業氣象服務水平[2]。
(三)動態監測氣候變化
我國目前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在農業生產時的抗災能力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遇到極端天氣時,仍會對農業生產效益帶來極大影響。基于此,需要積極提升農業氣象服務水平,采取多種先進的技術,如衛星云圖技術以及氣象雷達技術等,對于一些強對流天氣以及突發性的氣象災害進行有效預測。通過對氣象災害的動態監測,掌握氣象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并及時傳達給相關的農業生產組織。利用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對相關的農業生產單位做出預警,當氣候預報信息為6小時以內的氣象信息時,可有效降低農業生產的受災率。而當氣候預報信息為2小時以為的氣象信息時,可以將氣象災害的影響降至最低。因此可以認為,對于臨近氣象的準確預報實在上就是增強農業生產抗災能力的重要基礎,可起到有效的減災作用,對于促進農業健康生產極為有益。
二、強化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運用效果的策略分析
首先,要盡量縮短預警時限。從上文的分析中可知,天氣預報的氣象預警時限會對農業生產的抗災水平產生直接影響,為了進一步控制氣象災害的影響,需要從源頭上入手,先增強農業氣象服務站的氣象服務能力。現階段來看,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已經能夠將預報實現控制在兩小時以內,但還有部分農業生產組織不具備較強的響應機制,無法在接收到氣象預警信息的短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抗災措施,導致農業生產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氣象災害的威脅。在此種應用形勢下,要求農業氣象服務站能夠進一步加強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技術的研究力度,爭取利用多種先進的氣象災害監測和預警技術,縮短氣象預警的時間,為農業生產組織爭取更多調整農業生產計劃的時間。同時,要求農業生產組織能夠將對氣象狀態監測信息的數據分析結果納入農村生產應急處理預案的范圍之內[3]。
其次,要提升臨近天氣預報信息的準確性。在前期的臨近天氣預報工作中主要是借助多普勒天氣雷達技術進行強對流氣候和惡劣天氣的探測,相對來說,探測結果的精度較好,能夠滿足氣象預警的需求,但其存在時效性差的特性,很難借助該技術縮短天氣預警的時限。因此,可以引進新一代多普勒雷達技術,該項技術的優勢在于能夠保證氣象災害探測精度的同時,提高探測效率,目前已經形成了兩種波段形式,一種被應用于沿海地區的氣象災害探測工作中,一種被應用于內陸地區的氣象災害探測工作中,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搭建了覆蓋面較廣的雷達探測網。隨著農業氣象服務需求的提升,該項技術的探測精度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4]。
最后,要進一步強化氣象預警信息的同步效率。在氣象預報信息準確和高效獲取的基礎上,還需保障氣象預警信息的高效傳播與同步才能發揮農業氣象服務的作用,讓農戶可以快速接收氣象預警信息。為達成這一技術要求,需要積極利用物聯網技術、智能終端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做到對氣象預警信息的高效傳播與共享。目前,市面上流通很多實時播報天氣狀況的APP,為氣象預警信息的高效同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結語:農業經濟效益不僅受到農業生產技術的影響,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尤其是極端氣候下,很可能造成農業減產的問題,要想保障農業生產的產量,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氣象災害的影響。因此,建議農業氣象服務站能夠積極探索有效的臨近天氣預報技術,通過引入新技術,縮短氣象預警時間,為農戶贏得更多預防災害的時間,從根本上降低災害影響。
參考文獻:
[1]姜玥池.關于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實踐研究[J].農家參謀,2020(18):110-111.
[2]李晶晶,王艷,趙尚卓,張卉.新形勢下天氣預報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1):48-49+51.
[3]陶炳新.淺析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9,13(09):157-158.
[4]王思璇,江虹,李穎嬌.提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水平? 發揮農業氣象防災減災作用[J].吉林農業,2017(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