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萍
摘? 要:現如今,科技逐漸廣泛應用于醫療事業中,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在眼科醫療行業中,高精度儀器不斷增多,故障現象時有發生,大部分故障都不是突發性的,而是由于長期使用卻不加以保養,導致其性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本文旨在明晰眼科醫療設備的日常維護原則和方法,分析一些常用設備的日常維護標準,總結現階段設備維修現狀,結合問題給予相應的措施,從而進一步提升眼科醫院的業務能力,實現精準治療,希望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眼科;醫療設備;故障維修
引言:現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衛生事業的發展,其中高精度的醫療設備種類繁多,是診斷與治療眼部疾病的主要方式。眼科檢查與手術過程中,各項儀器的性能指數是確保患者治愈率和手術質量的重要前提,眼科醫院會根據病癥類型進購國產和進口的各類醫療設備,為眼疾患者提供專業的檢查并進行綜合性治療。因此,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設備維護與維修工作的重視程度,重點檢查故障元件,確保相關工作能夠正常落實。
1眼科醫療設備保養原則和維修方法指導
1.1設備保養維修原則
眼疾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對設備精度的要求較高,相關儀器的電路控制和光學組件十分精密,為了使設備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務必加強日常保養與維護工作。先需要明確設備保養的目的,是保證儀器的性能和精度均在正常水準內,確保其傳動和操作系統正常運行,電氣系統無漏電、短路現象,表面無劃痕、內部無灰塵,銘記“整齊、清潔、潤滑、安全”四要點,在實際保養過程中需要秉持以下原則:
(1)定期保養與每班保養相結合原則;
(2)了解設備的構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嚴格遵照操作規范,尤其針對易損件,掌握檢查的各項標準;
(3)能夠快速分辨設備的狀態,是正常運行還是異常運行:
(4)能夠排除簡單故障。
針對眼科設備的維修工作則要掌握基本的四項原則,即“著重觀察、精密分析、慎重拆卸、力求簡化”。當某一眼科醫療設備出現故障情況時,切忌立即拆解,需要觀察故障所反映出的基本狀況進行分析,利用所學知識和相關經驗進行初步排查,分析可能會造成故障的一系列原因,再根據原因確定故障范圍,尋找對應的模塊。在拆卸過程中盡可能控制拆卸量,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成設備維修工作,以免出現零件遺失、組裝不當或加重損害等情況,既能節省時間成本又能縮小故障范圍,實現精準維修。
1.2維修方法
針對眼科醫療設備的維修方法有以下三種:
(1)直接觀察法:一些簡單的醫療設備出現故障后能夠通過其故障后所顯示的情況而明確原因,針對這類故障可以通過該來分析成因和故障范圍。
(2)模塊交替分析法:模塊交替分析法主要針對一些功能模塊問題展開討論,將故障設備中的部分模塊替換成未故障設備的對應模塊,從而判斷故障設備中是哪個模塊出現了問題,再進行針對性維修,快速解決故障。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替換模塊后是否會加重損壞情況。
(3)設備二分法:設備二分法主要針對一些無法應用模塊交替法的設備,要求維修人員掌握基本的設備結構知識,并根據其特點將設備視為一個完整的鏈狀系統,在故障分析過程中將一個功能單元作為系統中的一項獨立節點,分析后確定兩個節點,將整個系統劃分為兩個部分,并分別檢測,再對不正常的部分重復以上二分程序,不斷縮小范圍提升維修的精準性。
2常用眼科醫療設備日常維護及維修分析
2.1焦度計的日常維護與維修分析
2.1.1日常維護
焦度計設備元件較多,有目鏡、鏡片夾、光心標記器、定點屈光度手輪以及散光軸位測量手輪等。若焦度計閑置,其表面會積累一定灰塵,并通過縫隙滲透到內部,影響測量的精準度。為確保焦度計能夠正常使用,需要每天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設備,應用專用的清潔劑擦拭顯示屏,在每次使用后需要將其放在遮光防塵罩中以免受潮氣或光的腐蝕,延長使用壽命確保其示數精準,圖像清晰。針對焦度計的日常養護注意事項如下:
(1)熟悉焦度計各個部位的工作原理及整體結構;
(2)對于可轉動部分的操作不可用力過猛;
(3)清潔過程帶好防護套;
(4)保證空氣流通以免光學元件發霉。
2.2.2故障分析與維修
常見故障現象:故障一光學中心超差問題;故障二讀數精準度問題。
造成光學中心超差故障的主要原因在于鏡片支座的磨損偏離,導致示數與標準值之間存在誤差,可以采用直接觀察法判斷。由于支座磨損程度的不同,處理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要求相關人員先判斷磨損程度再進行針對性維修。若磨損較小,可以在支座口處貼防磨薄片,若過于嚴重則要及時更換。完成以上操作后若仍舊存在誤差,則要檢查球鏡讀數或主鏡讀數是否能歸零,需要擦拭鏡片灰塵,若存在成像不清晰現象,則需要用蒸餾水擦拭元件霉斑,切忌留下指紋。
影響讀數精準度的原因普遍在于手輪使用頻率,內部齒輪的磨損會導致手輪變化。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檢測手輪是否存在松動情況,加固手輪螺絲裝置。此外,若示數仍舊不精準,則要檢測齒輪的磨損程度,拆卸螺絲分離轉動軸和刻線盤,直至雙方統一再重新安裝。
2.2眼科手術顯微鏡的日常維護與維修分析
2.2.1日常維護
眼科手術顯微鏡根據其結構功能可以分為照明系統、機械系統以及觀察系統三個部分。針對機械系統的日常保養包括對旋轉臂、橫臂、顯微鏡安裝臂靈活性的控制,確保上下左右微小移動的精準性,在使用一段時間夠,其關節鎖部分會出現過松或過死的情況,在保養過程中需要確保將恢復關節鎖狀態,并在每次使用前進行常規檢測確保其無鎖死或松動情況。針對觀察系統的保養主要針對物鏡、分光器、節目物鏡、目鏡、專項棱鏡等,每次使用過后需要立即使用脫脂棉蘸取清潔劑擦拭污垢,以免污漬凝固難以清洗,甚至腐蝕鏡面,在完成清潔工序后需要用專用鏡罩罩好,避免落灰影響精準度,確保保存環境干燥無塵。針對照明系統的維護包括主燈、副燈、光纜等元件,由于不同功能照明裝置的工作時間存在差異,使得其使用壽命也有所不同,在維護過程中若發現燈泡損害現象時,務必清零系統,以免影響機器[1]。針對焦度計的日常維護注意事項如下:
(1)維護與維修均要佩戴一次性手套,以免影響透光性;
(2)拆卸與安裝需要輕拿輕放,避免磕碰;
(3)確保保存的溫度和濕度,若天氣濕度較大則要進行干燥處理,并做好機身防腐措施以免設備生銹。
2.2.2故障分析與維修
常見故障現象:故障一聚焦功能失靈;故障二燈泡裝置亮度不夠;故障三助手鏡存在震顫且觀察不清晰。
針對故障一的現象的分析,當按下聚焦控制鍵后能夠清晰聽到馬達啟動,但無法進焦度調節,能夠排除按鍵故障,縮小排查范圍,經過分析后推斷出故障原因在于馬達齒輪打滑,具體由于馬達傳動軸與齒輪貼合松動。因此,需要通過增大摩擦力來提升齒輪動力,用六角扳手松開螺釘再轉動螺母,以這種方式提升壓縮彈簧的彈力,讓齒輪獲取更大摩擦力。
針對故障二,燈泡裝置亮度不夠的問題可以考慮三種情況,其一是燈泡自身的問題;其二是鏡頭清潔度問題;其三是燈泡兩端電壓問題,需要逐一排查。其中燈泡兩端電壓故障分析可以從供電轉接件、燈座和燈腳接觸部分分析,長時間高負荷工作會導致電流量大,這種情況下會產生氧化層,導致兩端電壓下降,此外,還可能存在內部漏光使得燈泡亮度無法滿足眼部手術的基本需求。根據眼科醫療設備的維修原則,首先需要采用模塊交替分析法更換新燈泡測試其亮度,若亮度正常則為燈泡自身問題。其次,直觀觀察法,逆時針卸下鏡頭觀察是否有污漬,用脫脂棉蘸取酒精清潔[2]。最后,沿著光導纖維查看燈泡兩頭的固定情況,是否存在脫槽。固定光束螺絲調整,再開機檢測故障。
針對故障三的分析,主刀鏡顯示清晰但助手鏡存在重影等現象,可以排除光路傳輸與目鏡方面的故障。但在運作階段顫動則可以推測為機械部件相連接部分可能發生了松動,導致助手鏡出現共振情況。因此針對該故障的維修需要檢查連接分光器與助手鏡的關節螺釘,利用平口螺絲刀將松動部分擰緊。
3眼科醫療設備維修現狀分析
就目前來看,一些眼科醫院對于醫療設備管理與維護的重視程度不足,設備維修工程師年齡層較小,維修經驗不足,導致部分醫療儀器的維修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后仍會出現同樣的故障,嚴重影響設備質量,使用壽命隨之減少。此外,從日常設備維護監管方面來看,部分醫院雖然有專門的設備處,但由于重視程度不高使得設備日常養護工作不受重視,并未按照標準進行擦拭和保存,導致設備出現故障,加大維修成本。
4眼科醫療設備維修措施分析
4.1先簡后繁檢修原則
眼科醫療行業對于設備精度的要求相對較高,現代高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設備內部元件和整體構造十分精細,大部分醫療設備的廠家對技術參數均予以保密,外部維修人員無法獲取相關技術的實際參數,無疑為維修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在設備出現問題后都會進行返廠維修,設備使用成本加重[3]。因此,為了降低成本提升設備維修效率,大部分眼科醫護人員都會總結以往對設備使用的相關經驗進行簡單維修,久而久之形成一套針對性較強的維修方案體系,完成對設備的檢測與拆卸。由于設備元件與模塊的多樣性,在進行維修的過程中務必秉持先簡后繁的原則,有效提升維修效率,避免觸及復雜零件。
4.2加強設備觀察
在診斷醫療設備故障情況時切忌急于求成,需要認真觀察設備真實的情況,再展開針對性維修,為了確保檢修順利,應當從基礎部分開始。首先觀察操作面板,明確設備結構以及自身程序輸出部件,科學劃分類型,再打開機械設備。其次,在開機操作階段需要了解設備不同模塊的功能和正常工作狀態,再對比分析異常狀態,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可能造成故障的根本原因,根據使用標準來找準設備故障的位置。在整個過程中盡可能做到認真觀察,并簡化流程,節省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拆卸行為。
4.3多渠道設備維修
眼科醫療設備中有很多元件和電路組織,一些精度較高的集成電路組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質量檢查與維修,一般情況下會有專業的工程師親臨現場進行技術鑒定和功能檢測,若不能到現場,則需要聯系廠家工程師,并由外部維修方反饋真實的情況并溝通維修價格,成本相對較高[4]。現階段,我國第三方維修公司逐漸崛起,技術方面十分可靠,甚至還具備自主研發能力,能夠為醫療行業提供精密的儀器。第三方維修技術相比于廠家會更加開放,且價格實惠,眼科醫院可以從維修工程師培養方面入手,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從而提升維修效率。
4.4制定預防性維護計劃
為了進一步提升設備使用率,延長壽命減少故障情況,可以從日常保養管理的角度入手,加強培訓,確保每位養護人員均能熟練掌握設備標準化操作流程SOP,嚴格遵循養護計劃,以清單式管理實現對精密儀器的保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醫院可以引進預防性維護理念,將維護工作分成多個等級,做到全面落實。在此過程中需要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并嚴格執行,其中基礎級別為設備的除塵、清潔、消毒以及參數確認工作,需要每天進行一次,這是其一。其二是一級保養,主要針對設備隱患問題,根據維護指南明確設備的消耗型材料,并根據其使用壽命定期更換。其三是二級保養,主要針對易損部件和設備性能,確保設備的功能性和完好性,明確風險優先級,結合不同設備或元件故障發生頻率定期開展功能、性能、電氣等多方面檢測,確保相關參數滿足出廠技術指標。
結束語:儀器維修是一項復雜且繁瑣的過程,在“科技+醫療”的環境下,眼科醫療設備數量也在隨之增加,超負荷的使用頻率和不規律的日常維護使得設備時而出現故障現象,嚴重影響其使用安全和質量。基于此,務必遵循日常養護原則,并掌握常用設備的基本維修方法,在維修過程中需要對故障模塊進行精準分析,明確故障原因和范圍,最終確定引起儀器故障的具體元件,并完成維修作業。
參考文獻:
[1]張嵐,楊劍英,陳明磊.醫院眼科儀器設備管理[J].中國醫療設備,2019,34(S1):79+82.
[2]黃光煒.眼科醫療設備維修困境與對策[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4):173-174.
[3]惠輝.醫療設備的日常維護與保養[J].醫療裝備,2019,32(06):145-146.
[4]唐柯.醫療設備的維修現狀與管理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01):86-87.